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917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保健产品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包括防滑手柄部、套筒、中药热奄袋、治疗巾、旋钮调节部、大鱼际按压部、小鱼际按压部、调节机构,防滑手柄部连接于旋钮调节部及大鱼际按压部、小鱼际按压部,大鱼际按压部、小鱼际按压部分别对应于按摩人员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且大鱼际按压部位置高于小鱼际按压部,这样更有利于按摩人员施展手法;中药热奄袋位于调节机构下方、治疗巾上方,旋钮调节部旋转带动调节机构的旋钮转动,驱动调节机构动作;调节机构用于对套筒的直径调节及对中药热奄袋的压力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可以解决传统热奄包烫手、按摩工作强度大等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保健产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

技术介绍

[0002]中药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它是药物外敷疗法的一种,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是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利用其药效和温度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作用的一种外治疗法。中药热奄包一般的技术操作一般如下:1、冷却:根据操作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药包,放治疗盘内冷却至一定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度,不宜超过70℃);2)熨烫:挤出奄包内多余水分,将奄包用治疗巾包裹,轻提奄包在疼痛部位肌肉及穴位来回运转,使其间断接触患处,达到熨烫的效果,力度要轻、移动速度要快;3)按摩:熨烫操作中,奄包温度降至患者可长时间耐受时,沿肌肉走向及循行经络、穴位施以按、揉、滚等手法;4)外敷:根据操作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药包,冷却后挤出多余水份,当其温度降至患者能够耐受时,敷于患者颈部。
[0003]中药热奄包操作时需注意,1)按摩时药包与患者皮肤充分贴合,力量要渗透持久,力道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2)避免错误手法增加药包与皮肤摩擦,引起皮肤损伤;3)避免烫伤。
[0004]目前中药热奄包存在的问题:通常为普通扁平形状的口袋结构,医护人员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按压强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中药在口袋内,口袋较厚,力度穿透药包按压的患者身上,需要的力度很大,特别是对于某些药包内药物松散的情况,由于药包缓冲作用,需要医护对药包施加的压力更大,所以,长时间按摩,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极大;另一方面中药热奄包烫手,因为治疗效果与热奄包温度相关,初始时,热奄包烫手导致医护人员不适,也可能影响医护人员按摩手法,导致按摩力度不够,影响治疗效果。
[0005]所以,需要设计一种不烫手、人手匹配型设计、可以对药包进行收拢施压以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烫手、可以对药包进行收拢施压以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包括防滑手柄部、套筒、中药热奄袋、治疗巾,还包括旋钮调节部、大鱼际按压部、小鱼际按压部、调节机构,所述旋钮调节部与防滑手柄部、调节机构相连,所述防滑手柄部与大鱼际按压部、小鱼际按压部相连,所述中药热奄袋放置于套筒内,所述治疗巾位于中药热奄袋下方;所述大鱼际按压部、小鱼际按压部呈内弧状,分别对应按摩人员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所述大鱼际按压部位置高于小鱼际按压部;
所述旋钮调节部旋转带动调节机构的旋钮转动,进而驱动调节机构动作;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对套筒的直径调节及对中药热奄袋的压力调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筒壁下端具有钩部,所述钩部用于与治疗巾端部圆环相连。
[000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旋钮、第一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传动轴、蜗杆、第一齿条、第四齿轮、套管、增压弹簧、伸缩杆、圆盘压板,所述旋钮与第一传动轴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传动轴、第二齿轮、第二传动轴相连,所述第四齿轮与蜗杆、第一齿条相连,所述套管与第一齿条、增压弹簧相连,所述伸缩杆分别与增压弹簧、圆盘压板相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三传动轴、第三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轴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齿条、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相连,所述第二齿条、第三齿条分别与套筒的非可折叠部内壁相连;所述套筒还包括可折叠部,所述可折叠部数量为2个,与非可折叠部间隔均匀布置。
[0012]进一步地,当所述旋钮调节部顺时针转动调节时,带动旋钮顺时针转动,通过调节机构的传动作用,带动圆盘压板向下对中药热奄袋增大压力,同时通过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的推动作用带动套筒直径扩大呈椭圆形;当所述旋钮调节部逆时针转动调节时,带动旋钮逆时针转动,通过调节机构的传动作用,带动圆盘压板向上对中药热奄袋减小压力,同时通过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的拉动作用带动套筒直径缩小。
[00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第三齿轮轴向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第四齿条、第五齿条,所述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相连,所述第五齿轮分别与第四齿条、第五齿条相连,所述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第四齿条、第五齿条分别与套筒的非可折叠部内壁相连;所述套筒还包括可折叠部,所述可折叠部数量为4个,所述可折叠部与非可折叠部间隔均匀布置。
[0015]进一步地,当所述旋钮调节部顺时针转动调节时,带动旋钮顺时针转动,通过调节机构的传动作用,带动圆盘压板向下对中药热奄袋增大压力,同时通过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第四齿条、第五齿条的推动作用带动套筒直径扩大呈圆形;当所述旋钮调节部逆时针转动调节时,带动旋钮逆时针转动,通过调节机构的传动作用,带动圆盘压板向上对中药热奄袋减小压力,同时通过第二齿条、第三齿条、第四齿条、第五齿条的拉动作用带动套筒直径缩小。
[0016]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部采用TPR材质为基材,表面采用硅胶涂层包覆。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可以防烫手,将热奄包放置于套筒内,可以有效避免使用传统热奄包按摩烫手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更适合于人手操作,人手的大鱼际和小鱼际分别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热奄包的大鱼际按压部和小鱼际按压部,这种热奄包的人体形态学设计更适合于人手操作,更利于医护人员施展按摩手法;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可以对中药热奄袋进行有
效收拢或扩大,可以改变中药热奄袋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医护人员施展不同手法按摩或外敷等操作;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可以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结构,通过调节机构的增压弹簧对圆盘压板施压,从而对中药热奄袋施压,可以减小医护人员按摩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的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的调节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的可调节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包括防滑手柄部(2)、套筒(5)、中药热奄袋(8)、治疗巾(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钮调节部(1)、大鱼际按压部(3)、小鱼际按压部(4)、调节机构,所述旋钮调节部(1)与防滑手柄部(2)、调节机构相连,所述防滑手柄部(2)与大鱼际按压部(3)、小鱼际按压部(4)相连,所述中药热奄袋(8)放置于套筒(5)内,所述治疗巾(6)位于中药热奄袋(8)下方;所述大鱼际按压部(3)、小鱼际按压部(4)呈内弧状,分别对应按摩人员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所述大鱼际按压部(3)位置高于小鱼际按压部(4);所述旋钮调节部(1)旋转带动调节机构的旋钮(101)转动,进而驱动调节机构动作;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对套筒(5)的直径调节及对中药热奄袋(8)的压力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内筒壁具有钩部(7),所述钩部(7)用于与治疗巾(6)端部圆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旋钮(101)、第一传动轴(201)、第一齿轮(202)、第二齿轮(203),第二传动轴(501)、蜗杆(502)、第一齿条(505)、第四齿轮(506)、套管(507)、增压弹簧(508)、伸缩杆(509)、圆盘压板(510),所述旋钮(101)与第一传动轴(201)相连,所述第一齿轮(202)与第一传动轴(201)、第二齿轮(203)、第二传动轴(501)相连,所述第四齿轮(506)与蜗杆(502)、第一齿条(505)相连,所述套管(507)与第一齿条(505)、增压弹簧(508)相连,所述伸缩杆(509)分别与增压弹簧(508)、圆盘压板(510)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三传动轴(503)、第三齿轮(504),所述第三传动轴(503)分别与第二齿轮(203)和第三齿轮(504)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多手法按摩的中药热奄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齿条(512)、第三齿条(513),所述第三齿轮(504)分别与第二齿条(512)、第三齿条(513)相连,所述第二齿条(512)、第三齿条(513)分别与套筒(5)的非可折叠部(521)内壁相连;所述套筒(5)还包括可折叠部(511),所述可折叠部(511)数量为2个,与非可折叠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