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46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顶部的桶体以及设置与壳体一侧的安装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螺纹和螺纹槽,使转动连接件可以控制活动柱的伸缩,从而调节电极在填充层内部的位置,通过将导线一端设置在凹槽内部可以将导线一端与电源相连接,使电极通电,通过使壳体内部的填充层与电极电解反应,壳体内填充层便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羟基自由基和新生态的混凝剂,这样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便会产生诸如催化氧化分解、混凝、吸附、络合、置换等作用,使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迅速被去除,通过调节电极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填充层产生的效果。而可以调节填充层产生的效果。而可以调节填充层产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羟基絮凝复合床(即多维电极羟基发生器)水处理技术。这种充分利用一些已有的原理和技术进行“巧妙的组合”达到1+1>2的目的,以求获得更佳效果的方法也是当前学术和工业领域的新思想,使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更佳。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如申请号为(202010666844.5)的一种垃圾滤液处理系统及其专用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依序连接的预处理单元、除氨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和深度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由依序连接的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和絮凝沉淀池组成,垃圾渗滤液通过进水管进入复合床内电解芬顿反应器内;所述除氨单元由依序连接的脱氨装置和吸氨塔组成;所述脱氨装置分别连接絮凝沉淀池和生化处理单元;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其专用处理方法;用于垃圾滤液处理。
[0003]但是基于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较好的分离处垃圾渗滤液内的油液和其他沉淀物,且可以更好更快的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提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通过调节电极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填充层产生的效果,且可以对垃圾渗滤液内的油液进行收集。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顶部的桶体以及设置与壳体一侧的安装架,包括:电极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电极调节机构设置有若干个;混合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桶体的内部,用于调节垃圾渗滤液的HP值指数;储液池,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内部,用于对经过壳体和桶体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储存;油液采集机构,设置于所述储液池的内部,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内部油液进行收集处理;隔离机构,设置于所述储液池的内部,用于对沉淀物和液体进行隔离;所述电极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件、导线、限位件、活动柱和电极,所述壳体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位于所述滤网一侧,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限位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侧壁,所述活动柱侧壁固定连接有
螺纹,所述连接件内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所述螺纹相匹配,所述活动柱通过所述螺纹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内部,所述电极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柱一端,所述电极位于所述填充层内部,所述导线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件内部,所述导线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极一侧,所述导线位于所述连接件内部,所述连接件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导线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部。
[0006]可选的,所述混合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隔板、转轴和检测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顶部,所述转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桶体内部,所述隔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内部,所述隔板顶部与所述桶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了隔层,所述第一进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内部,所述第一进液管一端位于所述隔层内部,所述第二进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内部,所述第二进液管一端位于所述桶体内部,且所述第二进液管一端位于隔板底部,所述检测器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底部。
[0007]可选的,所述转轴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连接端固定安装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一端位于所述隔层内部,所述转轴侧壁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转轴与所述搅拌杆内部开设有相连通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与所述第一水泵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搅拌杆内部开通有若干个与所述连通槽相连通的通孔。
[0008]可选的,所述桶体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底部与所述壳体顶部之间,所述桶体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
[0009]可选的,所述壳体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壳体相连通的锥桶,所述锥桶底部固定安装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一侧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连接端位于所述储液箱内部,所述第二水泵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一端位于所述储液池内部。
[0010]可选的,所述锥桶内部固定安装有螺旋滤网。
[0011]可选的,所述油液采集机构包括固定槽、安装管和活动采集组件,所述固定槽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顶部,所述固定槽一侧设置有连接端,所述安装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槽底部,且所述安装管位于所述储液池内部,所述安装管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出液口,所述活动采集组件安装在所述储液池内部。
[0012]可选的,所述活动采集组件包括活动架、导液管、第二伺服电机、连接板、齿轮、固定管和集液箱,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架底部,所述储液池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架顶部,所述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所述齿轮位于所述活动架底部,所述滑槽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牙,所述集液箱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架一侧,所述固定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集液箱一侧,所述固定管与所述集液箱相连通,所述导液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集液箱内部,所述固定管一侧开设有槽口,所述固定管另一侧开设有流通口。
[0013]可选的,所述隔离机构包括挡板和导向件,所述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液池内部,所述挡板底部与所述储液池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积污槽,所述挡板内部开通有若干个锥孔,所述导向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挡板顶部,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锥孔一侧。
[0014]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垃圾渗滤液注入混合调节机构,以此来对垃圾渗滤液的PH值进行调节,之后
通过电磁阀和连接管使调节后的垃圾渗滤液进入壳体内部;S2:通过壳体内部的电极调节机构和填充层来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之后再通过第二水泵和输送管将垃圾渗滤液注入储液池内部:S3:通过将乳化液注入储液池内使储液池内部垃圾渗滤液中的油液浮起,通过油液采集机构对油液进行采集,在此过程中储液池内部垃圾渗滤液也完成了沉淀,从而完成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0015]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设置了电极调节机构,通过螺纹和螺纹槽,使转动连接件可以控制活动柱的伸缩,从而调节电极在填充层内部的位置,通过将导线一端设置在凹槽内部可以将导线一端与电源相连接,使电极通电,通过使壳体内部的填充层与电极电解反应,壳体内填充层便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羟基自由基和新生态的混凝剂,这样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便会产生诸如催化氧化分解、混凝、吸附、络合、置换等作用,使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迅速被去除,通过调节电极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填充层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上,该羟基絮凝复合床具有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顶部的桶体(2)以及设置与壳体(1)一侧的安装架(5),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且所述电极调节机构设置有若干个;混合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桶体(2)的内部,用于调节垃圾渗滤液的HP值指数;储液池(6),设置于所述安装架(5)内部,用于对经过壳体(1)和桶体(2)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储存;油液采集机构,设置于所述储液池(6)的内部,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内部油液进行收集处理;隔离机构,设置于所述储液池(6)的内部,用于对沉淀物和液体进行隔离;所述电极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件(101)、导线(112)、限位件(113)、活动柱(114)和电极(116),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105),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填充层(104),所述填充层(104)位于所述滤网(105)一侧,所述连接件(101)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限位件(113)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侧壁,所述活动柱(114)侧壁固定连接有螺纹(115),所述连接件(101)内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所述螺纹(115)相匹配,所述活动柱(114)通过所述螺纹(115)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101)内部,所述电极(116)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柱(114)一端,所述电极(116)位于所述填充层(104)内部,所述导线(112)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件(101)内部,所述导线(112)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极(116)一侧,所述导线(112)位于所述连接件(101)内部,所述连接件(101)内部开设有凹槽(111),所述导线(112)一端位于所述凹槽(11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02)、第一进液管(203)、第二进液管(204)、隔板(207)、转轴(205)和检测器(208),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02)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2)顶部,所述转轴(20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02)输出端,所述转轴(205)转动连接在所述桶体(2)内部,所述隔板(207)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2)内部,所述隔板(207)顶部与所述桶体(2)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了隔层(201),所述第一进液管(203)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2)内部,所述第一进液管(203)一端位于所述隔层(201)内部,所述第二进液管(204)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2)内部,所述第二进液管(204)一端位于所述桶体(2)内部,且所述第二进液管(204)一端位于隔板(207)底部,所述检测器(208)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205)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05)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211),所述第一水泵(211)连接端固定安装有抽液管(221),所述抽液管(221)一端位于所述隔层(201)内部,所述转轴(205)侧壁固定安装有搅拌杆(206),所述搅拌杆(206)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转轴(205)与所述搅拌杆(206)内部开设有相连通的连通槽(212),所述连通槽(212)与所述第一水泵(211)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搅拌杆(206)内部开通有若干个与所述连通槽(212)相连通的通孔(2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用羟基絮凝复合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2)底部设置有连接管(209),所述连接管(209)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2)底部与所述壳体(1)顶部之间,所述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君姚俊王琰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艾瑞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