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功专利>正文

一种雨生红球藻的高效灭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12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生红球藻的高效灭菌装置,包括加料装置本体,加料装置本体的顶部通过弧形开口与下料仓连通,下料仓内部设有下料球;加料装置本体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安装在加料装置本体内腔中的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上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移动架,移动架的侧壁与加料装置本体的内壁贴合;移动架的顶部设有凸块;加料装置本体的侧壁通过管道与灭菌装置的灭菌装置本体连通,灭菌装置本体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紫外灭菌灯。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加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料更加精准,工作效率高,避免混入杂菌,有助于提高灭菌效果。有助于提高灭菌效果。有助于提高灭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生红球藻的高效灭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藻类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雨生红球藻的高效灭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雨生红球藻是一种淡水单胞绿藻,隶属绿藻门、团藻目、红球藻科、红球藻属。该藻能大量累积虾青素而呈现红色,故名红球藻,又称雨生红球藻。红球藻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继螺旋藻、小球藻之后,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藻类食品。
[0003]近年来,雨生红球藻被认为是提取虾青素的最佳原料之一。在利用雨生红球藻提取虾青素时需要对采集的红球藻进行灭菌。为了保证灭菌效果,红球藻灭菌装置在使用时需要间歇性加料。然而现有的红球藻灭菌装置缺少自动间歇性加料装置,大都采用人工进行间歇性加料,工作效率低下,且频繁加料容易掺入细菌,影响灭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雨生红球藻的高效灭菌装置,有效解决现有的红球藻灭菌装置缺少自动间歇性加料装置,大都采用人工进行间歇性加料,工作效率低下,且频繁加料容易掺入细菌,影响灭菌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雨生红球藻的高效灭菌装置,包括自动间歇加料装置和灭菌装置,所述自动间歇加料装置包括加料装置本体,加料装置本体的顶部通过弧形开口与下料仓连通,下料仓的顶部通过输料管与外部的物料存储罐连通;下料仓内部设有下料球;加料装置本体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安装在加料装置本体内腔中的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上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移动架,移动架的侧壁与加料装置本体的内壁贴合;移动架的顶部设有凸块,当第二连杆转动到第一连杆正上方竖直位置时,凸块刚好将下料球顶至下料仓的顶部;加料装置本体的侧壁通过管道与灭菌装置的灭菌装置本体连通,灭菌装置本体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紫外灭菌灯。
[000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的侧壁一体连接有竖直的翼板,翼板与所述加料装置本体的内壁贴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灭菌装置本体的内腔中安装有分流板,分流板位于管道的下方,且其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流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呈倒“V”形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紫外灭菌灯。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紫外灭菌灯呈螺旋状。
[0012]进一步的,所述灭菌装置本体内腔中,位于第二紫外灭菌灯的下方安装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固接于灭菌装置本体外壁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
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安装有螺旋状送料叶片;所述灭菌装置本体与第二电机相对的侧壁上连通有出料口。
[0013]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申请通过自动间歇加料装置实现间歇性自动加料,并且通过调节第一电机的转速,能够调节加料的频率,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加料,加料更加精准,工作效率高,避免混入杂菌,有助于提高灭菌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分流板的侧视图;
[0017]图3为自动间歇加料装置两种极限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自动间歇加料装置;101、加料装置本体;102、下料仓;103、输料管;104、下料球;105、移动架;106、第一转轴;107、第一连杆;108、第二连杆;109、凸块;110、翼板;111、管道;112、弧形开口;2、灭菌装置;201、灭菌装置本体;202、第一紫外灭菌灯;203、分流板;204、第二紫外灭菌灯;205、出料口;206、过流孔;301、第二电机;302、第二转轴;303、螺旋状送料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

3所示,一种雨生红球藻的高效灭菌装置,包括自动间歇加料装置1和灭菌装置2,自动间歇加料装置1包括加料装置本体101,加料装置本体101的顶部通过弧形开口112与下料仓102连通,下料仓102的顶部通过输料管103与外部的物料存储罐连通;下料仓102内部设有下料球104;加料装置本体101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安装在加料装置本体101内腔中的第一转轴106连接;第一转轴106上连接有第一连杆107,第一连杆107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08,第二连杆108的一端铰接有移动架105,移动架105的侧壁与加料装置本体101的内壁贴合;移动架105的顶部设有凸块109,当第二连杆108转动到第一连杆107正上方竖直位置时,凸块109刚好将下料球104顶至下料仓102的顶部;加料装置本体101的侧壁通过管道111与灭菌装置2的灭菌装置本体201连通,灭菌装置本体20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紫外灭菌灯202。
[0022]上述雨生红球藻的高效灭菌装置,通过自动间歇加料装置1实现间歇性自动加料,并且通过调节第一电机的转速,能够调节加料的频率,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加料,加料更加精准,工作效率高,避免混入杂菌,有助于提高灭菌效果。
[0023]具体的,移动架105的侧壁一体连接有竖直的翼板110,翼板110与加料装置本体101的内壁贴合。翼板110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能够使得移动架105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
[0024]具体的,灭菌装置本体201的内腔中安装有分流板203,分流板203位于管道111的
下方,且其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流孔206。藻液进入到灭菌装置本体201的内腔中后在分流板203的作用下进行分撒和停留,能够延长第一紫外灭菌灯的有效作用时间。
[0025]具体的,为了避免藻液直接通过过流孔206而落入下方,分流板203呈倒“V”形状,能够使得藻液能更充分地蔓延到分流板203的两侧,增大流动面积。
[0026]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灭菌效果,分流板203的下方安装有第二紫外灭菌灯204。
[0027]具体的,为了提高第二紫外灭菌灯204的灭菌效果,第二紫外灭菌灯204呈螺旋状。
[0028]具体的,为了方便出料,灭菌装置本体201内腔中,位于第二紫外灭菌灯204的下方安装有出料装置3,出料装置3包括固接于灭菌装置本体201外壁的第二电机301,第二电机30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转轴302,第二转轴302上安装有螺旋状送料叶片303;灭菌装置本体201与第二电机301相对的侧壁上连通有出料口205。
[0029]本技术工作原理:
[0030]工作时,开启第一电机、第一紫外灭菌灯202、第二紫外灭菌灯204和第二电机301。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106转动,从而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生红球藻的高效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间歇加料装置(1)和灭菌装置(2),所述自动间歇加料装置(1)包括加料装置本体(101),加料装置本体(101)的顶部通过弧形开口(112)与下料仓(102)连通,下料仓(102)的顶部通过输料管(103)与外部的物料存储罐连通;下料仓(102)内部设有下料球(104);加料装置本体(101)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安装在加料装置本体(101)内腔中的第一转轴(106)连接;第一转轴(106)上连接有第一连杆(107),第一连杆(107)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08),第二连杆(108)的一端铰接有移动架(105),移动架(105)的侧壁与加料装置本体(101)的内壁贴合;移动架(105)的顶部设有凸块(109),当第二连杆(108)转动到第一连杆(107)正上方竖直位置时,凸块(109)刚好将下料球(104)顶至下料仓(102)的顶部;加料装置本体(101)的侧壁通过管道(111)与灭菌装置(2)的灭菌装置本体(201)连通,灭菌装置本体(20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紫外灭菌灯(2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的高效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功
申请(专利权)人:成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