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按键单元、按键模组及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729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光按键单元,所述透光按键单元包括本体、键帽、盖体、具中心通孔的活动体、弹性体、导光柱及二导程柱。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配合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活动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二导程柱设于所述活动体侧面,并活动嵌设于所述本体,导引所述活动体往复运动。所述导光柱一端固定至所述本体,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中心通孔内,并导引光束贯穿所述盖体。所述透光按键单元可以增大透光度的同时避免按键晃动,提高按压的触感及在按压行程中的顺畅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采用所述透光按键单元的按键模组及键盘。光按键单元的按键模组及键盘。光按键单元的按键模组及键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光按键单元、按键模组及键盘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光按键单元、采用所述透光按键单元的按键模组及键盘。

技术介绍

[0002]键盘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应用广泛,随时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背光键盘。
[0003]现有技术中的背光键盘,包括发光单元和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导引来自所述发光单元的光束穿透所述按键,射入用户眼中,方便用户辨识。
[0004]在键盘领域中,背光键盘的透光度与稳定性一直难以平衡,选择更大的透光度则存在支撑不足,按键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用户使用手感一般,且容易断开损坏,降低了键盘的使用寿命;而如果强调键盘使用的稳定性,则容易导致透光性不足,光线被支撑结构遮挡,光线较暗,使用效果较差。
[0005]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产生非竖直方向的分力而引起的按压不顺畅,现有技术将导程柱设于键帽的正下方,以导引按键在上下往复运动时,所述按键有较佳的按压感和顺畅度。但是,所述导光单元将无法设置在所述按键的正下方,导致背光的效果不佳。
[0006]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键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性及按压顺畅度兼顾的透光按键单元、采用所述透光按键单元的按键模组及键盘。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透光按键单元,所述透光按键单元包括本体、键帽、盖体、具中心通孔的活动体、弹性体、导光柱、可变电容及二导程柱,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配合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活动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二导程柱设于所述活动体侧面,活动嵌设于所述本体,导引所述活动体往复运动,所述导光柱一端固定至所述本体,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中心通孔内,并导引光束贯穿所述盖体。
[000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按键模组,所述按键模组包括阵列设置的透光按键单元、电容检测单元及控制检测单元。所述透光按键单元接收物理按压信号,并对应反馈电容变化信号,所述电容检测单元接收来自所述透光按键单元的电容变化信号,并判断所述透光按键单元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检测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电容检测单元的工作状态信号,对应产生输入信号。所述透光按键单元包括本体、键帽、盖体、具中心通孔的活动体、弹性体、导光柱、可变电容及二导程柱,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配合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活动体收容于所述空间,所述可变电容与所述二导程柱分别设于所述活动体的二相对侧面,活动嵌设于所述本体,导引所述活动体往复运动,所述导光柱一端固定至所述本体,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中心通孔内,并导引光束贯穿所述盖体。
[00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键盘,所述键盘包括线路板、固定板、电容检测模组、多个
阵列设置的透光按键单元、控制模组,所述透光按键单元阵列设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电容检测模组设于所述线路板,并与所述透光按键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模组根据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的检测结果对应产生输入信号。所述透光按键单元包括本体、键帽、盖体、具中心通孔的活动体、弹性体、导光柱、可变电容及二导程柱,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配合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活动体收容于所述空间,所述二导程柱设于所述活动体侧面,活动嵌设于所述本体,导引所述活动体往复运动,所述导光柱一端固定至所述本体,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中心通孔内,并导引光束贯穿所述盖体。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首先,将所述本体、所述盖体及所述活动体均在中间位置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导光柱贯穿其中,将更多的光线导引贯穿出所述盖体,大大增加了光线的导通及均匀度,透光性极大增强,确保用户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光效体验。
[0013]其次,在所述活动体侧面设置有二个所述导程柱,取代现有技术中将导程柱设置于中间区域,而设置在侧面,通过侧面设置的所述导程柱在所述本体内的往复运动,并在另一侧设置所述弹性体共同受力支撑,搭配所述导光柱的设置,不仅起到了支撑效果,而且解决了单支撑体的不稳定问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按压更加稳定,提高按压的触感及在按压行程中的顺畅感,并且不容易损坏,延长了键盘的使用寿命。此外,所述导程柱的设置与所述导光柱相互间隔开,不会对光线的传播造成任何干扰,同时实现了用户对透光性和稳定性的需求。
[0014]再则,所述透光按键单元还包括可变电容,通过分别在所述活动体及所述本体上对应设置的动片和静片,确保按压过程中调整所述动片和所述静片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电容值,实现对按压效果的精准识别,使得所述键盘传输信号更加精准、高效。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键盘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透光按键单元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所示透光按键单元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沿图2所示IV

IV线的剖视图;
[0019]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可变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第二实施例中可变电容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a是第一实施例透光按键单元断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b是第一实施例透光按键单元闭合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所揭示的按键模组的框图。
[0024]图9为透光按键单元工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是本技术所揭示一种键盘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键盘1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透光按键单元10、固定板30、线路板50、电容检测模组70及控制模组90。所述透光按键单元10陈列设于所述线路板50。所述电容检测模组70与所述线路板50及所述透光按键单元10电连接。所述控制模组90根据所述电容检测模组70的检测结果对应产生输入信号。所述固定板30和所述线路板50相对间隔设置,所述透光按键单元10与所述固定板30及所述线路板50卡合固定。
[0027]请结合参阅图2及图3,其中图2为图1所示透光按键单元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透光按键单元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透光按键单元10包括本体11、盖体12、导光柱13、弹性体14、具中心通孔的活动体15、二导程柱16、可变电容17及键帽19。
[0028]所述本体11与所述盖体12配合围成具开口的收容空间以收容所述导光柱13、弹性体14、具中心通孔的活动体15及可变电容17。所述具开口收容空间设于所述盖体12的中心区域,所述中心通孔设于所述活动体15的中心区域,并与所述收容空间相对应,所述导光柱13贯穿所述中心通孔,并位于所述透光按键单元10的中心,所述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光按键单元,包括:本体;盖体,与所述本体配合围成具开口的收容空间;具中心通孔的活动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弹性体,夹设于所述活动体与所述本体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柱和二导程柱,所述导程柱设于所述活动体侧面,所述二导程柱活动嵌设于所述本体,导引所述活动体往复运动,所述导光柱一端固定至所述本体,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中心通孔内,并导引光束贯穿所述盖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按键单元还包括可变电容,所述可变电容与所述二导程柱分别设于所述活动体的二相对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光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容包括相对设置的动片和静片,所述动片固定至所述活动体,所述静片固定至所述本体,所述活动体沿所述收容空间往复运动调整所述动片与所述静片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所述可变电容的电容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光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片包括支撑体和第一平面电极板,所述支撑体一端固定至所述本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电极板电连接,所述动片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二平面电极板及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二平面电极板相对所述第一平面电极板间隔设置,所述弹性支撑件固定至所述活动体,同时间歇性弹性抵接所述盖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光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体包括凸块,所述凸块设于所述活动体一侧,所述动片设于所述凸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按键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开口收容空间设于所述盖体的中心区域,所述中心通孔设于所述活动体的中心区域,并与所述收容空间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抗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力驰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