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841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支撑结构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组和发光基板之间,支撑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方向为从光学膜片组朝向发光基板且与发光基板垂直的方向;发光基板上,第一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落入于第二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吸收支撑结构受到的至少部分应力。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至少一个能够发生形变以吸收应力,起到缓冲作用,进而能够减少支撑结构向发光基板传递的力,降低发光基板由于外力冲击或其他因素导致破片的可能性,提高发光基板的可靠性,也能够提高整机测试的成功率。也能够提高整机测试的成功率。也能够提高整机测试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背光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显示产品显示效果要求的提升,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技术应运而生,其应用包括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微型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技术是利用数千或数万颗尺寸小的LED组成发光基板,进而可以将调光分区做得更细致,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同时能够缩短混光距离,降低整机厚度。其中,混光距离表示发光基板与最靠近发光基板的光学膜片(如扩散板)之间的距离。
[0003]但是,设于发光基板远离光学膜片组一侧的背板平整度可能较差,容易导致支撑结构所在位置的发光基板处于悬空或背板局部凸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支撑结构传导到发光基板的冲击力易超过发光基板本身的强度极限,导致发光基板破片,整机机械测试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设于发光基板远离光学膜片组一侧的背板平整度较差时,通过支撑结构传导到发光基板的冲击力易超过发光基板的基板本身的强度极限,导致发光基板破片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组和发光基板之间,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方向为从光学膜片组朝向发光基板且与发光基板垂直的方向;
[0006]在发光基板上,第一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落入于第二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
[0007]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吸收支撑结构受到的至少部分应力。
[0008]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光学膜片组和发光基板、设置于发光基板远离光学膜片组一侧的背板、以及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任一支撑结构。
[0009]支撑结构设置于光学膜片组与发光基板之间。
[0010]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二个方面提供的任一背光模组。
[00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00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支撑结构受到外力时,吸收支撑结构内部产生的至少部分应力,例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至少一个能够发生形变以吸收应力,起到缓冲作
用,进而能够减少支撑结构向发光基板传递的力,降低发光基板由于外力冲击或其他因素导致破片的可能性,提高发光基板的可靠性,也能够提高整机测试的成功率。
[0013]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21]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在发光基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

背光模组;
[0027]10

支撑结构;
[0028]11

第一部分;111

第三凹槽;
[0029]12

第二部分;
[0030]121

第一底面;1211

中央区域;1212

边缘区域;1213

第一底面121的开口;
[0031]122

第二底面;1221

第二底面122的开口;
[0032]123

第二镂空;124

第二凹槽;125

第一凸起;126

第一凹槽;1261

第一凹槽126的开口;127

第四凹槽;
[0033]13

缓冲腔;
[0034]14

连接座; 141

第一镂空;
[0035]15

第三部分; 151

第二凸起;
[0036]20

光学膜片组;
[0037]30

发光基板;31

基底;32

发光元件;31a

凸起结构;
[0038]40

背板;
[0039]50

侧壁;
[0040]60

封装胶;
[0041]200

显示面板;
[0042]A

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0044]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
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0045]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6]申请人研究发现,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0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结构,被构造为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组和发光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光学膜片组朝向所述发光基板且与所述发光基板垂直的方向;在所述发光基板上,所述第一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落入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吸收所述支撑结构受到的至少部分应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内均具有缓冲腔;所述第一部分的缓冲腔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缓冲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为空心且底面开口的锥体结构,所述第二部分为空心且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均开口的台体结构;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底面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开口与第二部分的第一底面的开口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底面边缘连接,另一侧被构造为与所述发光基板连接;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底面平行的平面上,所述连接座具有第一镂空,所述第一镂空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底面的开口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底面的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环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底面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组;在所述发光基板上,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边缘的正投影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发光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静然吴忠宝牛恩民汪守为王鑫徐晓飞贾丽丽高杰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