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38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9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包括护坡框架、种植土层、铺设于种植土层的植被毯和覆盖于植被毯的覆盖土层,护坡框架内的空间为种植区,种植土层铺设于种植区内,植被毯包括种子层和两个植物纤维层,两个植物纤维层均铺设于种植土层,种子层被夹持于两个植物纤维层内,覆盖土层铺设于植物纤维层。本申请具有提升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的存活率的效果。具有提升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的存活率的效果。具有提升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的存活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矿山修复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矿山开采对山体和植被破坏较为严重,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受损,滑坡、山洪等灾害有发生,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治理议题。矿山开采形成的各式地貌中,开采区和矿区道路系统修建留下的裸露创面存在高陡坡面,但这些裸露创面的酸碱度较为适宜植被生长,且不存在不稳定的弃渣边坡,使得植被的恢复相对容易。
[0003]目前,植被修复的施工流程为先整平坡面,进行施底肥后铺设网垫,再在网垫上覆土,网垫对土壤和底肥进行固定,以减小风雨造成土壤和底肥的流失;最后进行播种,再覆盖一层土壤后,进行浇水养护,以使得植被的修复存活率较大。
[0004]对高海拔矿山进行植被修复时,由于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植物种子刚播种后、生长初期阶段,温差过大会导致种子坏死无法发芽生长。现有技术中,植物种子上仅覆盖有一层土壤,对植物种子的保温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植被的修复存活率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升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的存活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包括护坡框架、种植土层、铺设于种植土层的植被毯和覆盖于植被毯的覆盖土层,所述护坡框架内的空间为种植区,所述种植土层铺设于种植区内,所述植被毯包括种子层和两个植物纤维层,两个所述植物纤维层均铺设于种植土层,所述种子层被夹持于两个植物纤维层内,所述覆盖土层铺设于植物纤维层。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矿山坡面的土层薄,甚至没有土壤,需要铺设松散且具有黏性的种植土层,护坡框架使得种植土层能够稳定铺设于矿山坡面,种植土层不易被雨水冲刷至坡底。植物纤维层能够对种子层进行保暖,且植物纤维层的纤维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种子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生长。同时覆盖土层能够对植物纤维层的纤维之间的间隙进行覆盖,以进一步增加植物纤维层对种子保暖效果,使得在昼夜温差较大时,种子的生长环境的温差较小,种子坏死无法发芽生长的可能性减小,从而提高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的存活率。
[0009]可选的,所述种植土层和覆盖土层之间设置有两个固定网,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网位于植物纤维层和种植土层之间,另一个所述固定网位于植物纤维层和覆盖土层之间,两个所述固定网均固定连接于护坡框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网能够增加种植土层的粗糙度,使得植物纤维层能够相对较更稳定地铺设于种植土层。另一个固定网增加植物纤维层的粗糙度,使得覆盖土
层能够更稳定地铺设于植物纤维层,缓解雨水对覆盖土层的冲刷。
[0011]可选的,所述护坡框架设置有无纺布棚,所述无纺布棚覆盖于种植区,所述无纺布棚用于对种植区进行保温。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具有透气性,且遮光性较差,在种子发芽并长成幼苗的湿气,无纺布棚对种植区进行保温的同时,让种子成功发芽的同时,又不会影响植物幼苗的光合作用。植物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可将无纺布棚进行拆除,使得植物进行更充足的光合作用。
[0013]可选的,所述护坡框架固定连接有多个锚杆,多个所述锚杆用于插设于矿山坡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锚杆使得护坡框架稳定地固定于矿山坡面,以使得护坡框架对种植土层、植被毯以及覆盖土层进行固定,以减小种子和土壤因风吹雨淋而流失的可能性。
[0015]可选的,所述护坡框架包括护坡框和多个横杆,多个所述横杆均固定连接于护坡框内壁,所述横杆开设有第一引水槽,所述护坡框架的竖向边框开设有第二引水槽,多个所述第一引水槽均连通于第二引水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种植区内的积水流入横杆的第一引水槽内,第一引水槽将雨水导引至第二引水槽,第二引水槽将雨水排出,以减小雨水积聚于种植区内无法流出,导致植物根系缺氧而死亡的可能性。
[0017]可选的,所述护坡框相邻设置有集水池,所述第二引水槽开口边沿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固定连接并连通于集水池,所述护坡框架还设置有喷淋件,所述喷淋件的入水口连通于集水箱,所述喷淋件用于对植被进行浇水养护。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高原山地地区的降水量较小,集水池对第二引水槽导出的雨水进行收集。干旱时,可将集水箱内收集的雨水通过喷淋件对植被进行浇水养护,进一步提高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的存活率。
[0019]可选的,所述喷淋件包括抽水泵、输水管和高压喷雾器,所述抽水泵设置于集水池,所述高压喷雾器设置于护坡框架,所述输水管同时固定并连通于抽水泵和高压喷雾器。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水泵抽取集水池内的雨水,再通过输水管传输至高压喷雾器处,高压喷雾器使水雾化后均匀落在植被和覆盖土层,减小水流形成高压射流冲击土壤,而造成土壤和种子流失的可能性。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引水槽的入水口处设置有滤网。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对种植区内的土壤进行拦截过滤,使得第一引水槽和第二引水槽均不易发生堵塞,同时使得流入集水箱内的雨水杂质减少,从而减小抽水泵、输水管以及高压喷雾器的出水口被杂质堵塞,而难以进行喷淋的可能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植物纤维层能够对种子层进行保暖,且植物纤维层的纤维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种子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生长,覆盖土层能够对植物纤维层的纤维之间的间隙进行覆盖,以进一步增加植物纤维层对种子保暖效果,从而提高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的存活率;
[0025]2.固定网使得植物纤维层能够相对较更稳定地铺设于种植土层,另一个固定网使得覆盖土层能够更稳定地铺设于植物纤维层,缓解雨水对覆盖土层的冲刷;
[0026]3.干旱时,将集水箱内收集的雨水通过喷淋件对植被进行浇水养护,进一步提高
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护坡框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护坡框架;11、护坡框;111、第二引水槽;12、横杆;121、第一引水槽;1211、滤网;13、锚杆;14、种植区;2、种植土层;3、植被毯;31、种子层;32、植物纤维层;4、覆盖土层;5、固定网;6、无纺布棚;7、集水池;71、导水管;8、喷淋件;81、抽水泵;82、输水管;83、高压喷雾器;9、矿山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框架(1)、种植土层(2)、铺设于种植土层(2)的植被毯(3)和覆盖于植被毯(3)的覆盖土层(4),所述护坡框架(1)内的空间为种植区(14),所述种植土层(2)铺设于种植区(14)内,所述植被毯(3)包括种子层(31)和两个植物纤维层(32),两个所述植物纤维层(32)均铺设于种植土层(2),所述种子层(31)被夹持于两个植物纤维层(32)内,所述覆盖土层(4)铺设于植物纤维层(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2)和覆盖土层(4)之间设置有两个固定网(5),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网(5)位于植物纤维层(32)和种植土层(2)之间,另一个所述固定网(5)位于植物纤维层(32)和覆盖土层(4)之间,两个所述固定网(5)均固定连接于护坡框(11)架(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框架(1)设置有无纺布棚(6),所述无纺布棚(6)覆盖于种植区(14),所述无纺布棚(6)用于对种植区(14)进行保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矿山修复植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框(11)架(1)固定连接有多个锚杆(13),多个所述锚杆(13)用于插设于矿山坡面(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希李杰曹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二零五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