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操思薇专利>正文

一种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614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5
一种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段、上照明段、中感光段、下照明段,其中,控制段内设置电路板与电源,中感光段包括感光筒及其内设置的感光元件;所述上、下照明段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依次围接成一个筒型结构的一号金属弧块、二号透光弧块、三号金属弧块、四号透光弧块,且一、三号金属弧块中至少一者的内弧壁上连接有LED灯带;所述上、下照明段的内部开设有对应的上、下筒腔,所述控制腔依次经上筒腔、感光腔后与下筒腔相连通;所述上、下照明段内的LED灯带之间为串联连接,所述感光元件、LED灯带、电路板、电源共在同一个照明电路中。本设计不仅点亮区域较大,而且明示盲人存在的效果较好。效果较好。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助盲设施,属于助盲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

技术介绍

[0002]盲人的安全出行曾长期被忽视,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该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0003]导盲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培养一只良好的导盲犬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助盲手杖仍然是多数人的选择。但传统的助盲手杖只具备探路的基本功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0004]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具备各种功能的助盲手杖,如吸汗、测距、报警、音乐等,但这些功能的作用对象都是盲人自身,而忽视了周围环境也可能对盲人造成伤害,特别是在光线较差的昏暗环境下,更需要明示盲人的存在,获得周围车辆或行人的关注,从而避免车辆或行人对盲人造成伤害。
[0005]申请号为202120796183.8,申请日为2021年04月19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智能导盲手杖,包括导盲手杖,电源模块、控制模块、超声测距模块、光感模块、掉落模块和语音提示模块;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和开关;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超声测距模块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舵机;光感模块包括光敏传感器和照明灯;掉落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语音提示模块包括DFPlayer和扬声器。虽然该设计也具备在周围光线昏暗时,通过点亮照明灯来显示盲人的存在,但其具有以下缺陷:
[0006]该设计采用的照明灯在导盲手杖上只占一个很小的位置,点亮后的发光区域较小,难以向外界环境提供较显著的光亮提示,导致明示盲人存在的效果较差。
[0007]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点亮区域较小、明示盲人存在的效果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点亮区域较大、明示盲人存在的效果较好的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控制段、上照明段、中感光段、下照明段;
[0010]所述控制段内开设的控制腔内设置有电路板与电源,所述中感光段包括感光筒及其内开设的感光腔,所述感光腔中或者感光筒的筒壁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感光元件,且感光筒的筒壁为透光材质;
[0011]所述上照明段、下照明段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依次围接成一个筒型结构的一号金属弧块、二号透光弧块、三号金属弧块、四号透光弧块,且一号金属弧块、三号金属弧块中至
少一者的内弧壁上连接有LED灯带;所述上照明段、下照明段的内部开设有对应的上筒腔、下筒腔,所述控制腔依次经上筒腔、感光腔后与下筒腔相连通;
[0012]所述上照明段、下照明段内的LED灯带之间为串联连接,所述感光元件、LED灯带、电路板、电源共在同一个照明电路中,且感光元件控制照明电路的通断。
[0013]所述一号金属弧块、三号金属弧块的结构一致,均包括金属本体及其两个侧边上分别连接的凸插条;
[0014]所述二号透光弧块、四号透光弧块的结构一致,均包括透光本体及其两个侧边上分别开设的凹插槽,且凹插槽与凸插条一一对应的进行插入连接配合。
[0015]所述二号透光弧块、四号透光弧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标示图案层,所述标示图案层上设置的标示图案为感叹号形状、竖眼形状或文字形状。
[0016]所述一号金属弧块、二号透光弧块、三号金属弧块、四号透光弧块上的内弧壁的两端都设置有照明内螺纹;
[0017]所述控制段的底部与控制管相连接,控制管的内部开设有与控制腔、上筒腔均相通的控管腔,控制管的外侧围上设置有与照明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的控制外螺纹;
[0018]所述感光筒的两端分别与上感管、下感管相连接,上感管、下感管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上管腔、下管腔,上感管、下感管的外侧围上分别设置有上感外螺纹、下感外螺纹,所述上筒腔依次经上管腔、感光腔、下管腔后与下筒腔相连通,所述上感外螺纹、下感外螺纹都与对应的照明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0019]所述助盲手杖还包括一个探路球,该探路球包括类球体与球连轴,所述球连轴的外侧围上设置有球外螺纹,球连轴的底部与类球体的顶部相连接,球连轴的顶部插入至下筒腔的内部,球外螺纹与对应的照明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0020]所述感光筒的筒壁内侧面上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甲卡扣、乙卡扣,所述感光元件的一端卡接在甲卡扣中,感光元件的另一端卡接在乙卡扣中。
[0021]所述一号金属弧块、三号金属弧块的材质为可磁吸金属,所述LED灯带的背面与一号金属弧块、三号金属弧块的内弧壁进行磁吸连接。
[0022]所述控制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甲卡槽与乙卡槽,所述甲卡槽内卡接有电路板,所述乙卡槽内卡接有电源。
[0023]所述照明电路包括感光元件、LED灯带、一号三极管、二号三极管、一号电阻、二号电阻、三号电阻、电容与电源,且一号三极管、二号三极管、一号电阻、二号电阻、三号电阻、电容都设置在电路板上;
[0024]所述感光元件的一端经一号电阻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感光元件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0025]所述感光元件、一号电阻之间的电路与一号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一号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感光元件、电源负极之间的电路相连接,一号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二号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二号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一号电阻、电源之间的电路相连接,二号三极管的集电极依次经LED灯带、三号电阻后与感光元件、电源负极之间的电路相连接;
[0026]所述感光元件、一号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电路与电容的一端相连接,电容的另一端与感光元件、一号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的电路相连接;
[0027]所述一号三极管、二号三极管之间的电路与二号电阻的一端相连接,二号电阻的
另一端与一号电阻、二号三极管之间的电路相连接。
[0028]所述感光元件为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0]1、本技术一种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中,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控制段、上照明段、中感光段、下照明段;其中,感光段的感光腔中或者感光筒的筒壁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感光元件,且感光筒的筒壁为透光材质;所述上照明段、下照明段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依次围接成一个筒型结构的一号金属弧块、二号透光弧块、三号金属弧块、四号透光弧块,且一号金属弧块、三号金属弧块中至少一者的内弧壁上连接有LED灯带;所述上照明段、下照明段的内部开设有对应的上筒腔、下筒腔,所述控制腔依次经上筒腔、感光腔后与下筒腔相连通;所述上照明段、下照明段内的LED灯带之间为串联连接,所述感光元件、LED灯带、电路板、电源共在同一个照明电路中,且感光元件控制照明电路的通断。应用时,感光元件经透明的感光筒的筒壁而感受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弱,一旦光线昏暗到一定程度,感光元件就会导通照明电路,以点亮LED灯带,再由点亮的LED灯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盲手杖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控制段(2)、上照明段(3)、中感光段(4)、下照明段(5);所述控制段(2)内开设的控制腔(21)内设置有电路板(10)与电源(V),所述中感光段(4)包括感光筒(42)及其内开设的感光腔(41),所述感光腔(41)中或者感光筒(42)的筒壁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感光元件(RL),且感光筒(42)的筒壁为透光材质;所述上照明段(3)、下照明段(5)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依次围接成一个筒型结构的一号金属弧块(6)、二号透光弧块(7)、三号金属弧块(60)、四号透光弧块(70),且一号金属弧块(6)、三号金属弧块(60)中至少一者的内弧壁(63)上连接有LED灯带(8);所述上照明段(3)、下照明段(5)的内部开设有对应的上筒腔(31)、下筒腔(51),所述控制腔(21)依次经上筒腔(31)、感光腔(41)后与下筒腔(51)相连通;所述上照明段(3)、下照明段(5)内的LED灯带(8)之间为串联连接,所述感光元件(RL)、LED灯带(8)、电路板(10)、电源(V)共在同一个照明电路中,且感光元件(RL)控制照明电路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金属弧块(6)、三号金属弧块(60)的结构一致,均包括金属本体(61)及其两个侧边上分别连接的凸插条(62);所述二号透光弧块(7)、四号透光弧块(70)的结构一致,均包括透光本体(71)及其两个侧边上分别开设的凹插槽(72),且凹插槽(72)与凸插条(62)一一对应的进行插入连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透光弧块(7)、四号透光弧块(7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标示图案层(73),所述标示图案层(73)上设置的标示图案为感叹号形状、竖眼形状或文字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感光照明的助盲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金属弧块(6)、二号透光弧块(7)、三号金属弧块(60)、四号透光弧块(70)上的内弧壁(63)的两端都设置有照明内螺纹(64);所述控制段(2)的底部与控制管(22)相连接,控制管(22)的内部开设有与控制腔(21)、上筒腔(31)均相通的控管腔(23),控制管(22)的外侧围上设置有与照明内螺纹(64)进行螺纹连接的控制外螺纹(24);所述感光筒(42)的两端分别与上感管(43)、下感管(44)相连接,上感管(43)、下感管(44)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上管腔(431)、下管腔(441),上感管(43)、下感管(44)的外侧围上分别设置有上感外螺纹(432)、下感外螺纹(442),所述上筒腔(31)依次经上管腔(431)、感光腔(41)、下管腔(441)后与下筒腔(51)相连通,所述上感外螺纹(432)、下感外螺纹(442)都与对应的照明内螺纹(64)进行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操思薇段文秀贾长静
申请(专利权)人:操思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