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05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该背光模组包括玻璃导光板,玻璃导光板至少一外侧以及后侧分别限定出相邻设置的入光部以及背光部,入光部用于提供外部光源的入射面,其中,反射层涂覆于玻璃导光板并覆盖背光部,以使背光部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外观层涂覆于反射层远离玻璃导光板的一侧。该背光模组采用玻璃导光板涂覆反射层以及外观层的方式,取代现有方案中的背板本体,减小部件装配厚度和相互间安全间隙的累加厚度,从而减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尺寸,节省背板本体的加工成本以及物料成本,实现显示设备厚度尺寸减薄。现显示设备厚度尺寸减薄。现显示设备厚度尺寸减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的显示设备正向超薄化、超窄化、集成化等趋势发展;外观上,整机厚度越来越薄、越来越窄,结构固定和安装方式越来越简化,同时整机外形尺寸减少,也使得电视包装体积、包装成本和物流成本等相应降低。
[0003]而目前的大型显示设备结构一般由背光模组、边框组件以及显示模组三个部分组成。相关技术方案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本体、背光光源以及光学组件,在其加工生产过程中,背板本体需通过冲压模具冲压成型。背光光源设置在背板本体上或光学模组的侧部,并在背板本体上设置用以反射由背光光源所出射的光线的反射膜。在上述三者的相互配合下,显示设备的厚度主要由上述结构件的厚度和相互间的安全间隙累加组成,导致常规结构装置外观造型上不具有优势,同时由于厚度尺寸大,难以满足客户的轻薄化需求,零件材料使用成本的增加,对应的包装体积和物流成本也相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0007]玻璃导光板,所述玻璃导光板至少一外侧以及后侧分别限定出相邻设置的入光部以及背光部,所述入光部用于提供外部光源的入射面;
[0008]反射层,涂覆于所述玻璃导光板并覆盖所述背光部,以使所述背光部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
[0009]外观层,涂覆于所述反射层远离所述玻璃导光板的一侧。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反射层为白色反射油墨。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0012]边框本体,其包括相连的侧板以及支撑板,所述侧板与所述支撑板呈角度设置,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玻璃导光板靠近所述入光部的一侧,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玻璃导光板靠近所述背光部的一侧;
[0013]所述侧板与所述入光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间隙,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背光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间隙;
[0014]光源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间隙内,所述光源支架靠近所述入光部的一侧设置有背光光源,所述背光光源对应所述入光部设置。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0016]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光源支架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往所述玻璃导光板的方向延伸并遮挡在所述第一安装间隙的前侧;
[0017]所述支撑件的后侧面用于遮挡由所述背光光源所出射的光线,所述支撑件的前侧面提供有显示模组的支撑位置。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凹设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用于提供部分显示模组的嵌置空间。
[00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0020]中框,其前后两侧分别限定出相对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提供显示模组的支撑位置,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并固定所述玻璃导光板;
[0021]所述玻璃导光板前侧的外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粘接固定。
[002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框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三支撑部错开设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台阶结构;
[0023]所述第三支撑部用于提供显示模组的支撑位置。
[002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前侧限定出出光部,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0025]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玻璃导光板靠近所述出光部的一侧。
[002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0027]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背光模组;
[0028]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前侧。
[0029]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交互平板,包括:
[0030]如第二方面的显示设备;
[0031]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由远离所述玻璃导光板的一侧往靠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一侧依次设置的玻璃面板、液晶面板以及触控面板。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背光模组采用玻璃导光板,取代现有方案中的背板本体,减小部件装配厚度和相互间安全间隙的累加厚度,从而减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尺寸,节省背板本体的加工成本以及物料成本,实现显示设备厚度尺寸减薄;
[0033]玻璃导光板的背光部涂覆设置有反射层,以使背光部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反射层可取代现有方案中的反射膜片,一定程度简化了物料组装工序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反射层远离玻璃导光板的一侧涂覆设置有外观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现有方案中背板本体在显示设备中所起到的外观效果,外观层也装饰膜提供了贴附空间,其外观设计相对丰富可定制,使显示设备的背侧外观可匹配不同的场景应用和装饰风格来设计,满足了用户对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的需求以及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34]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截面结构爆炸图之一;
[003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截面结构爆炸图之二。
[0039]图中:10、玻璃导光板;11、入光部;12、背光部;13、出光部;14、反射层;15、外观层;16、光学膜片;20、边框本体;21、侧板;211、第一台阶结构;22、支撑板;23、支撑件;30、光源支架;31、背光光源;40、中框;41、第一支撑部;42、第二支撑部;43、第二台阶结构;44、第三支撑部;45、饰板;50、玻璃面板;60、液晶面板;70、触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导光板(10),所述玻璃导光板(10)至少一外侧以及后侧分别限定出相邻设置的入光部(11)以及背光部(12),所述入光部(11)用于提供外部光源的入射面;反射层(14),涂覆于所述玻璃导光板(10)并覆盖所述背光部(12),以使所述背光部(12)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外观层(15),涂覆于所述反射层(14)远离所述玻璃导光板(10)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14)为白色反射油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边框本体(20),其包括相连的侧板(21)以及支撑板(22),所述侧板(21)与所述支撑板(22)呈角度设置,所述侧板(21)设置在所述玻璃导光板(10)靠近所述入光部(11)的一侧,所述支撑板(22)设置在所述玻璃导光板(10)靠近所述背光部(12)的一侧;所述侧板(21)与所述入光部(11)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间隙,所述支撑板(22)与所述背光部(12)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间隙;光源支架(3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间隙内,所述光源支架(30)靠近所述入光部(11)的一侧设置有背光光源(31),所述背光光源(31)对应所述入光部(11)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23),所述支撑件(23)的一端与所述光源支架(30)连接,所述支撑件(23)的另一端往所述玻璃导光板(10)的方向延伸并遮挡在所述第一安装间隙的前侧;所述支撑件(23)的后侧面用于遮挡由所述背光光源(31)所出射的光线,所述支撑件(23)的前侧面提供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杰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