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10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承载于第一容器中的黄原胶;第一容器上设置有开口端,黄原胶包裹在预先设置的胶囊内镜的外侧,胶囊内镜用于拍摄受检者的食管腔内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由于黄原胶具有悬浮性、粘附性,可以将胶囊内镜相对地固定在黄原胶内,增加胶囊内镜在食管检查中的可控性;而且其具有透明性,结合粘附性,可在不影响胶囊内镜视野的基础上,清除食管腔内干扰物,提高胶囊内镜拍摄的食管腔内图像的质量;另外,黄原胶具有假塑流变性,在减缓胶囊内镜在食管运动速度的同时,不影响胶囊内镜在食管内运动;该辅助装置有效提高了食管检查的便捷性与安全性。管检查的便捷性与安全性。管检查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胶囊内镜目前已发展至应用于全消化道的检查,除了小肠胶囊内镜以外,磁控胶囊胃镜、结肠胶囊内镜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运用,但食管胶囊内镜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存在胶囊内镜通过食管速度过快、拍摄的频率较低、食管重要解剖结构齿状线的覆盖率低、食管腔内干扰物所致图片质量低等现象,导致胶囊内镜在食管疾病检查中略逊色于传统电子胃镜。
[0003]目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已有多种食管胶囊内镜的辅助装置,如系线食管胶囊内镜、可分离式系线胶囊内镜、胶囊内镜食管推送器等。
[0004]但是,上述食管胶囊内镜的辅助装置,其原理都是通过牵引作用下增加胶囊内镜的可控性,都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另外,装置牵引操作需要贯穿整个食管检查的过程,便捷性差,检查过程也会给受检者带来不适,可能导致食管二次损伤,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食管胶囊内镜的辅助装置都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食管检查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差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承载于所述第一容器中的黄原胶;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有开口端,所述黄原胶包裹在预先设置的胶囊内镜的外侧,所述胶囊内镜用于拍摄受检者的食管腔内图像。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所述第一容器设置为扁圆柱状容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所述胶囊内镜的镜头拍摄方向设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容器的开口端方向。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所述第一容器的侧表面外壳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面外壳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所述第一容器的内壁覆盖有LiquiGlide涂层。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辅助手柄;所述辅助手柄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辅助手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容器上的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接。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所述辅助手柄包括:塑料部件和硅胶部件,所述塑料部件与所述硅胶部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塑料部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结构。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容器和
承载于各所述第二容器中的黄原胶;各所述第二容器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结构,各所述第二容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结构与所述辅助手柄上的第一连接结构相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所述黄原胶是由透明型黄原胶与水按照7g:200ml的比例混合而成。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包裹有预先设置的胶囊内镜的黄原胶,承载于第一容器中,且第一容器上设置有开口端,受检者可以将包裹有预先设置的胶囊内镜的黄原胶通过第一容器的开口端倒入口腔深处,并吞服包裹有预先设置的胶囊内镜的黄原胶,由于黄原胶具有悬浮性、粘附性,可以将胶囊内镜相对地固定在黄原胶内,增加胶囊内镜在食管检查中的可控性;而且其具有透明性,结合粘附性,可在不影响胶囊内镜视野的基础上,清除食管腔内干扰物,提高胶囊内镜拍摄的食管腔内图像的质量;另外,黄原胶具有假塑流变性,在减缓胶囊内镜在食管运动速度的同时,不影响胶囊内镜在食管内运动;另外,该辅助装置操作简单、安全,受检者可在任何场景下自行使用食管辅助检查装置进行胶囊内镜食管检查,有效提高了食管检查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中辅助手柄的塑料部件顶部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中第一容器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18]附图标记:100:食管辅助检查装置;200:胶囊内镜;101:第一容器;102:黄原胶;103:辅助手柄;1031:塑料部件;1032:硅胶部件;A:第一连接结构;B:第二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食管辅助
检查装置100包括:第一容器101和承载于所述第一容器101中的黄原胶102;所述第一容器101上设置有开口端,所述黄原胶102包裹在预先设置的胶囊内镜200的外侧,所述胶囊内镜200用于拍摄受检者的食管腔内图像。
[0022]相关技术中,大部分食管胶囊内镜辅助装置都是通过牵引作用,来增加胶囊内镜的可控性,但这些辅助装置都需置入受检者的食管腔内,贯穿整个食管检查过程,会给受检者带来不适,以及对食管壁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且食管胶囊内镜辅助装置都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另外,部分食管胶囊内镜辅助装置在增加胶囊内镜在食管内可控性的同时,不能兼顾食管腔内干扰物过多而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的问题,这些都是目前食管胶囊内镜未能广泛推广应用的原因。
[0023]对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在增强胶囊内镜在食管腔内可控性的同时,可以减少食管腔内的干扰物提高图像质量,另外,该辅助装置操作简单,不需专业人员辅助,还能避免对食管壁造成二次损伤。
[0024]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食管辅助检查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由第一容器承载的黄原胶,其中,黄原胶包裹在预先设置的胶囊内镜的外侧,由于黄原胶具有悬浮性、粘附性,因此可以将胶囊内镜相对地固定在黄原胶内,增加胶囊内镜在食管检查中的可控性;而且其具有透明性,结合粘附性,可在不影响胶囊内镜视野的基础上,清除食管腔内干扰物,提高胶囊内镜拍摄的食管腔内图像的质量;另外,黄原胶具有假塑流变性,在减缓胶囊内镜在食管运动速度的同时,不影响胶囊内镜在食管内运动,例如可以减缓胶囊内镜在食管腔内通过的速度以及控制胶囊内镜的镜头拍摄方向始终朝向食管下段,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管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和承载于所述第一容器中的黄原胶;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有开口端,所述黄原胶包裹在预先设置的胶囊内镜的外侧,所述胶囊内镜用于拍摄受检者的食管腔内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设置为扁圆柱状容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镜的镜头拍摄方向设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容器的开口端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的侧表面外壳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面外壳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管辅助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内壁覆盖有LiquiGlide涂层。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食管辅助检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婉雯王羽嗣王云忠刘思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