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028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基坑掏挖;在基坑的侧壁挖掘竖直方向的灌浆通道;灌浆通道的侧面与基坑连通;至少两个灌浆通道以所述基坑为中心阵列设置;在灌浆通道内预埋压浆管;压浆管的上端用于进浆,下部用于出浆;在基坑内安装护壁结构;护壁结构的侧壁上预留有灌浆孔洞;灌浆孔洞连通护壁结构的内侧和护壁结构的外侧;压浆管位于护壁结构的外侧;对护壁结构内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的混凝土达到预定要求后,通过压浆管由下向上分层进行压力灌浆处理;对护壁结构的内侧进行灌浆处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铁塔挖孔基础的稳定性,增加挖孔基础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降低施工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基础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输电铁塔是搭建输电线路的载体,是重要的生命线工程;铁塔基础作为输电铁塔的一部分,也是输电线路的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铁塔基础可保证铁塔的稳定性,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目前,常用的铁塔基础均设置有护壁结构,在预制的护壁结构安装完毕后,护壁结构与基坑土体间往往存在一定的间隙,导致基础护壁与土体不能完美的贴合在一起,进而使基础桩体的侧阻力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基础的稳定性。由于护壁为预制护壁,在现浇桩体的混凝土凝固后与预制护壁间也往往有孔隙存在,导致现浇桩体和护壁间密实度欠缺,进而影响铁塔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铁塔挖孔基础的稳定性,增加挖孔基础承载力,减小挖孔基础的沉降量,降低施工成本。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5、基坑掏挖;
[0007]S10、在基坑的侧壁挖掘竖直方向的灌浆通道;灌浆通道与基坑的延伸方向平行;灌浆通道的侧面与基坑连通;灌浆通道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灌浆通道以所述基坑为中心阵列设置;
[0008]S15、在灌浆通道内预埋压浆管;压浆管的上端用于进浆,下部用于出浆;
[0009]S20、在基坑内安装护壁结构;护壁结构的侧壁上预留有灌浆孔洞;灌浆孔洞连通护壁结构的内侧和护壁结构的外侧;压浆管位于护壁结构的外侧;
[0010]S25、对护壁结构内进行混凝土浇筑;
[0011]S30、浇筑的混凝土达到预定要求后,通过压浆管由下向上分层进行压力灌浆处理;
[0012]S35、对护壁结构的内侧进行灌浆处理。
[0013]进一步地,在步骤S30中,压力灌浆处理中灌浆压力为2~2.5MPa;
[0014]在步骤S30中,压力灌浆处理中注浆流量为55~65L/min。
[0015]进一步地,在步骤S30中,用于灌浆的浆液水灰比为0.7~0.9;
[0016]用于灌浆的浆液掺入减水剂;泌水率不大于3%。
[0017]进一步地,在步骤S30中,混凝土浇筑完毕3天后进行压力灌浆,分层高度为6~8m。
[0018]进一步地,在步骤S15中,压浆管的下端延伸至护壁结构的底部;压浆管的出浆口位置设置有单向截流阀。
[0019]进一步地,压浆管的出浆口的孔眼朝向基坑;
[0020]压浆管的顶部高于地面;压浆管的顶部用可拆卸结构进行封闭。
[0021]进一步地,在步骤S30中,当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或当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值时终止注浆。
[0022]进一步地,所述灌浆孔洞为多个;多个所述灌浆孔洞呈梅花型分布。
[0023]进一步地,护壁结构为装配式护壁结构。
[0024]进一步地,在步骤S10中,当护壁结构的外径不大于1200mm时,设置两个灌浆通道;当护壁结构的外径大于1200mm时,设置三个灌浆通道;灌浆通道等间距布置。
[0025]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26]能够提升铁塔挖孔基础的稳定性,增加挖孔基础承载力,减小挖孔基础的沉降量,降低施工成本。
[0027]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主视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侧视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塔挖孔基础中护壁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塔挖孔基础中护壁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在一种土体中施工后的效果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在另一种土体中施工后的效果示意图。
[0034]图中所示:
[0035]1为护壁结构,1

1为灌浆孔洞,2为基坑,3为土体,4为灌浆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37]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5、基坑掏挖2;采用人工基坑掏挖2或机械基坑掏挖2;基坑2为圆形;基坑2深度达到基础设计要求,进行下一步。S10、在基坑2的侧壁挖掘竖直方向的灌浆通道4;灌浆通道4与基坑2的延伸方向平行;灌浆通道4的侧面与基坑2连通;灌浆通道4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灌浆通道4以所述基坑2为中心阵列设置;灌浆通道4可以为基坑2的侧壁上的凹槽,凹槽优选为圆形,以与压浆管匹配进行灌浆;灌浆通道4的直径优选为50mm。优选,当护壁结构1的外径不大于1200mm时,设置两个灌浆通道4;当护壁结构1的外径大于1200mm时,设置三个灌浆通道4;灌浆通道4等间距布置。S15、在灌浆通道4内预埋压浆管;压浆管的上端用于进浆,下部用于出浆,以通过灌浆通道4向护壁结构1和护壁结构1附近的土体3进行灌浆压
浆管位于在护壁结构1的外侧,灌浆结束后,可将压浆管拔出重复利用。压浆管采用套管焊接,直径可采用25mm或30mm,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其它尺寸规格。S20、在基坑2内安装护壁结构1;优选,护壁结构1为装配式护壁结构1,加工和运输简单方便,安装快捷。护壁结构1的侧壁上预留有灌浆孔洞1

1;灌浆孔洞1

1连通护壁结构1的内侧和护壁结构1的外侧;压浆管位于护壁结构1的外侧;如果护壁结构1内侧的混凝土有缝隙,则灌浆通道4内的浆液可以通过灌浆孔洞1

1进行填补,尤其是位于下部的混凝土结构,增加了基础的稳定性。S25、对护壁结构1内进行混凝土浇筑;由下至上依次完成全部基础的浇筑,确保基础混凝土浇注连续完成。S30、浇筑的混凝土达到预定要求后,通过压浆管由下向上分层进行压力灌浆处理;S35、对护壁结构1的内侧进行灌浆处理。压力灌浆是采用水泥浆浆体静压渗透灌浆法,对压浆管给予压力作用,使水泥浆体克服各种阻力,进而渗入铁塔基础的护壁结构1与土体3间的孔隙中,浆液通过渗透、挤密、填充等方式使得孔隙填满,使护壁结构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5、基坑掏挖;S10、在基坑的侧壁挖掘竖直方向的灌浆通道;灌浆通道与基坑的延伸方向平行;灌浆通道的侧面与基坑连通;灌浆通道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灌浆通道以所述基坑为中心阵列设置;S15、在灌浆通道内预埋压浆管;压浆管的上端用于进浆,下部用于出浆;S20、在基坑内安装护壁结构;护壁结构的侧壁上预留有灌浆孔洞;灌浆孔洞连通护壁结构的内侧和护壁结构的外侧;压浆管位于护壁结构的外侧;S25、对护壁结构内进行混凝土浇筑;S30、浇筑的混凝土达到预定要求后,通过压浆管由下向上分层进行压力灌浆处理;S35、对护壁结构的内侧进行灌浆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中,压力灌浆处理中灌浆压力为2~2.5MPa;在步骤S30中,压力灌浆处理中注浆流量为55~65L/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中,用于灌浆的浆液水灰比为0.7~0.9;用于灌浆的浆液掺入减水剂;泌水率不大于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塔挖孔基础的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华张惠玲陈国庆王洪涛唐川江朱剑利李云山廖孟柯查传明李强李长庆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