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6703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焦油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包括煤沥青分馏塔和煤沥青汽化塔,所述煤沥青分馏塔的顶部设置有煤沥青气相挥发线,所示煤沥青气相挥发线的输入端连接在煤沥青汽化塔的顶部,所述煤沥青气相挥发线输出端连接在煤沥青分馏塔的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原来的底部进料改为侧进料后,在塔底侧面进入向上延伸一根升气管至塔盘的上部进行最终的进料输送,输送至塔盘上的物料通过塔盘、受液槽提供的场所就行气液相精细分离,通过塔盘的传质传热的方式将原设计在塔底进行分离无法提炼出来的轻质组份有效的进行了分离,从而解决了淹塔、塔底重组分煤沥青的收率过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沥青的收率过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沥青的收率过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煤焦油处理
,特别是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煤焦油加氢装置对煤焦油加氢前都要经过原料预处理单元,以除去煤焦油中的胶质、沥青质,为后续加氢单元提供优质的原料,保证加氢催化经能够长周期运行,现有加氢装置有的采用固定床加氢技术,固定床加氢技术对原料要求更加苛刻,同时预处理单元对煤焦油脱出沥青质一般采用的是常减压工艺,沥青质主要通过减压塔对原料切割后从减压塔底馏分(简称煤沥青)中脱出。
[0003]现有技术在生产中常出现以下问题:煤沥青收率过高,虽然煤沥青将大量的胶质、沥青质从减压塔底油煤沥青中脱除,但在操作中除煤沥青外其它侧线理想油品液收太低,减压塔各操作参数调制最大,也不能降低煤沥青收率,其它理想油品组分液收在40%、煤沥青液收在60%,此时减压塔对重质煤焦油减压蒸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提供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包括煤沥青分馏塔和煤沥青汽化塔,所述煤沥青分馏塔的顶部设置有煤沥青气相挥发线,所示煤沥青气相挥发线的输入端连接在煤沥青汽化塔的顶部,所述煤沥青气相挥发线输出端连接在煤沥青分馏塔的侧面,所述煤沥青分馏塔的内部设置有升气管,所述升气管管口设置有防止液体冲击的伞帽,所述煤沥青分馏塔内部还设置有塔盘。
[0007]优选的,所述煤沥青分馏塔顶部设置有气相流出口。
[0008]优选的,所述煤沥青分馏塔底部设置有煤沥青分馏塔底重组分抽出口,所述煤沥青分馏塔底重组分抽出口处设置有控制阀。
[0009]优选的,所述煤沥青气相挥发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量的控制阀。
[0010]优选的,所述升气管直径为200mm,长3m。
[0011]优选的,所述煤沥青汽化塔连接有加热炉。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3]该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将原来的底部进料改为侧进料后,在塔底侧面进入向上延伸一根升气管至塔盘的上部进行最终的进料输送,输送至塔盘上的物料通过塔盘、受液槽提供的场所就行气液相精细分离,通过塔盘的传质传热的方式将原设计在塔底进行分离无法提炼出来的轻质组份有效的进行了分离,从而解决了淹塔、塔底重组分煤沥青的收率过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0014]图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 为本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煤沥青分馏塔,2

煤沥青汽化塔,3

煤沥青气相挥发线,4

升气管,41

伞帽,5

塔盘,6

气相流出口,7

煤沥青分馏塔底重组分抽出口,8

加热炉。
实施方式
[0017]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包括煤沥青分馏塔1和煤沥青汽化塔2,煤沥青分馏塔1的顶部设置有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的输入端连接在煤沥青汽化塔2的顶部,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输出端连接在煤沥青分馏塔1的侧面,煤沥青分馏塔1的内部设置有升气管4,升气管4管口设置有防止液体冲击的伞帽41,煤沥青分馏塔1内部还设置有塔盘5。
[0018]将原来的底部进料改为侧进料后,在塔底侧面进入向上延伸一根升气管至塔盘的上部进行最终的进料输送,输送至塔盘上的物料通过塔盘、受液槽提供的场所就行气液相精细分离,通过塔盘的传质传热的方式将原设计在塔底进行分离无法提炼出来的轻质组份有效的进行了分离,从而解决了淹塔、塔底重组分煤沥青的收率过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释:
[0020]如图1

2所示,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它包括煤沥青分馏塔1和煤沥青汽化塔2,煤沥青分馏塔1的顶部设置有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的输入端连接在煤沥青汽化塔2的顶部,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输出端连接在煤沥青分馏塔1的侧面,煤沥青分馏塔1的内部设置有升气管4,升气管4管口设置有防止液体冲击的伞帽41,煤沥青分馏塔1内部还设置有塔盘5。
[0021]将原来煤沥青汽化塔2顶油气挥发线从煤沥青分馏塔1底部进料的方式,改为从煤沥青分馏塔1的侧面进行进料的方式,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进入煤沥青分馏塔1内部,并制作了升气管4,升气管4管口制作了防止液体冲击的伞41帽,以此充分增大主分流塔的气化量,减小热量损失,该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本申请将原来的底部进料改为侧进料后,在塔底侧面进入向上延伸一根长3米,直径200mm的升气管至塔盘的上部进行最终的进料输送,输送至塔盘上的物料通过塔盘、受液槽提供的场所就行气液相精细分离,通过塔盘的传质传热的方式将原设计在塔底进行分离无法提炼出来的轻质组份有效的进行了分离,从而解决了淹塔、塔底重组分煤沥青的收率过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0022]具体地,煤沥青分馏塔1顶部设置有气相流出口6,煤沥青分馏塔1底部设置有煤沥青分馏塔底重组分抽出口7,煤沥青分馏塔底重组分抽出口7处设置有控制阀。
[0023]具体地,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量的控制阀,参照图2的技改前的结构图和图1改进后的结构图,可以看出,煤沥青汽化塔2上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进煤沥青分馏塔1的侧进口是利用原中断抽出口,中段油的抽出口改为从主分馏塔的塔底抽出,也就是原来的汽化塔的油气挥发线进主分馏塔塔底进口。
[0024]具体地,升气管4直径为200mm,长3m。
[0025]具体地,煤沥青汽化塔2连接有加热炉8,加热炉出口来的360℃高温油品进入汽化塔闪蒸后,大量油品从汽化塔油气挥发线进入了煤沥青分馏塔1,在煤沥青分馏塔1底抽出的中段油一部分做为回流,一部分冷却后被送出装置进入储罐作为加氢的原料准备,在汽
化塔底脱出胶质、沥青质组分(即煤沥青),改进后汽化塔油气热量的到了充分挥发,减小了热量损失,特别是增大了中段油的收率,降低了煤沥青的收率,煤沥青收率由技改前的60%降至10%,大大提高了轻油的收率,提高了煤沥青的凝点和软化点,效果比较明显。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沥青分馏塔(1)和煤沥青汽化塔(2),所述煤沥青分馏塔(1)的顶部设置有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所示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的输入端连接在煤沥青汽化塔(2)的顶部,所述煤沥青气相挥发线(3)输出端连接在煤沥青分馏塔(1)的侧面,所述煤沥青分馏塔(1)的内部设置有升气管(4),所述升气管(4)管口设置有防止液体冲击的伞帽(41),所述煤沥青分馏塔(1)内部还设置有塔盘(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焦油加氢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沥青分馏塔(1)顶部设置有气相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华栋张鹏涛杨军刚陈永刚赵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美汇特石化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