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725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气锅炉领域,提出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囱本体;烟囱本体包括外墙、中墙、内墙及辅助墙,中墙与内墙之间形成第一腔室,外墙与中墙之间形成第二腔室,外墙与所述辅助墙之间形成第三腔室;第一腔室与烟气管道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三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省煤气管束;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对第一腔室进行保温的外部保温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烟囱设置为由内墙、中墙、外墙及顶盖组成,同时将中墙与内墙之间的第一腔室与中墙与外墙之间的第二腔室连通,同时在第二腔室内部设置的导热杆,防止了第一腔室的热量散失,提高了烟气余热利用率,提高了省煤气管道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省煤气管道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省煤气管道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锅炉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厂区内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是利用烟气余热对光管空预器管束的外壁进行一次加热,加热后烟气经过净化处理后直接排入大气,但经过一次换热后,烟气还留有余热,且烟囱是暴露在空气中的,也会消耗一定的热量,热别是在冬季,烟气与光管空预器管束的热交换效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将烟囱设置为由内墙、中墙、外墙及顶盖组成,同时将中墙与内墙之间的第一腔室与中墙与外墙之间的第二腔室连通,使得烟气余热进行两次利用,有效提高了烟气余热利用效率;同时本申请中的第二腔室及其内部设置的导热杆能够二次吸收烟气中的余热对中墙及第一腔室进行保温,有效防止第一腔室的热量散失,进一步提高了烟气余热利用率,提高了省煤气管道的换热效率。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囱本体;
[0006]所述烟囱本体包括外墙、中墙、内墙及辅助墙,所述中墙与所述内墙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外墙与所述中墙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外墙与所述辅助墙之间形成第三腔室;
[0007]所述第一腔室与烟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0008]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省煤气管束;
[0009]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对第一腔室进行保温的外部保温结构;
[0010]所述第三腔室为排烟通道。
[0011]进一步,所述外部保温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一螺旋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所述第一螺旋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的顶部均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螺旋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的底部均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有烟气出气管。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旋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为通过砖砌成的螺旋通道。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旋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内设置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安装于所述中墙上。
[0014]进一步,所述导热杆设置有一个,一个所述导热杆为螺旋形,且悬空安装在所述第一螺旋通道或所述第二螺旋通道内。
[0015]进一步,所述导热杆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导热杆依次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旋通道或者所述第二螺旋通道内。
[0016]更进一步,所述内墙与所述中墙之间设置有多个固定连接梁。
[0017]本技术通过将烟囱设置为由内墙、中墙、外墙及顶盖组成,同时将中墙与内墙
之间的第一腔室与中墙与外墙之间的第二腔室连通,使得烟气余热进行两次利用,有效提高了烟气余热利用效率;同时本申请中的第二腔室及其内部设置的导热杆能够二次吸收烟气中的余热对中墙及第一腔室进行保温,有效防止第一腔室的热量散失,进一步提高了烟气余热利用率,提高了省煤气管道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半剖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全剖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去掉辅助墙后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去掉辅助墙后的烟囱本体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内墙1;第一腔室11;中墙2;第二腔室21;外墙3;第三腔室31;辅助墙4;外部保温结构5;第一螺旋通道51;第二螺旋通道52;导热杆53;顶盖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中,见图1

图4,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囱本体,为了提高烟气利用效率,对烟囱本体进行改进,具体为:
[0026]将所述烟囱本体设置为包括外墙3、中墙2、内墙1及辅助墙4,所述中墙2与所述内墙1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1,所述外墙3与所述中墙2之间形成第二腔室21,所述外墙3与所述辅助墙4之间形成第三腔室31;
[0027]所述第一腔室11与烟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1与所述第一腔室11连通,所述第三腔室31与所述第二腔室21连通;
[0028]所述第一腔室11内设置有省煤气管束,第一腔室21内用于盛装省煤气管束,将烟气余热用于省煤器管束,从而有效利用烟气余热对省煤气管束进行加热,减小能源的使用;
[0029]所述第二腔室21内设置有对第一腔室11进行保温的外部保温结构5;
[0030]所述第三腔室31为排烟通道。
[003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中,见图1

图4,所述外部保温结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21内的第一螺旋通道51及第二螺旋通道52,所述第一螺旋通道51及第二螺旋通道52的顶端均与所述第一腔室11连通,所述第一螺旋通道51及第二螺旋通道52的底端均与
所述第三腔室31连通;
[0032]高温烟气首先经过第一腔室11,将热量传递给省煤气管束,之后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温度,该温度经过第一螺旋通道51及第二螺旋通道52后对中墙进行保温,从而降低中墙的热量的散发,从而提高对第一腔室11的保温作用,提高省煤气管束对烟气余热的利用率,有效减小热量的散失。
[003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中,见图1

图4,所述第一螺旋通道51及第二螺旋通道52为通过砖砌成的螺旋通道;
[0034]将第一螺旋通道51及第二螺旋通道52设置为螺旋通道后能够有效延长二次余热烟气的行走路径,从而提高烟气余热的换热效率,更加充分的利用烟气余热,第一螺旋通道51及第二螺旋通道52内应该能够容置开工人,便于工人进行检修等。
[003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中,见图1

图4,所述第一螺旋通道51及第二螺旋通道52内均设置有导热杆53,所述导热杆53安装于所述中墙2上;
[0036]通过在第一螺旋通道51及第二螺旋通道52内设置导热杆53,能够使用导热杆53吸收二次烟气余热中携带的热量,导热杆53进而将热量传递给中墙2,从而对中墙2及第一腔室11进行保温,减小第一腔室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本体包括外墙、中墙、内墙及辅助墙,所述中墙与所述内墙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外墙与所述中墙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外墙与所述辅助墙之间形成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烟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省煤气管束;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对第一腔室进行保温的外部保温结构;所述第三腔室为排烟通道;所述外部保温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一螺旋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所述第一螺旋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的顶端均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螺旋通道及第二螺旋通道的底端均与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开源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