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用接头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917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3
提供能够防止柔性管的脱落并实现小型化的柔性管用接头及柔性管的施工方法。管接头(1)是用于连接柔性管(T1)的柔性管用接头,该柔性管(T1)具有至少外周的一部分比峰部更向外径侧扩展而形成的变形部(T11),具备装配于比变形部(T11)靠与柔性管(T1)的前端相反一侧的位置的按压螺母(3)、供柔性管(T1)的前端与按压螺母(3)的端部一起插入的接头主体(2)、使按压螺母(3)卡合于接头主体(2)的卡合机构、以及配置于接头主体(2)内且与柔性管(T1)密接的环状的密封构件,通过按压螺母(3)与接头主体(2)卡合而柔性管(T1)被连接,在该连接状态下,柔性管(T1)的变形部(T11)卡止于按压螺母(3)的接头主体深侧的端部,防止柔性管(T1)脱落。防止柔性管(T1)脱落。防止柔性管(T1)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柔性管用接头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波纹状的柔性管连接的柔性管用接头、以及与该柔性管用接头连接的柔性管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室内气体配管等广泛使用金属制的波纹状的柔性管。另外,使用各种用于将该柔性管与气阀、钢管等连接的管接头。近年来,不需要工具而仅通过将柔性管插入管接头即可完成施工的单触式的管接头也正在被实用化。
[0003]例如,在图14及图15中示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柔性管用接头(以下,也简称为管接头)。图14示出插入柔性管前的状态,图15示出连接了柔性管的状态。如图14所示,管接头11具备供柔性管从一端部插入的接头主体12,在接头主体12内配置有按压螺母13的一部分、保持器18、在轴向上伸缩自如的弹性构件14、将弹性构件14保持为压缩状态的引导构件15、移动构件16、以及与柔性管的外周面密接的环状的密封构件17。
[0004]如图15所示,当相对于该管接头插入波纹状的柔性管T1时,引导构件15与接头主体12的卡合被解除,从而弹性构件14的压缩状态被释放。然后,伴随弹性构件14的伸长,密封构件17滑动并且在轴向上被压缩。由此,密封构件17与柔性管T1的外周面密接。另外,伴随弹性构件14的伸长,保持器18缩径,从而爪部18a收纳于柔性管T1的谷部。由此,保持器18卡挂于柔性管T1的外周面,能够防止柔性管T1的脱落。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52762号公报<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如上所述,在以往的管接头中,利用保持器来防止柔性管的脱落。但是,在这样的管接头中,作为构成构件需要保持器(防脱构件),另外,由于收容保持器,因此存在管接头的轴向长度L2(参照图14)变长的倾向。因此,认为在管接头的小型化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柔性管的脱落并且实现小型化的柔性管用接头及柔性管的施工方法。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管用接头用于连接沿着轴向交替地配置有多个峰部和谷部的波纹状的柔性管,其特征在于,柔性管具有至少外周的一部分比峰部更向外径侧扩展而形成的变形部,柔性管用接头具备:按压螺母,其装配于比变形部靠与柔性管的前端相反一侧的位置;接头主体,其供柔性管的前端与按压螺母的端部一起插入;卡合机构,其使按压螺母卡合于接头主体;以及环状的密封构件,其配置于接头主体内,与柔性管密接,通过按压螺母
与接头主体卡合而柔性管被连接,且在该连接状态下,柔性管的变形部卡止于按压螺母的接头主体深侧的端部,防止柔性管脱落。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卡合机构为如下那样的机构:具有止动环、形成于接头主体的内表面的内周槽、将止动环以扩径的状态保持在内周槽内的保持构件、以及形成于按压螺母的外表面的外周槽,通过插入装配于柔性管的按压螺母,保持构件被按压并且止动环的扩径状态被解除,止动环横跨外周槽和内周槽而进行卡合。
[001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更优选的是,保持构件具有被按压螺母按压的中空圆板状的基部、以及从基部的外周缘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在圆筒部的前端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分割且向外侧弯折的多个突起,在插入按压螺母之前的状态下,保持构件使多个突起与形成于比内周槽靠接头主体入口侧的位置的卡合槽卡合,由此将止动环以扩径状态保持。
[0015]进而,在本专利技术中,更优选的是,在接头主体内,在密封构件与接头主体的内径缩径而成的台阶部之间配置有弹性构件,在与柔性管连接的状态下,与插入按压螺母之前的状态相比,弹性构件被压缩。
[0016]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在接头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钩爪部,在与柔性管的连接状态下,钩爪部卡合于按压螺母的接头主体入口侧的端部。
[0017]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是,变形部呈至少一个以上的峰部的顶部向外径侧扩展的大致圆盘状。
[0018]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管的施工方法将沿着轴向交替地配置有多个峰部和谷部的波纹状的柔性管与柔性管用接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柔性管用接头具备:按压螺母;接头主体,其供柔性管的前端与按压螺母的端部一起插入;卡合机构,其使按压螺母卡合于接头主体;以及环状的密封构件,其配置于接头主体内,与柔性管密接,施工方法包括:第一切断工序,在该第一切断工序中,将柔性管连同外侧的被覆树脂一起切断;剥离工序,在该剥离工序中,将被覆树脂剥离;第二切断工序,在该第二切断工序中,将露出的柔性管的前端在谷部切断;插通工序,在该插通工序中,将按压螺母插通于柔性管;变形工序,在该变形工序中,在柔性管的比所插通的按压螺母靠前端侧的位置,形成至少外周的一部分比峰部更向外径侧扩展的变形部;以及卡合工序,在该卡合工序中,将按压螺母与柔性管一起插入并卡合于接头主体,通过卡合工序而柔性管被连接,且在该连接状态下,柔性管的变形部卡止于按压螺母的接头主体深侧的端部,防止柔性管脱落。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利用自动施工机进行第一切断工序、剥离工序、第二切断工序、插通工序、以及变形工序中的至少任一个工序。
[0020]专利技术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管用接头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不需要以往结构那样的保持器,能够防止柔性管的脱落并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单侧剖视图。
[0023]图2是图1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0024]图3是图1的接头主体的立体图。
[0025]图4是在图1的管接头连接有柔性管的状态的单侧剖视图。
[0026]图5是图4的A部分放大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单侧剖视图。
[0028]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的概要的工序图。
[0029]图8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的自动施工机的概要图。
[0030]图9是S1工序~S3工序的自动施工流程的说明图。
[0031]图10是S4工序~S5工序的自动施工流程的说明图。
[0032]图11是S6工序的说明图。
[0033]图12是示出柔性管的连接状态的确认动作的图。
[0034]图13是S1工序~S3工序的手动施工流程的说明图。
[0035]图14是以往的管接头的单侧剖视图。
[0036]图15是在图14的管接头连接有柔性管的状态的单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第一实施方式)
[0038]基于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管接头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管接头的单侧剖视图,管接头1的比中心轴O靠上的上半部分示出剖视图,下半部分示出侧视图。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沿着管接头1的中心轴O的方向称为轴向,将在从轴向观察的俯视下与中心轴O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在该俯视下绕中心轴O环绕的方向称为周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柔性管用接头,其用于连接沿着轴向交替地配置有多个峰部和谷部的波纹状的柔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具有至少外周的一部分比所述峰部更向外径侧扩展而形成的变形部,所述柔性管用接头具备:按压螺母,其装配于比所述变形部靠与所述柔性管的前端相反一侧的位置;接头主体,其供所述柔性管的前端与所述按压螺母的端部一起插入;卡合机构,其使所述按压螺母卡合于所述接头主体;以及环状的密封构件,其配置于所述接头主体内,与所述柔性管密接,通过所述按压螺母与所述接头主体卡合而所述柔性管被连接,且在该连接状态下,所述柔性管的所述变形部卡止于所述按压螺母的接头主体深侧的端部,防止所述柔性管脱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为如下那样的机构:具有止动环、形成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的内周槽、将所述止动环以扩径的状态保持在所述内周槽内的保持构件、以及形成于所述按压螺母的外表面的外周槽,通过插入装配于所述柔性管的所述按压螺母,所述保持构件被按压并且所述止动环的扩径状态被解除,所述止动环横跨所述外周槽和所述内周槽而进行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构件具有被所述按压螺母按压的中空圆板状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的外周缘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前端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分割且向外侧弯折的多个突起,在插入所述按压螺母之前的状态下,所述保持构件使所述多个突起与形成于比所述内周槽靠接头主体入口侧的位置的卡合槽卡合,由此将所述止动环以扩径状态保持。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管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主体内,在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接头主体的内径缩径而成的台阶部之间配置有弹性构件,在与所述柔性管连接的状态下,与插入所述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猪谷崇明西方伸广远山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博迈立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