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及心室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37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体和心室辅助装置。泵体包括泵壳和叶轮,其中,泵壳设有收容腔和进液孔,收容腔具有第一腔面、第二腔面和连接于第一腔面和第二腔面之间的侧环面,进液孔贯穿第一腔面并与收容腔连通,侧环面包括壳体渐开段,壳体渐开段的基圆的圆心经过进液孔的轴线,多个壳体渐开段上的点至圆心的距离沿壳体渐开段的渐开方向线性递增;叶轮能够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腔面和第二腔面之间,叶轮的转动轴线与进液孔的轴线同轴。如此设置,使得壳体渐开段上任一点与叶轮的外周面的最小间距与该点相隔180度的点与叶轮的外周面的最小间距的差值为定值,从而叶轮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径向力大致相等,提升了叶轮转动的稳定性,降低了叶轮与泵壳碰撞的几率。轮与泵壳碰撞的几率。轮与泵壳碰撞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及心室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泵体及包含该泵体的心室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室辅助装置是一种辅助心衰患者泵血的装置,血液经心室辅助装置的叶轮做功后流出,使得心室辅助装置所泵出的血液满足患者对血流量和灌注压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心室辅助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叶轮的转动不够稳定,导致叶轮易与心室辅助装置的壳体碰撞,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减少叶轮与泵壳的碰撞而导致的血液破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泵体,包括:
[0005]泵壳,所述泵壳设有收容腔和进液孔,所述收容腔具有第一腔面、第二腔面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腔面和所述第二腔面之间的侧环面,所述进液孔贯穿所述第一腔面并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侧环面包括壳体渐开段,所述壳体渐开段的基圆的圆心经过所述进液孔的轴线,多个所述壳体渐开段上的点至所述圆心的距离沿所述壳体渐开段的渐开方向线性递增;
[0006]叶轮,所述叶轮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面和所述第二腔面之间,所述叶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进液孔的轴线同轴。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渐开段具有位于所述基圆上的理论起点,所述壳体渐开段上的点至所述圆心的距离L1满足:L1=R+aθ,其中,a>0,R为所述基圆的半径,θ为所述圆心至所述理论起点的线段绕所述圆心沿所述壳体渐开段的渐开方向转动的角度。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渐开段具有起始点和终止点,所述圆心、所述理论起点和所述终止点共线,所述圆心至所述终止点为第一线段,所述圆心至所述起始点为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的夹角α的取值为:0
°
≤α≤40
°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还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出液孔,所述叶轮的转动将自所述进液孔进入的液体输送至所述出液孔,所述理论起点和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出液管的内径为D,其中,3/4≤L2/D≤1。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体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腔面和所述第二腔面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叶轮的外周面和所述侧环面之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内表面包括围绕所述基圆的分隔渐开段,经过所述基圆的圆心的任一直线与所述壳体渐开段存在第一交点、且与所述分隔渐开段存在第二交点,所述第一交点至所述圆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交点至所述圆心的距离。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渐开段具有起始点、终止点和位于所述基圆上的
理论起点,所述圆心、所述理论起点和所述终止点共线,所述圆心至所述终止点为第一线段,所述第一线段还经过所述分隔渐开段的终止点,所述圆心至所述起始点为第二线段,所述圆心至所述分隔渐开段的起始点为第三线段,沿所述壳体渐开段的渐开方向,所述第二线段绕所述圆心旋转至所述第三线段的旋转角度为β,其中,180
°
≤β<270
°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还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出液孔,所述壳体渐开段的起始点与所述出液孔的孔壁靠近所述收容腔的一端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内表面还包括分隔直线段,所述分隔直线段与所述分隔渐开段的终止点连接,所述分隔直线段具有朝所述出液孔延伸的预设长度。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心室辅助装置,包括电机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所述电机连接于所述泵体,所述电机能够产生旋转磁场,以驱动所述叶轮转动。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泵体及心室辅助装置泵体包括泵壳和叶轮,泵壳设有收容腔和进液孔,收容腔的侧环面包括壳体渐开段,壳体渐开段的基圆的圆心经过进液孔的轴线。由于多个壳体渐开段上的点至圆心的距离沿壳体渐开段的渐开方向线性递增,因此壳体渐开段上任一点至圆心的距离与壳体渐开段上与该点相隔180度的点至圆心的距离的差值为定值,而叶轮的转动轴线与进液孔的轴线同轴,使得壳体渐开段上任一点与叶轮的外周面的最小间距与该点相隔180度的点与叶轮的外周面的最小间距的差值为定值。由于叶轮所受水力径向力来自于叶轮周向任何一点至泵壳的侧环面的最小间距和与该点相隔180度的点至泵壳的侧环面的最小间距的差值导致的压力差,差值越大,则压力差越大,叶轮受到的径向力越大。因此多个壳体渐开段上的点至圆心的距离沿壳体渐开段的渐开方向线性递增,且叶轮的转动轴线与进液孔的轴线同轴,使得叶轮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径向力大致相等,提升了叶轮转动的稳定性,降低了叶轮与泵壳碰撞的几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心室辅助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心室辅助装置的正视图;
[0019]图3为图2沿X

X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图1所示心室辅助装置的顶壳的立体图;
[0021]图5为图4所示的顶壳的俯视图;
[0022]图6为图1所示心室辅助装置的顶壳和叶轮的俯视图;
[0023]图7为图1所示心室辅助装置的叶轮的立体图;
[0024]图8为图7所示叶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的心室辅助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叶轮在泵壳内相对泵壳以非接触的悬浮方式转动时,通常存在叶轮在径向上的受力不平衡的情况,从而导致叶轮在转动过程中产生幅度较大的偏摆,继而使得叶轮与泵壳的碰撞,影响叶轮的悬浮状态,也使得叶轮对血液构成破坏。
[0028]为了改善至少部分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泵体和心室辅助装置,该泵体和心室辅助装置能够使得叶轮在转动过程中所受的径向力大致相等,提升了叶轮转动的稳定性,降低了叶轮与泵壳碰撞的几率。
[0029]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心室辅助装置10的泵体11包括泵壳100和叶轮200。泵壳100设有收容腔101和进液孔102,收容腔101具有第一腔面110、第二腔面120和连接于第一腔面110和第二腔面120之间的侧环面130,进液孔102贯穿第一腔面110并与收容腔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所述泵壳设有收容腔和进液孔,所述收容腔具有第一腔面、第二腔面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腔面和所述第二腔面之间的侧环面,所述进液孔贯穿所述第一腔面并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侧环面包括壳体渐开段,所述壳体渐开段的基圆的圆心经过所述进液孔的轴线,多个所述壳体渐开段上的点至所述圆心的距离沿所述壳体渐开段的渐开方向线性递增;及叶轮,所述叶轮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面和所述第二腔面之间,所述叶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进液孔的轴线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渐开段具有位于所述基圆上的理论起点,所述壳体渐开段上的点至所述圆心的距离L1满足:L1=R+aθ,其中,a>0,R为所述基圆的半径,θ为所述圆心至所述理论起点的线段绕所述圆心沿所述壳体渐开段的渐开方向转动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渐开段还具有起始点和终止点,所述圆心、所述理论起点和所述终止点共线,所述圆心至所述终止点为第一线段,所述圆心至所述起始点为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的夹角α的取值为:0
°
≤α≤4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还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出液孔,所述叶轮的转动将自所述进液孔进入的液体输送至所述出液孔,所述理论起点和所述终止点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出液管的内径为D,其中,3/4≤L2/D≤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羽卓余顺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