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导电薄膜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56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的导电薄膜,其包括透明衬底,在其主表面上形成具有多个不同几何形状的开口的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其中透明的导电薄膜附加地具有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明的导电薄膜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的导电薄膜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例如,适用于装备车辆挡风玻璃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已经在现有技术中描述,例如参见EP 2764996 B1、EP 2284134 B1和WO 2016/192858 A1。根据WO 2016/192858A1,透明的导电薄膜的生产基于多阶段工艺,其中首先在透明载体衬底上涂覆可水洗的涂层,该涂层在干燥的情况下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形成许多裂纹。然后用金属进行蒸镀,然后在一个洗涤步骤中去除有裂纹的可水洗的涂层。所获得的产品是这样的,其在载体衬底上方具有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透明的导电金属化。
[0003]实践表明,具有附加的有利的特性的透明的导电薄膜是期望的。特别地,期望如下措施,通过该措施能够防止汽车内部空间过热。此外,还发现目前已知的透明的导电薄膜的导电性不足。高导电性在用于加热机动车辆中的车窗的透明导电电极的情况下以及用于运行具有高装配密度的LED薄膜是特别有利的。特别地,还发现,特别是在铜基金属化的情况下,金属在透明薄膜上的红颜色印象在光学上是明显的,因此对观看者来说是干扰的。在其他金属、例如铝或银的情况下,当在入射光或透射光下观察时,可以看到高度反射的金属表面,在掠射角(Glanzwinkel)主要是作为光泽。因此,期望提供一种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与迄今已知的薄膜相比具有中性的颜色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通过在独立权利要求中定义的特征组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提供具有上面提到的附加有利特性中至少一个的透明的导电薄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扩展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概述
[0006]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透明的导电薄膜,包括透明衬底,在其主表面上形成具有多个不同几何形状的开口的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其中透明的导电薄膜附加地具有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
[0007]2.(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第1款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布置在透明衬底与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之间。
[0008]3.(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第1款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布置在透明衬底与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之间。
[0009]4.(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第1款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布置在透明衬底的与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相对的一侧。
[0010]5.(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第1款至第4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是导电的。
[0011]6.(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引用权利要求2或3的第5款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以
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和导电的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导电地彼此连接。
[0012]7.(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第1款至第5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嵌入到电绝缘填充材料中。
[0013]8.(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第1款至第7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透明的导电薄膜具有第一透明衬底,在其主表面上形成具有多个不同几何形状的开口的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并且具有第二透明衬底,在其主表面上具有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其中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借助粘合层彼此连接。
[0014]9.(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第1款至第8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是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特别是氧化铟锡(ITO)或铝掺杂氧化锌(AZO)或镓掺杂氧化锌(GZO),或者基于由金属层和金属氧化物层构成的组合。
[0015]10.(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第1款至第8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附加地降低了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的视觉可感知性,并且基于如下材料,所述材料从如下组中选择,所述组包括金属或合金、优选地是铬、铝、镍、铁、硅、钛或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组合;金属氧化物层、优选地是氧化铬或基于氧化铜或亚定量氧化铝的金属氧化物层;抗反射薄膜结构、特别是具有层序列:金属/电介质/金属,或层序列:介质/金属/电介质/金属、黑铬、黑镍;金属硫化物层,基于颜色漆或颜料漆的添印;通过纳米结构或蛾眼结构形成的抗反射层,以及上述两个或更多个元素的组合。
[0016]11.(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第1款至第10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透明的导电薄膜具有两个独立的、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所述红外辐射反射层分别布置在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的上侧或下侧。
[0017]12.(优选的设计方案)根据第1款至第11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基于铜、金、银或铝。
[0018]1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一种将根据第一款至第12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用于装备车辆的挡风玻璃或其他玻璃的应用,所述应用特别是用于加热、作为电磁屏蔽或作为天线,以及作为透明的且可能柔性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或用于在智能窗户、显示器、触摸面板或触摸按钮以及LED或OLED应用中使用。
[0019]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
[0020]本专利技术基于从WO 2016/192858 A1中已知的用于金属化的精细结构化的技术,基于该技术可以提供电气装置、例如用于车辆挡风玻璃中的薄膜。该技术包括使用裂纹形成涂层,优选聚合物的分散体或溶液。裂纹形成涂层被施加到透明衬底上,例如借助压印,从而产生薄层,该薄层在干燥过程中形成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裂纹。然后利用金属进行蒸镀,然后在一个洗涤步骤中去除有裂纹的可水洗的涂层。所获得的产品是这样的,其在透明衬底上方具有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透明的导电金属化。
[0021]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基于金属网的透明的导电薄膜的红外反射功能可以通过薄膜附加地具有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来实现。这主要是借助薄蒸发的并且因此光学透明的金属层,通过光学透明的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TO)、利用铝掺杂的氧化锌(偶氮)或利用镓掺杂的氧化锌(GZO),或通过由薄金属层和金属氧化物层构成的组
the Korean Physical Society(韩国物理学会杂志),Vol.55,No.2,2009年8月,501

507。
[0034]例如,从EP 2 453 269 A1中已知具有暗纳米结构区域(所谓的蛾眼结构)的具有多层结构的薄膜元件。由纳米结构形成的抗反射层特别是基于金属,例如Cu、金属氧化物、氮化物、聚合物或电介质。
[0035]如果需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可以附加地具有使层结构平整的透明涂层,例如UV固化或热固化底漆。由此获得的产品随后可以具有粘合层,其例如位于透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透明的导电薄膜,包括透明衬底,在其主表面上形成具有多个不同几何形状的开口的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的导电薄膜附加地具有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全表面的红外辐射反射层布置在所述透明衬底与所述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所述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布置在所述透明衬底与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全表面的红外辐射反射层布置在所述透明衬底的与所述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相对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是导电的。6.根据引用权利要求2或3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所述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和导电的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导电地彼此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所述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嵌入到电绝缘填充材料中。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透明的导电薄膜具有第一透明衬底,在其主表面上形成具有多个不同几何形状的开口的以致密网状的连续网的形式的导电金属化,并且具有第二透明衬底,在其主表面上具有全表面的透明的红外辐射反射层,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借助粘合层彼此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的导电薄膜,其中,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捷德货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