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背光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显示产品显示效果要求的提升,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技术应运而生,其应用包括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微型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技术是利用数千或数万颗尺寸小的LED组成发光基板,进而可以将调光分区做得更细致,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同时能够缩短混光距离,降低整机厚度。其中,混光距离表示发光基板与最靠近发光基板的光学膜片(如扩散板)之间的距离。
[0003]但是,设于发光基板远离光学膜片组一侧的背板平整度可能较差,容易导致支撑结构所在位置的发光基板处于悬空或背板局部凸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支撑结构传导到发光基板的冲击力易超过发光基板本身的强度极限,导致发光基板破片,整机机械测试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设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被构造为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组和发光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光学膜片组朝向所述发光基板且与所述发光基板垂直的方向;在所述发光基板上,所述第一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落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吸收所述支撑结构受到的至少部分应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内均具有缓冲腔;所述第一部分的缓冲腔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缓冲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为空心且底面开口的锥体结构,所述第二部分为空心且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均开口的台体结构;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底面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开口与第二部分的第一底面的开口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底面边缘连接,另一侧被构造为与所述发光基板连接;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底面平行的平面上,所述连接座具有第一镂空,所述第一镂空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底面的开口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底面的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环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底面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组;在所述发光基板上,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的正投影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发光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静然,吴忠宝,牛恩民,汪守为,王鑫,徐晓飞,贾丽丽,高杰,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