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压缩机减振结构、干衣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730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压缩机减振结构、干衣设备,属于压缩机减振技术领域,其中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包括套设于压缩机的底盖及中筒底部区域的套筒体以及处于所述底盖的底部的减振垫,所述套筒体的内筒壁具有让位环槽,所述底盖与所述中筒之间具有焊缝,所述让位环槽的位置与所述焊缝位置对应,且所述让位环槽的槽底壁直径大于所述焊缝的最大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套筒体套装于压缩机的底部区域,无需如现有技术中的L形支脚的连接,大幅度降低压缩机的安装直径,有效满足安装空间狭小的要求,同时套筒体的内壁面上具有让位环槽,从而增大了压缩机的外周壁外侧径向间距,有利于降低压缩机振动及噪音向外部的传导。导。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压缩机减振结构、干衣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压缩机减振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压缩机减振结构、干衣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干衣机或者空调行业中,一般都是安装板或者L支脚结构,并结合使用三个减振垫圈,这种安装方式导致安装尺寸较大,对于一些紧凑型结构比如干衣机系统来说是很致命的缺陷;传统的一体式减振垫圈与压缩机焊缝没有让位设计,导致压缩机与干衣机安装机壳出现径向间隙过小,容易把压缩机单体的振动噪音通过压缩机安装位置传递到干衣机外壳,容易出现嗡嗡声甚至导致管路应力应变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压缩机减振结构、干衣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一体式减振垫圈缺少针对压缩机环形焊缝的让位设计,导致压缩机与干衣设备机壳之间径向间隙过小,振动以及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包括套设于压缩机的底盖及中筒底部区域的套筒体以及处于所述底盖的底部的减振垫,所述套筒体的内筒壁具有让位环槽,所述底盖与所述中筒之间具有焊缝,所述让位环槽的位置与所述焊缝位置对应,且所述让位环槽的槽底壁直径大于所述焊缝的最大直径。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体的外筒壁的直径为φC,所述套筒体的内筒壁的直径为φD,2mm≤φC

φD≤5mm。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垫朝向所述套筒体的一端形成于所述底盖的底部平面匹配的承载平面,所述承载平面上构造有排水通孔,所述排水通孔贯通所述套筒体的内外侧。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通孔具有延伸至所述套筒体上的部分。
[000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减振结构,包括压缩机、套装于所述压缩机的底端的一体式减振垫圈,所述一体式减振垫圈为上述的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所述一体式减振垫圈坐装于安装座内。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具有与所述套筒体对应的第一筒段以及与所述减振垫对应的第二筒段,所述减振垫坐装于所述第二筒段的筒底壁上,且所述套筒体与所述第一筒段同轴套装且两者之间具有第一径向间隙,所述减振垫与所述第二筒段同轴套装且两者之间具有第二径向间隙。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径向间隙的单边宽度为d,0.5mm≤d≤2.5mm。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垫的高度H2大于所述第二筒段的内净空高度H1。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0.5mm≤H2

H1≤2.5mm。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干衣设备,包括上述的压缩机减振结构。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压缩机减振结构、干衣设备,套筒体套装于压缩机的底部区域,无需如现有技术中的L形支脚的连接,大幅度降低压缩机的安装直径,有效满足安装空间狭小的要求,同时套筒体的内壁面上具有让位环槽,从而增大了压缩机的外周壁外侧径向间距,有利于降低压缩机振动及噪音向外部的传导。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的结构示意图(纵剖面);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压缩机减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整改前(未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整改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压缩机的平均声压级对比图;
[0019]图5为整改前(未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整改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压缩机所测平均声压级FFT全频段max峰值对比图。
[0020]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1]11、套筒体;111、让位环槽;12、减振垫;13、排水通孔;100、压缩机;101、一体式减振垫圈;200、安装座;201、第一筒段;202、第二筒段;300、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传统干衣机或者空调行业中,一般都是安装板或者L支脚结构,并结合使用3个减振垫圈,这种安装方式导致安装尺寸较大,对于一些紧凑型结构比如干衣机系统来说是很致命的缺陷;传统的一体式减振垫圈与压缩机焊缝没有让位设计,导致压缩机与干衣机安装机壳出现径向间隙过小,容易出现嗡嗡声甚至导致管路应力应变超标;烘干模式下,可明显听到呜呜声,频谱上表现为压缩机运行转速2倍频,单峰值突出,但客户反馈有多数样机系统已经出现该类问题。
[0023]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包括套设于压缩机100的底盖及中筒底部区域的套筒体11以及处于底盖的底部的减振垫12,套筒体11的内筒壁具有让位环槽111,底盖与中筒之间具有焊缝300,让位环槽111的位置与焊缝300位置对应,且让位环槽111的槽底壁直径大于焊缝300的最大直径,参见图2所示,焊缝300的最大直径为φF,让位环槽111的槽底壁直径为φE,φE>φF。该技术方案中,套筒体11套装于压缩机100的底部区域,无需如现有技术中的L形支脚的连接,大幅度降低压缩机的安装直径,有效满足安装空间狭小的要求,同时套筒体11的内壁面上具有让位环槽111,从而增大了压缩机100的外周壁外侧径向间距,有利于降低压缩机振动及噪音向外部(例如干衣系统)的传导。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套筒体11的外筒壁的直径为φC,套筒体11的内筒壁的直径为φD,2mm≤φC

φD≤5mm,以保证套筒体11的壁厚处于合理方位,既具有较大的机械强度,又具有足够的减振隔震效果。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减振垫12朝向套筒体11的一端形成于底盖的底部平面匹配的承载平面,也即压缩机100的底部坐落于该承载平面上,承载平面上构造有排水通孔13,排水通孔13贯通套筒体11的内外侧,在热湿空气在压缩机100的外壳表面遇冷冷凝形成冷凝
水后,可以通过该排水通孔13排出,防止冷凝水在压缩机100处的集聚降低绝缘防护等级的同时还可能对压缩机100的结构件构成腐蚀。前述的排水通孔13具体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排水通孔13围绕套筒体11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实现多个方向的快速排水。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其应用到干衣设备中,例如干衣机中,排水通孔13排出的冷凝水被引导至干衣机的底壳中,并通过相应的集水排水结构排出干衣设备。
[0026]参见图1所示,排水通孔13具有延伸至套筒体11上的部分,也即排水通孔13同时处于了承载平面以及套筒体11上,这样使排水通孔13具有较大的通流口径,可以更加顺畅的排出冷凝水。
[0027]参见图2及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减振结构,包括压缩机100、套装于压缩机100的底端的一体式减振垫圈101,一体式减振垫圈101为上述的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一体式减振垫圈101坐装于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用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压缩机(100)的底盖及中筒底部区域的套筒体(11)以及处于所述底盖的底部的减振垫(12),所述套筒体(11)的内筒壁具有让位环槽(111),所述底盖与所述中筒之间具有焊缝(300),所述让位环槽(111)的位置与所述焊缝(300)位置对应,且所述让位环槽(111)的槽底壁直径大于所述焊缝(300)的最大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体(11)的外筒壁的直径为φC,所述套筒体(11)的内筒壁的直径为φD,2mm≤φC

φD≤5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12)朝向所述套筒体(11)的一端形成于所述底盖的底部平面匹配的承载平面,所述承载平面上构造有排水通孔(13),所述排水通孔(13)贯通所述套筒体(11)的内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减振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孔(13)具有延伸至所述套筒体(11)上的部分。5.一种压缩机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0)、套装于所述压缩机(100)的底端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辉袁亮贵吴健马伟涛李景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