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料气脱除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25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料气脱除净化装置,用于在洗涤塔的塔身部吸收原料气中的酸性气体,包括:洗涤管,设置在洗涤塔的塔顶,其出口端穿过塔顶的内壁,出口端位于达到塔顶内部的空腔中。喷淋器,其进口端与洗涤管的出口端固接,出口朝向塔身内部空腔。洗涤结构,水平安装在塔身的内壁上,与内壁拆卸连接,用于导流、收集洗涤液,向自塔身下而来的原料气与洗涤液提供对流吸收的场所,以使洗涤液吸收酸性气体、二氧化碳。当原料气快速经过塔板就能与甲醇洗涤液进行充分接触,酸性气完全溶解在精甲醇中,以此达到精甲醇完全吸收酸性气体,避免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超标,提高整个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料气脱除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企业原料气洗涤
,尤其涉及一种原料气脱除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工企业制备甲醇的装置中,涉及有气体净化装置,气体净化装置气化工段输送过来的煤气进行净化后得到原料气,为制备甲醇提供原料气。
[0003]由于原料气中富含酸性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在制备甲醇之前需要将二者从原料气中脱除,达到符合工艺要求的原料气。现有技术是采用林德工艺或齐鲁工艺中的原料气洗涤塔引入精甲醇作为洗涤液吸收酸性气的,具体是精甲醇从洗涤塔的塔顶喷淋而下,与从塔底自下而上流经塔板上的原料气相遇,其中酸性气、二氧化碳溶解在甲醇中,得到富甲醇和符合工艺要求的原料气。其中的塔板是采用浮阀式塔板,原料气从塔板的底面穿过塔板甲醇在浮阀式塔板、上下层浮阀式塔板之间的空间相遇并溶解。但是,在洗涤塔实际运行过程中,当增加原料气量和精甲醇流量后,由于原料气量大、精甲醇流量大以及流速快的原因,精甲醇来不及在上层塔板上停留就流向下层塔板,原料气快速经过塔板的时只能与部分甲醇进行溶解,使酸性气和精甲醇并不能在浮阀式塔板、上下层浮阀式塔板之间稳定接触,气液不平衡,精甲醇不能完全吸收酸性气体,导致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超标,不能输送至甲醇合成工段,需要再次将原料气进行净化脱除,以此影响生产进度和产量,降低整个装置的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0004]甲醇洗涤液和酸性气在现有精体浮阀式塔板不能充分接触,导致整个生产装置产量低而加大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r/>[0005]为了解决上述浮阀式塔板导致整个生产装置产量低而加大生产成本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原料气脱除净化装置,通过净化装置使洗涤液与原料气充分接触溶解。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原料气脱除净化装置,用于在洗涤塔的塔身部吸收原料气中的酸性气体,包括:
[0008]洗涤管,设置在洗涤塔的塔顶,其出口端穿过塔顶的内壁,出口端位于达到塔顶内部的空腔中。
[0009]喷淋器,其进口端与洗涤管的出口端固接,出口朝向塔身内部空腔,喷淋器用于将洗涤管内的洗涤液喷洒在塔身内部空腔。
[0010]洗涤结构,水平安装在塔身的内壁上,与内壁拆卸连接,用于导流、收集洗涤液,向自塔身下而来的原料气与洗涤液提供对流吸收的场所,以使洗涤液吸收酸性气体、二氧化碳。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喷淋器将洗涤管内的洗涤液喷淋在洗涤结构上后,洗涤结构通过导流、收集洗涤液,使洗涤液在其上能够短时间汇聚较多,当原料气快速经过塔板就能与甲醇洗涤液进行充分接触,酸性气完全溶解在精甲醇中,以此达到精甲醇完全吸收酸性气体,避免原料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超标,制备储符合工艺指标的原料气,从根本上提高整个装置的生产效率,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0013]进一步优选为,洗涤结构包括:
[0014]底板。
[0015]导流环,设置在底板上,与底板的上表面一体连接,其中边缘的导流环与塔身的内壁抵接,用于接收内壁留下的洗涤液。
[0016]导流槽,开设在底板上,位于两个相邻的导流环之间,且分别与两侧导流环一体连接,用于收集导流环导流而来的洗涤液。
[0017]导流台,固定于底板的几何中心出,其内部中空,用于将从喷淋器直流而下的洗涤液导流至与之毗邻的导流槽,并将原料气从中空处输送至塔顶。
[0018]浮阀组件,内置于导流槽中,与导流槽固接,用于将原料气通入导流槽中,以使酸性气体、二氧化碳溶解在洗涤液中。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气体通过浮阀组件从下层底板与上层底板之间的空腔中流经至上层底板上,精甲醇喷淋在导流槽和导流台上,导流台将其上的精甲醇导流至导流槽中,汇聚而成较多的精甲醇,导流台的表面积与导流槽的表面积为原料气与洗涤液充分接触,以使酸性气中被洗涤液完全吸收,以此制备出符合要求的净化气,达到净化原料气的目的。
[0020]进一步优选为,浮阀组件包括:
[0021]对流孔,均匀开设在导流槽中。
[0022]底杆,端部深入对流孔的内壁,且与内壁固接,其底面与底板的底面同平面。
[0023]浮动杆,位于对流孔中,套设在低杆上,与底杆活动连接,其顶面高出导流槽的表面,用于在底杆上进行上下浮动。
[0024]阀帽,设置在浮动杆的顶面上,其底面与浮动杆的顶面固接,阀帽用于通过牵引或压紧带动浮动杆在底杆上浮动,以调节气液平衡。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气自下而上进入对流孔的过程中,由于流速会冲击阀帽,阀帽带动浮动杆在底杆上向上产生稍微的浮动,以此缓解原料气带来的冲击力,同时还能加大阀帽与导流槽之间的距离,促使尽量多的原料气通过对流孔,与更多的洗涤液充分接触,建立稳定高效的气液平衡状态,以此提高吸收酸性气的效率。
[0026]进一步优选为,阀帽的直径大于导流孔的直径。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低落在阀帽上的洗涤液从对流孔中落下,而是汇聚在导流槽中,吸收酸性气后再从对流孔流入下层底板。
[0028]进一步优化为,浮动杆的材质选用镍合金。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镍合金制备的浮动杆具有强耐酸性,长时间使用不易被原料气中的酸性气和吸收后的洗涤液腐蚀,在塔身内的使用时间长。
[0030]进一步优化为,导流环的表面为水平面,一侧壁为弧面,弧面用于将水平面上承接的洗涤液导流至导流槽中。
[00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而下的洗涤液低落在水平面和弧面上,当洗涤液积累的越多后,水平面上的洗涤液就会顺着弧面而流落至导流槽中,以此接触更多的原料气。
[0032]进一步优化为,底杆的直径小于浮动杆的直径。
[00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对流孔节省了更多的空间,确保更多的原料气经过对流孔与更多的洗涤液充分接触。
[0034]进一步优化为,底杆的直径大于浮动杆的直径。
[00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浮动杆在其上下浮动更安全。
[0036]进一步优化为,浮动杆的截面呈“门”型。
[003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底杆之间形成适配的连接关系,使浮动杆浮动更稳定。
[0038]进一步优化为,导流台的表面呈弧面。
[003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洗涤液导流至导流槽中并汇聚起来。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为本实施例中洗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3为本实施例中浮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4为本实施例中浮杆、阀帽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5为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45]图6为本实施例中底杆的直径大于浮动杆的直径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7为本实施例中底杆的直径小于浮动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料气脱除净化装置,用于在洗涤塔的塔身(1)部吸收原料气中的酸性气体,包括:洗涤管(3),设置在洗涤塔的塔顶(2),其出口端穿过塔顶(2)的内壁,出口端位于达到塔顶(2)内部的空腔中;喷淋器(4),其进口端与洗涤管(3)的出口端固接,出口朝向塔身(1)内部空腔,喷淋器(4)用于将洗涤管(3)内的洗涤液喷洒在塔身(1)内部空腔;洗涤结构(5),水平安装在塔身(1)的内壁上,与内壁拆卸连接,用于导流、收集洗涤液,向自塔身(1)下而来的原料气与洗涤液提供对流吸收的场所,以使洗涤液吸收酸性气体、二氧化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料气脱除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洗涤结构(5)包括:底板(55);导流环(51),设置在底板(55)上,与底板(55)的上表面一体连接,其中边缘的导流环(51)与塔身(1)的内壁抵接,用于接收内壁留下的洗涤液;导流槽(52),开设在底板(55)上,位于两个相邻的导流环(51)之间,且分别与两侧导流环(51)一体连接,用于收集导流环(51)导流而来的洗涤液;导流台(53),固定于底板(55)的几何中心出,其内部中空,用于将从喷淋器(4)直流而下的洗涤液导流至与之毗邻的导流槽(52),并将原料气从中空处输送至塔顶(2);浮阀组件(54),内置于导流槽(52)中,与导流槽(52)固接,用于将原料气通入导流槽(52)中,以使酸性气体、二氧化碳溶解在洗涤液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料气脱除净化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杰高鹏史瑞刚井田孙亚云李鸿烈支泽林郭克星王盈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