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27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包括控制器、插入装置和给药吸收模块,所述插入装置包括管状壳体和位于管状壳体前端的端头,所述控制器与管状壳体后端连接,所述给药吸收模块包括给药组件和吸收组件,其中给药组件包括给药管路,所述给药管路自控制器起穿过管状壳体后由端头伸出,所述吸收组件包括设置于端头表面的高频激励器和设置于管状壳体内的控制线路,所述控制器控制端头移动至给药位置并控制给药组件给药和高频激励器高频振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药物直接输注到病灶附近,通过高频振动直接促进局部细胞和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实现定点式、局部化的药物供应与促进吸收,提高药物吸收效率,减少药物使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物副作用。物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药物治疗是临床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药物摄入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治疗部位。但目前口服及静脉注射给药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口服给药需经过胃肠道,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同时存在首过效应,会降低药物疗效;静脉注射给药一般需要针头刺破皮肤进入血管,给药前需要进行严格消毒,限制了某些易对组织产生刺激性药物的使用,且长期使用静脉注射也易引发静脉炎发生。上述两种药物摄入方法都受人体吸收和循环的限制,而达到药物疗效需要一定的血循环药物浓度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对局部疾病如实体肿瘤、关节炎等的药物使用量大于实际局部需求,对于某些血液循环难以到达的位置,更加难以实现有效吸收,同时容易引起一定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将药物直接输注到病灶附近,实现定点式、局部化的药物供应与促进吸收,提高药物吸收效率,减少药物使用量的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包括控制器、插入装置和给药吸收模块,所述插入装置包括管状壳体和位于管状壳体前端的端头,所述控制器与管状壳体后端连接,所述给药吸收模块包括给药组件和吸收组件,其中给药组件包括给药管路,所述给药管路自控制器起穿过管状壳体后由端头伸出,所述吸收组件包括设置于端头表面的高频激励器和设置于管状壳体内的控制线路,所述控制器控制端头移动至给药位置并控制给药组件给药和高频激励器高频振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吸收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端头的固定座,所述高频激励器设置于固定座表面且通过固定座与管状壳体内的控制线路连通,且所述高频激励器覆盖有声匹配保护膜。固定座实现对高频激励器的固定并通过与控制线路相连实现控制器对高频激励器工作的控制,声匹配保护膜位于高频激励器表面,用于保护高频激励器并促进高频振动信号的传出,声匹配保护膜既可以将高频激励器完全包裹,也可以使高频激励器外表面露出。
[0007]进一步地,所述端头的侧面沿周向间隔布置若干个高频激励器及配套的固定座,所述给药管路由端头前端中心处伸出。
[0008]进一步地,所述高频激励器和固定座均包括一个且其设置于端头前端表面,所述给药管路由端头前端伸出。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端头前端表面以中心为圆心等间距地环状间隔布置若干高频激励器及配套的固定座,所述给药管路由圆心处伸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插入装置外表面套设有注射针,所述插入装置可带动端头沿注射
针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端头伸出注射针的注射口。设置注射针使整个装置可完成人体组织的穿刺,实现药物定点运送及促进吸收。
[0011]进一步地,所述高频激励器包括由上至下层叠设置的上层电极、压电层、下层电极、反射层和衬底层,其中,所述衬底层靠近下电极层的一面通过反射层形成声反射结构,所述声反射结构、下层电极、压电层和上层电极在层叠方向上的交叠区域形成谐振区域,所述声反射结构采用空气形腔或布拉格反射栅结构。高频激励器利用其内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通过电信号促使自身产生高频机械振动,从而在高频激励器表面附近形成声压场,在声压场对细胞膜的剪切作用下,细胞膜表面生成可自我修复的药物进出孔,从而直接促进局部细胞和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既减少了循环系统将药物带入到病灶位置的时间,又提高了细胞和组织对药物吸收的效果,减少了药物使用量,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引起的副作用,增加药物使用耐受性。
[0012]进一步地,所述高频激励器由铌酸锂LiNbO3、钽酸锂LiTaO3、氮化铝AlN、掺钪氮化铝ScAlN、锆碳酸铅PZT、氧化锌ZnO、钼、钨、铝、金、铂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0013]进一步地,所述插入装置由钛、钽、铌、锆、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基合金、PDMS、橡胶、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给药组件和控制线路由聚乙烯、橡胶、环氧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专利技术能够将药物直接输注到病灶附近,实现定点式、局部化的药物供应与促进吸收,提高药物吸收效率,减少药物使用量。利用微机电系统体积小、工作频率高等特点设计高频激励器与能够实现给药的插入装置相结合,其药物吸收的方式与机理的不同,通过插入装置将高频激励器与给药管路送入病灶附近,并利用控制器操作高频激励器的工作和药物的供应,通过高频振动直接促进局部细胞和组织对药物的吸收,从而实现局部的供药与治疗,既减少了循环系统将药物带入到病灶位置的时间,又提高了细胞和组织对药物吸收的效果,提高了药物吸收的效率,减少了药物使用剂量,降低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缩短了患者康复的时间。其中高频激励器利用了其内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通过电信号促使高频激励器自身产生高频机械振动,从而在高频激励器表面附近形成声压场,在声压场对细胞膜的剪切作用下,细胞活性增加,并在细胞膜表面生成可自我修复的药物进出孔,从而促进药物吸收,降低了药物吸收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引起的副作用,增加药物使用耐受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端头放大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端头放大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端头放大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端头放大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插入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高频激励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细胞实验效果图。
[0025]其中,101

控制器,102

插入装置,103

端头,104

控制线路,105

声匹配保护膜,106

给药组件,107

高频激励器,1071

上层电极,1072

压电层,1073

下层电极,1074

反射层,1075

衬底层,108

固定座,109

注射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01)、插入装置(102)和给药吸收模块,所述插入装置(102)包括管状壳体和位于管状壳体前端的端头(103),所述控制器(101)与管状壳体后端连接,所述给药吸收模块包括给药组件(106)和吸收组件,其中给药组件(106)包括给药管路,所述给药管路自控制器(101)起穿过管状壳体后由端头(103)伸出,所述吸收组件包括设置于端头(103)表面的高频激励器(107)和设置于管状壳体内的控制线路(104),所述控制器(101)控制端头(103)移动至给药位置并控制给药组件(106)给药和高频激励器(107)高频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端头(103)的固定座(108),所述高频激励器(107)设置于固定座(108)表面且通过固定座(108)与管状壳体内的控制线路(104)连通,且所述高频激励器(107)覆盖有声匹配保护膜(1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103)的侧面沿周向间隔布置若干个高频激励器(107)及配套的固定座(108),所述给药管路由端头(103)前端中心处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激励器(107)和固定座(108)均包括一个且其设置于端头(103)前端表面,所述给药管路由端头(103)前端伸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定点药物吸收促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头(103)前端表面以中心为圆心等间距地环状间隔布置若干高频激励器(107)及配套的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禹江宏强孙成亮蔡耀周芙玲许炳乾黎鑫琦吴童程瑾冉宋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