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聚氨酯胶的环氧树脂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945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聚氨酯胶的环氧树脂制备方法,包括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预聚物、乙烯基三胺、α~成核剂、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甲醇、多异氰酸酯、三氧化二铝、环氧基活性稀释剂、扩链剂、二元醇、中和剂、聚酯多元醇等配方,还包括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在聚氨酯预聚物中引入了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结构中含有容易发生反应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聚氨酯胶的环氧树脂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树脂制备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聚氨酯胶的环氧树脂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PU)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是种高分子化合物,聚氨酯有聚酯型和聚醚型二大类,他们可制成聚氨酯塑料(以泡沫塑料为主)、聚氨酯纤维(中国称为氨纶)、聚氨酯橡胶及弹性体;软质聚氨酯主要是具有热塑性的线性结构,它比PVC发泡材料有更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回弹性和力学性能,具有更小的压缩变型性。隔热、隔音、抗震、防毒性能良好。因此用作包装、隔音、过滤材料。硬质聚氨酯塑料质轻、隔音、绝热性能优越、耐化学药品,电性能好,易加工,吸甲醇率低。它主要用于建筑、汽车、航空工业、保温隔热的结构材料。聚氨酯弹性体性能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耐油,耐磨,耐低温,耐老化,硬度高,有弹性。主要用于制鞋工业和医疗业。聚氨酯还可以制作粘合剂、涂料、合成革等;聚氨酯该种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家居领域、建筑领域、日用品领域、交通领域、家电领域等;环氧树脂可通过化学方法改性和物理方法进行改性。化学方法改性主要是合成新型结构的环氧树脂及新型结构的固化剂物理方法改性主要是通过与改性剂形成共混结构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因此目前对环氧树脂的改性主要是通过共混结构实现的。
[0003]然后现有技术通过环氧树脂对聚氨酯进行改性时,难以获得更好的相容性和共混性底,则难以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实际使用时甲醇性聚氨酯胶膜的耐甲醇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较为一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应用于聚氨酯胶的环氧树脂制备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聚氨酯胶的环氧树脂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应用于聚氨酯胶的环氧树脂制备方法,按照质量份数计,该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包括如下配方:
[0007]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45~60份、聚氨酯预聚物20~25份、乙烯基三胺10~15份、α~成核剂0.2~0.4份、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05~0.15份、甲醇100~150份、多异氰酸酯7~10份、三氧化二铝3~5份、环氧基活性稀释剂10~15份、扩链剂10~15份、二元醇5~10份、中和剂5~10份、聚酯多元醇15~20份;
[0008]还包括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首先制备聚氨酯预聚物,在反应器中加入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聚酯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在至少400rpm搅拌转速及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

85摄氏度,反应至所测得的

NCO含量达到理论值;
[0010]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预聚物,然后保持上述转速和温度,加入稀释剂10~15份调节体系粘度,接着加入扩链剂10~15份、聚氨酯预聚物20~25份,之后开始测定

NCO含量,当

NCO含量达到理论值时,往反应器中加入二元醇5~10份,然后开始测定

NCO含量,当

NCO含量达到理论值时,即可得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预聚物;
[0011]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预聚物的中和、乳化、扩链剂,然后保持上述转速,将前步骤制得的反应体系降温到30~40摄氏度,加入中和剂5~10份,中和3~5分钟,接着加入适量份数的甲醇,之后提高转速到1000

1500rpm,稀释乳化至少15分钟然后降低搅拌转速到300

500rpm,将环氧基活性稀释剂胺溶解到甲醇中,用至少15分钟将乙二胺溶液滴加到反应体系中,在扩链剂反应1~2小时,然后减压蒸馏出丁酮,得到环氧树脂改性的聚氨酯乳液。
[0012]优选的,按照质量份数计,该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包括如下配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45份、聚氨酯预聚物20份、乙烯基三胺10份、α~成核剂0.2份、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05份、甲醇100份、加入多异氰酸酯7份、三氧化二铝3份、环氧基活性稀释剂10份、扩链剂10份、二元醇5份、中和剂5份、聚酯多元醇15份。
[0013]优选的,按照质量份数计,该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包括如下配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60份、聚氨酯预聚物25份、乙烯基三胺15份、α~成核剂0.4份、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15份、甲醇150份、加入多异氰酸酯10份、三氧化二铝5份、环氧基活性稀释剂15份、扩链剂15份、二元醇10份、中和剂10份、聚酯多元醇20份。
[0014]优选的,按照质量份数计,该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包括如下配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55份、聚氨酯预聚物22.5份、乙烯基三胺12.5份、α~成核剂0.3份、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10份、甲醇125份、加入多异氰酸酯7.5份、三氧化二铝4份、环氧基活性稀释剂12.5份、扩链剂12.5份、二元醇7.5份、中和剂7.5份、聚酯多元醇17.5份。
[0015]优选的,制备方法中

NCO含量的测量方法为二正丁胺反滴定法。
[0016]优选的,该制备方法采用羧酸型阴离子制备的方法,选用二羟甲基丙酸为扩链剂,在聚氨酯结构中引入羧基,在聚氨酯预聚物中引入了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结构中含有容易发生反应的

OH基团、环氧基团,引入到聚氨酯中。
[0017]优选的,该制备方法在聚氨酯预聚物中引入了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结构中含有容易发生反应的

OH基团、环氧基团,引入到聚氨酯中,环氧树脂上的

OH与

NCO反应以及环氧树脂本身的开环反应,正因这两种反应的存在,环氧树脂才能与聚氨酯很好的相容和共混,才能改善聚氨酯的相关性能,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能提高甲醇性聚氨酯胶膜的耐甲醇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001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应用于聚氨酯胶的环氧树脂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该制备方法采用羧酸型阴离子制备的方法,在聚氨酯结构中引入羧基,中和羧基加甲醇乳化形成聚氨酯甲醇分散,在聚氨酯预聚物中引入了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结构中含有容易发生反应的

OH基团、环氧基团,引入到聚氨酯中;该制备方法以中间产物聚氨酯预聚物作为自乳化剂,避免了外加乳化剂引起的耐甲醇性下降问题;该制备方法在聚氨酯预聚物中引入了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结构中含有容易发生反应的

OH基团、环氧基团,引入到聚氨酯中,环氧树脂上的

OH与

NCO反应以及环氧树脂本身的开环反应,正
因这两种反应的存在,环氧树脂才能与聚氨酯很好的相容和共混,才能改善聚氨酯的相关性能,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能提高甲醇性聚氨酯胶膜的耐甲醇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聚氨酯胶的环氧树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该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包括如下配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45~60份、聚氨酯预聚物20~25份、乙烯基三胺10~15份、α~成核剂0.2~0.4份、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05~0.15份、甲醇100~150份、多异氰酸酯7~10份、三氧化二铝3~5份、环氧基活性稀释剂10~15份、扩链剂10~15份、二元醇5~10份、中和剂5~10份、聚酯多元醇15~20份;还包括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制备聚氨酯预聚物,在反应器中加入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聚酯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在至少400rpm搅拌转速及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

85摄氏度,反应至所测得的

NCO含量达到理论值;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预聚物,然后保持上述转速和温度,加入稀释剂10~15份调节体系粘度,接着加入扩链剂10~15份、聚氨酯预聚物20~25份,之后开始测定

NCO含量,当

NCO含量达到理论值时,往反应器中加入二元醇5~10份,然后开始测定

NCO含量,当

NCO含量达到理论值时,即可得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预聚物;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预聚物的中和、乳化、扩链剂,然后保持上述转速,将前步骤制得的反应体系降温到30~40摄氏度,加入中和剂5~10份,中和3~5分钟,接着加入适量份数的甲醇,之后提高转速到1000

1500rpm,稀释乳化至少15分钟然后降低搅拌转速到300

500rpm,将环氧基活性稀释剂胺溶解到甲醇中,用至少15分钟将乙二胺溶液滴加到反应体系中,在扩链剂反应1~2小时,然后减压蒸馏出丁酮,得到环氧树脂改性的聚氨酯乳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聚氨酯胶的环氧树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该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包括如下配方: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45份、聚氨酯预聚物20份、乙烯基三胺10份、α~成核剂0.2份、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05份、甲醇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斌黄燕丽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京极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