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单味中药材或中药饮片部分超微粉碎成超微粉,其余部分经粗粉碎、提取、浓缩、干燥、粉碎得干浸膏粉,加入超微粉、辅料,混匀,制粒,整粒,分装即得。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的特点是保留了中药超微饮片节省药材、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的特点,与传统的中药配方颗粒比较,较好地保留了中药药性,具有辅料用量少、便于鉴别、利于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优点。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能随证加减的特色及传统汤剂疗效独特的优势,又克服了煎煮麻烦、服用不便的缺点,且工艺先进,质量可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中药药材的加工方法,将原料药材部分提取、部分超微,再进行混合,此方法能明显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和溶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中药饮片是组成汤剂和辨证论治的物质基础。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时能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等因素辨证论治,对药味及其剂量灵活化裁,因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随着时代 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药饮片煎煮麻烦、服用不便、质量不稳定、卫生状况差等缺点日益突 出,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学科的发展,中药饮片的改革迫在眉睫。中药传统饮片的优势与其“不确定性”和“不适应性”的矛盾在上世纪已明确表现 出来,在20世纪70年代已十分突出,因此,我国及中药使用较多的其它国家和地区,如日 本、韩国、台湾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研究,相继出现了单味中药水剂、颗粒型饮片、中药 配方颗粒。单味中药水剂系20世纪50年代,我国中药界倡导中药剂型改革,创制的一种浸膏 溶液剂型。单味中药水剂特点含浸膏量高,而含醇量较流浸膏低,其浓度以总浸出物量来 表示。单味中药水剂的出现,为中药汤剂的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但由于忽视了中药汤剂 群药共煎对某些药物药效成分溶出量的影响,且加了防腐剂,因而未能推广应用。20世纪 70 80年代,国内部分饮片厂针对饮片配方煎汤存在煎煮麻烦、药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 研究和生产了与煮散相类似的中药颗粒型饮片。颗粒型饮片的特点是有利于药效成分的 溶出,因而能减少药材用量,但挥发性成分易损失,且仍需煎煮,服用不便,含淀粉较多的药 材煎煮时易糊化,致使药液混浊,过滤困难,因而难以推广。20世纪80年代,日本、韩国及 我国台湾、广东、江苏等地先后研制成功浓缩颗粒。即根据中药理化性质采用不同的制备方 法,如水提、醇提、喷雾干燥、干法制粒等技术进行加工,供临床配方。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 特点是生产工艺先进,药效成分浓度高,服用量小,可直接冲服,因而受到患者欢迎。但其 价格较昂贵,有学者认为单味中药分别提取,共同冲服,与传统饮片汤剂的数味共煎,疗效 是否一致,且中药成份复杂,很难做到全成份提取,提取物对原药味的代表性,规范化质量 标准的可控性均需进行深入研究。微粉技术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 科、跨行业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引入中药加工领域,使中药材细胞破壁率提高,比表面积增 大,粒径达到微米级,对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增强药物疗效,保护中药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得到溶出性好、有效成分利用度高,且用量小的中药颗 粒,本专利技术将超微粉碎技术和重要提取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一种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的制备 方法,具有如下步骤(1)将中药材按常规方法加工成饮片,再粉碎成最粗粉或粗粉,并进行灭菌;(2)取2 20%重量比的上述最粗粉或粗粉,粉碎成超微粉,控制超微粉粒径为 1 75 μ m,剩余的最粗粉或粗粉,进行常规提取、浓缩、干燥得到干浸膏粉;(3)将上述干浸膏粉、超微粉及辅料混合,制备成颗粒剂;所述辅料按重量为超微 粉的0-3倍。这里所说的中药材选自植物类、动物类或矿物类中药中的一种。所述灭菌方法为6°C0-r射线灭菌、微波灭菌、臭氧灭菌或湿热蒸汽灭菌方法中的一种。 步骤(2)中剩余的最粗粉或粗粉,加6 12倍质量的水,于70 90°C动态提取 2 3次,提取液过滤,合并;于60 80°C、-0. 06 -0. 08Mpa减压浓缩成60-70°C时相对 密度为1. 05 1. 35的浸膏;上述浸膏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再粉碎,通过60 80目 筛,得到干浸膏粉。所述真空干燥的条件为浸膏相对密度为1. 25 1. 35,于70 800C、-0. 06 -0. 08Mpa干燥;所述喷雾干燥的条件为浸膏相对密度为1. 05 1. 20,开 启进风加热器,至进风温度达到160 180°C、出口温度为95°C 100°C喷雾干燥。所述步骤(3)将干浸膏粉、超微粉及辅料混合得混合物料,混合物料加入质量百 分比为10 30%的乙醇水溶液制软材,14 16目筛湿法或混合物料干法制粒,得湿颗粒 或干颗粒,湿颗粒于50 70°C干燥4 8小时;取上述颗粒通过一至四号筛整粒;将整粒 后的颗粒总混至颗粒色泽一致;总混后颗粒,进行普通包装或真空包装,即得;所述乙醇水 溶液中乙醇的体积浓度为70 95%。所说的辅料选自糊精、环糊精、淀粉、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碳酸镁、 碳酸钙中的任一种。步骤(1)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先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或超临界CO2提取,所得提取 物再加入3 6倍重量的β -环糊精,采用饱和水溶液法或研磨法进行包合,包合物研细, 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颗粒中。上述的制备方法中,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在提取前先采用水 蒸汽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例如厚朴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徐长卿中的丹皮酚等 宜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收集挥发油,加入3 6倍量β -环糊精,采用饱和水溶液法或研磨 法进行包合,包合物研细,加入整粒后颗粒中进行总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药材的加工方法,该方法为将中药 药材按常规方法加工成饮片,再粉碎成最粗粉或粗粉,并进行灭菌;取2 20%重量比的上 述最粗粉或粗粉,粉碎成超微粉,控制超微粉粒径为1 75 μ m,剩余的最粗粉或粗粉,进行 提取、浓缩、干燥得到干浸膏粉;将干浸膏粉和超微粉混合制成混合物。上述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先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或超临界CO2提取,提取物加入到 干浸膏粉和超微粉的混合物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新型饮片的技术缺陷,在吸取了中药“煮散”、“袋 泡”技术优点的基础上采用超微粉碎、低温动态提取等现代技术,提供一种既保持中药传 统饮片的特色,可临症配方,又能避免煎煮的麻烦,且药物溶出有效成份多,吸收好,作用迅 速,节省药材,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药材的加工方法及工艺。中药超微配方颗粒可直接用于 临床配方,不必煎煮,开水冲泡即可服用。传统的颗粒剂通常选择30%左右重量的辅料,药材量少,因此用药量大大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选择2 20%重量比的饮片粉碎成超微粉,部分甚至完全替代辅料、能有 效减少辅料用量并保持中药的原汁原味,同时也保留传统中药固有的药效学物质基础;开 水冲服时,可形成混悬溶液,服用口感细腻,无渣感。选择80 90%重量比中药原料最粗粉 或粗粉进行低温动态提取,与用传统饮片提取相比较,既避免了中药汤剂临用时煎煮的麻 烦,又能达到提取完全、缩短提取时间、节能省时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实用性强,对促进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及中药饮片行业的科技进步具有重 要作用,对于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其设计合理,产品采用标准较 高、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产品质量,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对环境造 成污染小;临床效果反应良好,深受患者的欢迎。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研究工作 系统,资料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狗脊药材3950kg,先加工成饮片,再粉碎成粗粉,灭菌备用。取IOOg粗粉,采用 超微粉碎方法,粉碎25分钟,得到狗脊超微粉,剩余的3850g粗粉加水动态提取二次,第一 次加水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水提取1. 5小时,提取温度均为80°C。将提取液吸入外循环减 压浓缩器中,真空度控制在-0.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超微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1)将中药材按常规方法加工成饮片,再粉碎成最粗粉或粗粉,并进行灭菌;(2)取2~20%重量比的上述最粗粉或粗粉,粉碎成超微粉,控制超微粉粒径为1~75μm,剩余的最粗粉或粗粉,进行提取、浓缩、干燥得到干浸膏粉;(3)将上述干浸膏粉、超微粉及辅料混合,制备成颗粒剂;所述辅料按重量为超微粉的0-3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光先,张水寒,唐正平,杨瑛,李跃辉,杨永华,黄江波,丁志平,罗新建,蔡萍,肖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