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及专用于该方法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00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及专用于该方法的辅助装置。该方法对取样自初生活体家畜的肌肉组织进行处理以获取肌肉组织块,后对获取的肌肉组织块进行消化处理以获取用于原代SMSCs培养的肌肉组织块;后将获取的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在一培养瓶的底壁以贴壁法进行培养,后对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进行重复利用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及专用于该方法的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及专用于该方法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简称SMSCs)在培养过程中,用于培养原代SMSCs细胞的肌肉组织块只会利用一次,在SMSCs首次传代前通常会直接丢弃处理。
[0003]实际上,本案专利技术人发现将已经培养出SMSCs的肌肉组织块在细胞首次增长至约80%时,转移至另一培养瓶并进行相关的处理,能够实现原肌肉组织块的再次培养,且再次培养出的SMSCs游离出组织块的贴壁时间大幅缩短、生长速度大幅提高。故而本案提出了一种家畜SMSCs培养方法及专用于该方法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S1、预处理,对取样自初生活体家畜的肌肉组织进行处理以获取肌肉组织块;
[0007]步骤S2、消化处理,对经步骤S1获取的肌肉组织块进行消化处理以获取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
[0008]步骤S3、对经步骤S2获取的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在一培养瓶的底壁以贴壁法进行培养;
[0009]步骤S4、在培养出的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增长至贴壁面积不小于对应培养瓶的底壁面积的80%时,将所述一培养瓶中的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通过一辅助装置转移至另一培养瓶的底壁以贴壁法进行培养;
[0010]重复步骤S4,实现用于培养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的2

5次重复利用。
[0011]通过上述步骤,发现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经一辅助装置转移至另一培养瓶进行再次培养后,相比于原代SMSCs的首次培养,SMSCs于另一培养瓶内游离出肌肉组织块的时间更短、SMSCs贴壁至长满瓶底壁时间更快、SMSCs生长速度更快。
[0012]作为优选,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S11、在无菌操作台内使用PBS缓冲液对取样自初生活体家畜的肌肉组织进行冲洗,后浸泡于75%医用酒精中;
[0014]步骤S12、取经步骤S11处理后的肌肉组织采用PBS缓冲液进行涮洗以去除表面酒精;而后自肌肉组织内部取体积约2

3mm3的肌肉肉块若干,并采用PBS缓冲液进行浸泡;
[0015]步骤S13、去除经步骤S12处理后的肌肉肉块中的结缔组织,并将肌肉肉块处理成体积约1mm3的肌肉组织块。
[0016]通过上述步骤,故而较佳地对肌肉组织的预处理以获取肌肉组织块,以满足于SMSCs的培养条件。
[0017]作为优选,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0018]步骤S21、将肌肉组织块浸入胰蛋白酶溶液中,并置于细胞培养箱内进行消化处理;
[0019]步骤S22、消化处理完成后,加入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以获取用于培养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
[0020]通过上述步骤,先通过肌肉组织块和胰蛋白酶充分混合对其进行肌肉组织块充分酶解,再通过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以获取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故而满足SMSCs游离条件。
[0021]作为优选,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0022]步骤S31、将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在所述一培养瓶底壁均匀涂拭并粘附于所述一培养瓶底壁处,之后加入完全培养液进行培养;
[0023]步骤S32、待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增长融合至贴壁面积不小于对应培养瓶的底壁面积的80%时,使用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以进行扩大培养。
[0024]通过上述步骤,故而较佳地对SMSCs进行后续处理。
[0025]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可一种专用于任一上述方法的辅助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杆件主体,杆件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机构和移运机构;杆件主体内沿轴向方向形成有杆腔,杆腔内设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用于配合驱动机构以驱使移运机构,以及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机构;
[0026]移运机构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杆件主体对应端部处的移运组件,移运组件包括安装筒,安装筒内沿轴向方向贯穿地形成有筒腔,筒腔内活动地设有推块,推块沿轴向形成有轴孔,轴孔处活动地设有挑针;
[0027]负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推块处且平行于轴孔的第一气道以及设置在杆件主体处且连通于杆腔的第二气道,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同轴设置;负压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气道与第二气道处的气管,气管近移运组件的一端形成负压口,气管远移运组件的一端形成用于接入负压源的接口;
[0028]推块、挑针与气管间互不干涉,挑针用于在负压口将肌肉组织块吸至筒腔一侧开口时将肌肉组织块挑至筒腔腔体内,推块用于将筒腔腔体内的肌肉组织块推出筒腔。
[0029]本专利技术中,操作人员在将培养瓶内肌肉组织块进行移运至另一培养瓶时,操作人员预先使用装置主体的伸入培养瓶内的端部轻轻刮碰肌肉组织块使其脱离于培养瓶内壁,以避免待移运的肌肉组织块粘附于培养瓶内壁;然后利用负压源提供负压,以使气管的负压口能够较佳地将肌肉组织块吸附至安装筒的筒腔开口处;再利用驱动机构以使联动机构作用于移运机构,故而挑针将筒腔开口处的肌肉组织块进行转移至筒腔腔体内,以配合于气管的负压口,使得肌肉组织块在移运至另一培养瓶之前,肌肉组织块不会脱离于筒腔,故而较佳地保证了肌肉组织块的安全移运;
[0030]在移运过程中,操作人员可将装有肌肉组织块的筒腔的开口朝向上方,进一步保证肌肉组织块的安全移运;待肌肉组织块移运至另一培养瓶内壁时,操作人员利用推块将肌肉组织块推出筒腔开口以使肌肉组织块移运至另一培养瓶内壁对应培养位置,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细胞的再次培养。
[0031]作为优选,筒腔内壁沿近杆件主体对应端部方向依次形成有推动槽、第一阶梯槽和第二阶梯槽,推动槽、第一阶梯槽、第二阶梯槽的直径逐渐增大;推块包括形成于第一阶梯槽内的推块凸缘以及形成于推动槽内的推动部;推块凸缘与第一阶梯槽底壁之间设有第一回复弹簧,第一阶梯槽用于提供推块朝向近杆件主体对应端部侧运动的回复力;推动部外壁与推动槽内壁之间形成滑动密封;
[0032]筒腔内同轴地设有位于第二阶梯槽底壁处的挡片,挡片沿轴对称设有2个推孔以及挡片沿轴向设有用于供挑针对应部穿过的针孔;推块凸缘近挡片的侧壁设有分别伸入所述2个推孔处的2个推动座,推动座伸入对应推孔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
[0033]联动机构包括位于杆腔内的第一推动组件以及第二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包括与杆腔内壁配合的套杆支架,套杆支架用于沿杆腔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套杆支架的近移运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推板,推板与杆腔同轴设置,且推板的侧壁沿轴对称设有2个推动杆,所述2个推动杆伸出杆件主体的一端且分被用于与推块凸缘处所述2个推动座配合,推动杆伸出杆件主体的端部向外凸起形成用于与凹槽配合的凸块;第二推动组件包括位于杆腔轴向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预处理,对取样自初生活体家畜的肌肉组织进行处理以获取肌肉组织块;步骤S2、消化处理,对经步骤S1获取的肌肉组织块进行消化处理以获取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步骤S3、对经步骤S2获取的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在一培养瓶的底壁以贴壁法进行培养;步骤S4、在培养出的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增长至贴壁面积不小于对应培养瓶的底壁面积的80%时,将所述一培养瓶中的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通过一辅助装置转移至另一培养瓶的底壁以贴壁法进行培养;重复步骤S4,实现用于培养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2

5次的重复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1、在无菌操作台内使用PBS缓冲液对取样自初生活体家畜的肌肉组织进行冲洗,后浸泡于75%医用酒精中;步骤S12、取经步骤S11处理后的肌肉组织采用PBS缓冲液进行涮洗以去除表面酒精;而后自肌肉组织内部取体积约2

3mm3的肌肉肉块若干,并采用PBS缓冲液进行浸泡;步骤S13、去除经步骤S12处理后的肌肉肉块中的结缔组织,并将肌肉肉块处理成体积约1mm3的肌肉组织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将肌肉组织块浸入胰蛋白酶溶液中,并置于细胞培养箱内进行消化处理;步骤S22、消化处理完成后,加入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以获取用于培养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31、将原代培养肌肉组织块在所述一培养瓶底壁均匀涂拭并粘附于所述一培养瓶底壁处,之后加入完全培养液进行培养;步骤S32、待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增长融合至贴壁面积不小于对应培养瓶的底壁面积的80%时,使用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以进行扩大培养。5.一种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的辅助装置,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一种家畜骨骼肌卫星细胞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00),装置主体(100)包括杆件主体(110),杆件主体(110)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机构(120)和移运机构(130);杆件主体(110)内沿轴向方向形成有杆腔(210),杆腔(210)内设有联动机构(220),联动机构(220)用于配合驱动机构(120)以驱使移运机构(130),以及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机构;移运机构(130)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杆件主体(110)对应端部处的移运组件,移运组件包括安装筒(310),安装筒(310)内沿轴向方向贯穿地形成有筒腔(320),筒腔(320)内活动地设有推块(340),推块(340)沿轴向形成有轴孔(640),轴孔(640)处活动地设有挑针(330);负压机构包括设置在推块(340)处且平行于轴孔(640)的第一气道(650)以及设置在杆
件主体(110)处且连通于杆腔(210)的第二气道(810),第一气道(650)与第二气道(810)同轴设置;负压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气道(650)与第二气道(810)处的气管(140),气管(140)近移运组件的一端形成负压口(820),气管(140)远移运组件的一端形成用于接入负压源的接口(230);推块(340)、挑针(330)与气管(140)间互不干涉,挑针(330)用于在负压口(820)将肌肉组织吸至筒腔(320)一侧开口时将肌肉组织挑至筒腔(320)腔体内,推块(340)用于将筒腔(320)腔体内的肌肉组织推出筒腔(3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用于该方法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筒腔(320)内壁沿近杆件主体(110)对应端部方向依次形成有推动槽(321)、第一阶梯槽(322)和第二阶梯槽(323),推动槽(321)、第一阶梯槽(322)、第二阶梯槽(323)的直径逐渐增大;推块(340)包括形成于第一阶梯槽(322)内的推块凸缘(610)以及形成于推动槽(321)内的推动部(620);推块凸缘(610)与第一阶梯槽(322)底壁之间设有第一回复弹簧(410),第一阶梯槽(322)用于提供推块(340)朝向近杆件主体(110)对应端部侧运动的回复力;推动部(620)外壁与推动槽(321)内壁之间形成滑动密封;筒腔(320)内同轴地设有位于第二阶梯槽(323)底壁处的挡片(350),挡片(350)沿轴对称设有2个推孔(710)以及挡片(350)沿轴向设有用于供挑针(330)对应部穿过的针孔(720);推块凸缘(610)近挡片(350)的侧壁设有分别伸入所述2个推孔(710)处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薇康晓龙马青樊毅梁小军王秀琴梅宁安杨阳马小明额尔和花王建东黎玉琼高海慧李承隆周小南丁艳玲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宁夏草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