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753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拉深装置,包括下模、能靠近或远离下模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设置于在上模座的拉深凸模和滑动套设在拉深凸模周侧的压边圈,压边圈通过多个弹簧组件与上模座连接,压边圈内设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设置于在下模座的拉深凹模和位于拉深凸模周侧的定位板,定位板内设有加热件;所述拉深凸模的凸出端部与拉深凹模的凹部匹配,拉深凸模可插入拉深凹模;所述压边圈底侧中心凸出,定位板上侧中心凹陷,压边圈底侧和定位板上侧凹凸匹配,定位板上侧凹陷处用于放置拉深片;所述拉深凹模的上部内边缘、拉深凸模的下侧边缘均为斜坡;该拉深装置可提高金属材料的拉深极限,减少拉深工序,减少拉深件边缘起皱。件边缘起皱。件边缘起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深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拉深
,具体涉及一种拉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其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0003]模具设计工艺中若超过材料的极限拉深系数则会出现开裂,无法成形,必须增加工序。如康铜的首次极限拉深系数为0.50

0.56,不锈钢的首次极限拉深系数为0.50

0.52,钛及钛合金TA5的首次极限拉深系数为0.60

0.65,若拉深系数小于其首次极限拉深系数的最小值时,在理论上是不能拉深成形的,因为其在拉深变型过程中会诱发马氏相变,马氏体相较脆,因此拉深成形过程中容易裂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拉深装置,该拉深装置提高金属材料的拉深拉深极限,减少拉深工序。
[0005]一种拉深装置,包括下模、能靠近或远离下模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设置于在上模座的拉深凸模和滑动套设在拉深凸模周侧的压边圈,压边圈通过多个弹簧组件与上模座连接,压边圈内设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设置于在下模座的拉深凹模和位于拉深凸模周侧的定位板,定位板内设有加热件;所述拉深凸模的凸出端部与拉深凹模的凹部匹配,拉深凸模可插入拉深凹模;所述压边圈底侧中心凸出,定位板上侧中心凹陷,压边圈底侧和定位板上侧凹凸匹配,定位板上侧凹陷处用于放置拉深片;所述定位板凹陷处的上侧边缘、拉深凸模的下侧边缘均为斜坡。
[0006]优选的,所述上模还包括凸模固定板,拉深凸模的上端与凸模固定板固定,凸模固定板固定于上模座。
[0007]优选的,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伸缩杆和穿过伸缩杆的弹簧,弹簧的上端与凸模固定板连接,弹簧的下端与压边圈连接,伸缩杆的上端穿过凸模固定板与上模座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下端与压边圈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多个弹簧组件以拉深凸模为中心均匀分布于上模。
[0009]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凹陷处的上侧边缘的斜坡倾斜角度为21
°‑
25
°
,拉深凸模的斜坡倾斜角度为23
°‑
28
°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通水管、出水管,通水管螺旋排布于压边圈底侧的凸出内。
[0011]优选的,所述加热件为电阻丝,电阻丝螺旋排布于定位板的凹陷下方;定位板内还设有测试定位板凹陷部位的温度传感器。
[0012]优选的,上模的顶部还设有模柄,模柄与拉深驱动装置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下模还包括拉深凹模固定板、限位环;拉深凹模固定在拉深凹模固定板,拉深凹模固定板与下模座固定;限位环位于拉深凹模周侧,限位环固定于拉深凹模固定板。
[0014]优选的,所述拉深凹模内还设有弹出装置,所述弹出装置包括顶板、第二弹簧,拉深凹模底部、贯穿下模座、拉深凹模固定板的中心中空形成空洞,顶板水平置于拉深凹模内,顶板通过穿过空洞的第二弹簧与拉深凹模固定板固定。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技术的拉深装置通过在定位板内设置的加热件,在压边圈内设置冷却循环系统,使拉深片在拉深形变过程中外热内冷,减小拉深系数,使拉深片的形变和塑形能力同时提高,此外,所述定位板凹陷处的上侧边缘、拉深凸模的下侧边缘均为斜坡,形成过渡区也有利于减少拉深片的拉深形变断裂,提高拉深极限,减少边缘起皱、减少拉深工序。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拉深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上模座;2、凸模固定板;31、伸缩杆;32、弹簧;4、压边圈;41、冷却循环系统;5、模柄;6、拉深凸模;7、定位板;71、加热件;8、拉深凹模;9、凹模固定板;10、下模座;11、拉深片;12、第二弹簧;13、顶板;14、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本技术一种拉深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
[0023]一种拉深装置,包括下模、能靠近或远离下模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1、拉深
凸模6、压边圈4、凸模固定板2、弹簧组件、模柄5;模柄5位于上模座1的上侧中心,模柄5与拉深驱动装置连接,拉深驱动装置带动上模靠近或远离下模;所述拉深驱动装置可以为液压杆;凸模固定板2固定于上模座1的下侧,拉深凸模6的上端部固定于凸模固定板2的中心,拉深凸模6的下端部滑动位于压边圈4内,压边圈4通过多个弹簧组件与上模座1连接;所述压边圈4底侧中心向下凸出,压边圈4内设有冷却循环系统41;所述冷却循环系统41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通水管、出水管,通水管螺旋排布于压边圈4底侧的凸出部分内部;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伸缩杆31、弹簧32,弹簧32位于伸缩杆31的周侧,弹簧32的上端与凸模固定板2连接,弹簧32的下端与压边圈4连接,伸缩杆31的上端穿过凸模固定板2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伸缩杆31的下端与压边圈4连接;所述多个弹簧组件以拉深凸模6为中心均匀分布于上模内。
[0024]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10、凹模固定板9、限位环14、拉深凹模8、定位板7;凹模固定板9固定于下模座10的上侧,限位环14和拉深凹模8均固定于凹模固定板9的上侧中心,限位环14的内侧贴合于拉深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能靠近或远离下模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设置于在上模座的拉深凸模和滑动套设在拉深凸模周侧的压边圈,压边圈通过多个弹簧组件与上模座连接,压边圈内设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设置于在下模座的拉深凹模和位于拉深凸模周侧的定位板,定位板内设有加热件;所述拉深凸模的凸出端部与拉深凹模的凹部匹配,拉深凸模可插入拉深凹模;所述压边圈底侧中心凸出,定位板上侧中心凹陷,压边圈底侧和定位板上侧凹凸匹配,定位板上侧凹陷处用于放置拉深片;所述定位板凹陷处的上侧边缘、拉深凸模的下侧边缘均为斜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还包括凸模固定板,拉深凸模的上端与凸模固定板固定,凸模固定板固定于上模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伸缩杆和穿过伸缩杆的弹簧,弹簧的上端与凸模固定板连接,弹簧的下端与压边圈连接,伸缩杆的上端穿过凸模固定板与上模座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下端与压边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弹簧组件以拉深凸模为中心均匀分布于上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凹陷处的上侧边缘的斜坡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旭杜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达峰金属成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