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的敏感结构、传感器、传感器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927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传感器、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传感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经一体成型制备的线型的芯体、设置在芯体上的音叉振梁、设置在芯体上的上阻尼板及下阻尼板;芯体包括传感检测部、第二隔离部;传感检测部包括位于刚性件和摆件之间的挠性梁;第二隔离部与摆件背离挠性梁的另一端相邻接;音叉振梁搭设在挠性梁的两侧;上阻尼板的固定部和下阻尼板的固定部对设于第二隔离部的两侧;上阻尼板的悬空部和下阻尼板的悬空部向摆件一侧延伸;芯体材质为硅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芯体上设置上阻尼板及下阻尼板,有效提高摆件的气膜阻尼系数,避免摆件受到过大冲击时导致挠性梁过冲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敏感结构的工作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感器的敏感结构、传感器、传感器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传感器、传感器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石英振梁传感器(如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等)由于与高速惯导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以及具有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广泛运用于导航、飞行控制、军工等领域。
[0003]然而目前现有的石英振梁传感器的敏感结构,抗振动性能较差,当振动幅度较大时,敏感结构的振中零偏较大,影响测量精度。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敏感结构的挠性梁断裂,从而影响产品的工作寿命。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传感器以克服上述缺陷,提高检测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传感器、传感器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石英振梁传感器所存在的缺陷。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包括:经一体成型制备的线型的芯体、设置在所述芯体上的音叉振梁、设置在所述芯体上的上阻尼板及下阻尼板;所述芯体包括传感检测部、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所述传感检测部包括位于刚性件和摆件之间的挠性梁;所述第一隔离部与所述刚性件背离所述挠性梁的另一端相邻接;所述第二隔离部与所述摆件背离所述挠性梁的另一端相邻接;所述音叉振梁搭设在所述挠性梁的两侧;所述上阻尼板的固定部和所述下阻尼板的固定部对设于所述第二隔离部的两侧;所述上阻尼板的悬空部和所述下阻尼板的悬空部向所述摆件一侧延伸;所述芯体的材质为硅化合物。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所述上阻尼板的固定部和所述下阻尼板的固定部,均通过环氧胶粘接在所述第二隔离部的两侧;所述环氧胶的热膨胀系数与所述芯体的材质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所述环氧胶中融混有限位球,所述限位球与所述芯体的材质相同。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所述音叉振梁包括处于推挽取向的音叉上振梁和音叉下振梁;所述音叉上振梁和所述音叉下振梁分别对称搭设在所述挠性梁的两侧。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所述第一隔离部包括第一外应力隔离件、第一内应力隔离件、内应力隔离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外应力隔离件和所述第一内应力隔离件之间的第一隔离框;所述第一内应力隔离件通过所述内应力隔离梁与所述刚性件背离所述挠性梁的另一端相邻接;所述第二隔离部包括第二外应力隔离件、第二内应力隔离件、外应力隔离梁和第二隔离框;所述外应力隔离梁位于所述第二外应力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内应力隔离件之间,所述第二内应力隔离件通过所述第二隔离框与所述摆件背离所述挠性梁的另一端相邻接;所述第一隔离框和所述第二隔离框均为空心结构。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所述上阻尼板的固定部和所述下阻尼板的固定部对设于所述第二隔离部的所述第二内应力隔离件的两侧。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还包括测温音叉;所述测温音叉固设于所述第一隔离部,或者所述第二隔离部上。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所述测温音叉固设于所述第一外应力隔离件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外应力隔离件的一侧。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所述音叉振梁通过与所述芯体的材质的热膨胀系数匹配的低温玻璃浆料粘接在所述挠性梁的两侧。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传感器,包括:管壳,以及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敏感结构;所述敏感结构封装于所述管壳内。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所述管壳为多引脚无引线金属焊盘陶瓷封装体;所述管壳包括贴片凸台层、金丝键合焊盘层、电阻焊接刀口焊料层和金属盖板;所述第一隔离部和所述第二隔离部分别搭设在所述贴片凸台层,以使得所述芯体整体处于悬空状态;所述音叉振梁和测温音叉的焊盘与所述金丝键合焊盘层上的各独立的功能焊盘之间处于金丝键合;所述金属盖板与所述电阻焊接刀口焊料层焊接,以实现对所述管壳内腔的密封。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所述第一隔离部和所述第二隔离部与所述贴片凸台层之间,采用玻璃基环氧胶粘合。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所述管壳内腔为高纯氮气状态。
[0018]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传感器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传感器,包括:对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敏感结构进行微组装、对所述敏感结构进行贴片、对所述敏感结构进行金丝键合,以及对所述管壳进行封装。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传感器的敏感结构、传感器、传感器制备方法,通过在芯体上设置上阻尼板及下阻尼板,有效提高摆件的气膜阻尼系数,避免摆件受到过大冲击时导致挠性梁过冲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敏感结构的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现有技术中石英振梁加速度计的原理示意图;
[0022]图2是现有技术中石英振梁加速度计分体式敏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3是现有技术中石英振梁加速度计分体式敏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4是现有技术中石英振梁加速度计一体式敏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传感器的敏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芯体底面预烧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音叉下振梁与芯体底面烧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芯体顶面预烧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测温音叉以及音叉上振梁与芯体顶面烧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下阻尼板与芯体底面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阻尼板与芯体顶面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壳点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敏感结构与管壳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色键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附图标记为:
[0037]1:挠性梁;2:刚性件;3:摆件;4:音叉上振梁;5:音叉下振梁;6:低温玻璃浆料;7:上阻尼板;8:下阻尼板;9:第一外应力隔离件;10:第一内应力隔离件;11:内应力隔离梁;12:第一隔离框;13:第二外应力隔离件;14:第二内应力隔离件;15:外应力隔离梁;16:第二隔离框;17:测温音叉;18:导电胶;19:管壳;20:贴片凸台层;21:金丝键合焊盘层;22:电阻焊接刀口焊料层;23:金属盖板;24:玻璃基环氧胶;25:融混有限位球的环氧胶;26:音叉上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的敏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经一体成型制备的线型的芯体、设置在所述芯体上的音叉振梁、设置在所述芯体上的上阻尼板及下阻尼板;所述芯体包括传感检测部、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所述传感检测部包括位于刚性件和摆件之间的挠性梁;所述第一隔离部与所述刚性件背离所述挠性梁的另一端相邻接;所述第二隔离部与所述摆件背离所述挠性梁的另一端相邻接;所述音叉振梁搭设在所述挠性梁的两侧;所述上阻尼板的固定部和所述下阻尼板的固定部对设于所述第二隔离部的两侧;所述上阻尼板的悬空部和所述下阻尼板的悬空部向所述摆件一侧延伸;所述芯体的材质为硅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的敏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阻尼板的固定部和所述下阻尼板的固定部,均通过环氧胶粘接在所述第二隔离部的两侧;所述环氧胶的热膨胀系数与所述芯体的材质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所述环氧胶中融混有限位球,所述限位球与所述芯体的材质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的敏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叉振梁包括处于推挽取向的音叉上振梁和音叉下振梁;所述音叉上振梁和所述音叉下振梁分别对称搭设在所述挠性梁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的敏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部包括第一外应力隔离件、第一内应力隔离件、内应力隔离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外应力隔离件和所述第一内应力隔离件之间的第一隔离框;所述第一内应力隔离件通过所述内应力隔离梁与所述刚性件背离所述挠性梁的另一端相邻接;所述第二隔离部包括第二外应力隔离件、第二内应力隔离件、外应力隔离梁和第二隔离框;所述外应力隔离梁位于所述第二外应力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内应力隔离件之间,所述第二内应力隔离件通过所述第二隔离框与所述摆件背离所述挠性梁的另一端相邻接;所述第一隔离框和所述第二隔离框均为空心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黎明张梦婷舒峻峰沈欣张学红王春赟田珂珂刘慧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晨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