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10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涉及升降移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升降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移动升降组件的顶部与移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升降组件包括底板和移动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与移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铰支座,所述铰支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扶手,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移动板来使整个设备能够在平底上进行移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铰支座来调节扶手的倾斜角度,从而达到一个更加省力的效果,并且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丝杆的旋转,使控制块一带动底板进行上下移动,移动的过程中滑轨与控制块二既能够保证上下移动时的垂直度。制块二既能够保证上下移动时的垂直度。制块二既能够保证上下移动时的垂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升降移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便于移动、装卸的装置或设备在很多行业都有普遍需求,例如:应急发电机组、变电站、储能站、通信基站、应急监测站、流动服务站等,这些用于应急和流动转场使用的装置或设备经常发生搬运或小范围移动。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17102917U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一人可以轻松操作整体装置节约时间,操作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方便快捷免去外界工具的使用,降低成本。
[0004]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一定的缺点,在进行升降的过程中不能够保证升降板不会在装载重物后不产生晃动,无法保证在升降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而且在将物体升至一定高度后无法通过推行移动的放置将物体放置在需要摆放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包括移动升降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移动升降组件的顶部与移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升降组件包括底板和移动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与移动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铰支座,所述铰支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扶手,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板,所述护板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控制块二,所述控制块二的侧面与底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组件包括L型底板,所述L型底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L型底板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L型底板的顶部开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的内部旋转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齿轮,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的表面与齿轮的表面啮合。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柱的内侧开设有活动腔,所述移动柱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且位于活动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丝杆。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丝杆的表面且位于活动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控制块一,所述控制块一的侧面与底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形板的侧面活动安装有定向转轴,所述定向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挡板。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外侧活动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且位于固定件的内侧活动连接有双向螺杆。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表面且位于双向螺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固定夹板。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4]1、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通过移动板来使整个设备能够在平底上进行移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铰支座来调节扶手的倾斜角度,从而达到一个更加省力的效果,并且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丝杆的旋转,使控制块一带动底板进行上下移动,移动的过程中滑轨与控制块二既能够保证上下移动时的垂直度,又能够保证丝杆在旋转过程中控制块一与底板不会同步进行旋转,从而达到一个上下移动的效果,将底板上需要进行运输的物体顺利地运往高处。
[0015]2、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将需要转移的物体放置在凹形板内部,旋转电机带动双向螺杆旋转,让两组固定夹板随着旋转的方向在导向杆上向中心平移,从而将需要转移的物件进行夹持固定,之后定向转轴转动九十度使挡板将凹形板的开口处进行封堵,避免在运输移动的过程中物体掉落,保证物体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当底板带动L型底板上升后,启动电动推杆推动凹形板使其底部的齿板在齿轮的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将凹形板上固定的物体推入高度需要摆放的位置,这样能够使物体处于高空状态时也能够通过平行移动的方式,让其存在一定高度的情况下进入较高的摆放位置,这时人工辅助则能够将运输转移的物体进行安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移动升降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移动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0020]图中:1、移动升降组件;11、移动板;12、铰支座;13、扶手;14、护板;15、底板;16、移动柱;17、驱动电机;18、丝杆;19、控制块一;110、滑槽;111、滑轨;112、控制块二;113、活动腔;2、移动组件;21、L型底板;22、电动推杆;23、移动腔;24、转轴;25、齿轮;26、凹形板;27、齿板;28、定向转轴;29、挡板;210、固定件;211、双向螺杆;212、旋转电机;213、导向杆;214、固定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包括移动升降组件1和移动组件2,移动升降组件1的顶部与移动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移动升降组件1包括底板15和移动板11,底板15的顶部与移动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移动板1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铰支座12,铰支座1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扶手13,移动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板14,
护板14的内侧开设有滑槽110,滑槽1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轨111,滑轨11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控制块二112,控制块二112的侧面与底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移动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6,移动组件2包括L型底板21,L型底板21的底部与底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L型底板21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电动推杆22,L型底板21的顶部开设有移动腔23,移动腔23的内部旋转连接有转轴24,转轴2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齿轮25,电动推杆22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凹形板26,凹形板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板27,齿板27的表面与齿轮25的表面啮合。
[00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组件2来对需要搬运转移的物品进行固定夹持,之后通过移动升降组件1将物品移动到需要摆放的位置,当摆放位置较高时也能够安全稳定地将其举起,之后通过移动组件2来将物品在处于一定高度的状态下平行的推入需要摆放的位置。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移动柱16的内侧开设有活动腔113,移动柱16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且位于活动腔11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丝杆18,丝杆18的表面且位于活动腔1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可自行升降移动的装置,包括移动升降组件(1)和移动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升降组件(1)的顶部与移动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升降组件(1)包括底板(15)和移动板(11),所述底板(15)的顶部与移动组件(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铰支座(12),所述铰支座(1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扶手(13),所述移动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板(14),所述护板(14)的内侧开设有滑槽(110),所述滑槽(1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轨(111),所述滑轨(11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控制块二(112),所述控制块二(112)的侧面与底板(1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柱(16);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L型底板(21),所述L型底板(21)的底部与底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L型底板(21)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电动推杆(22),所述L型底板(21)的顶部开设有移动腔(23),所述移动腔(23)的内部旋转连接有转轴(24),所述转轴(2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齿轮(25),所述电动推杆(22)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凹形板(26),所述凹形板(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板(27),所述齿板(27)的表面与齿轮(25)的表面啮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平胡夏闽岳健广杨建明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镁建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