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冷轧钢板、高强度镀覆钢板、高强度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高强度镀覆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汽车部件技术

技术编号:380590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伸强度(TS)为980MPa以上且兼具优异的延展性、拉伸凸缘性和弯曲性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高强度冷轧钢板具有以下成分组成和钢组织,所述成分组成为含有C、Si、Mn、P、S、N、Al、Ti、Nb及B,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满足[mol%N]/[mol%Ti]<1;所述钢组织为铁素体:以面积率计30%~60%,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以面积率合计35%~65%,淬火马氏体:以面积率计15%以下,残余奥氏体:以面积率计1%~10%,具有0.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强度冷轧钢板、高强度镀覆钢板、高强度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高强度镀覆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汽车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强度冷轧钢板、高强度镀覆钢板、高强度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高强度镀覆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汽车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兼顾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和由轻量化带来的低油耗,需要高强度钢板。此外,为了使冲压加工的成型性良好,需要兼具优异的延展性、拉伸凸缘性、弯曲性的汽车钢板。
[0003]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且延展性和弯曲性优异的高强度冷轧钢板。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延展性与拉伸凸缘性均衡优异的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389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643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考虑拉伸凸缘性。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考虑弯曲性。由此,不存在综合满足强度、延展性、拉伸凸缘性和弯曲性的钢板。
[0009]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进行的,所以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拉伸强度(TS)为980MPa以上的且兼具优异的延展性、拉伸凸缘性和弯曲性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10]应予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高强度是指根据JIS Z2201标准测定的拉伸强度TS为980MPa以上。
[0011]另外,伸长优异是指根据JIS Z2201标准测定的伸长率El为12%以上。
[0012]另外,拉伸凸缘性优异是指根据JIS Z2256标准测定的拉伸凸缘性的指标扩孔率(λ)的值为40%以上。
[0013]另外,弯曲性优异是指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标准VDA328

100测定的VDA弯曲角度为90
°
以上。
[0014]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的课题,经过反复深入研究,结果得到了以下见解。
[0015](1)当含Mn钢板在铁素体与奥氏体的两相区内进行退火时,会产生元素分配(Mn分配),即铁素体相中Mn的浓度降低,而奥氏体相中Mn的浓度升高。
[0016](2)当将上述产生了Mn分配的钢板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时,奥氏体以低Mn浓度的铁素体为核,发生新的铁素体相变。由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而新产生的铁素体中的Mn浓度保持了相变前奥氏体中的Mn浓度,因而形成了高Mn浓度的铁素体。
[0017](3)高Mn浓度的铁素体比低Mn浓度的铁素体还硬。由于硬质铁素体夹在低Mn浓度的软质铁素体与硬质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之间,具有减少软质相(高Mn浓度的铁素体)与硬
质相(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之间硬度差的效果。其结果,提高了高强度冷轧钢板的拉伸凸缘性。
[0018](4)低Mn浓度铁素体的弥散分布,可以有效提高弯曲性。
[0019]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见解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的要旨组成如下。
[0020][1]一种高强度冷轧钢板,具有如下的成分组成和钢组织:所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6%~0.15%、Si:0.10%~1.8%、Mn:2.00%~3.50%、P:0.050%以下、S:0.0050%以下、N:0.0060%以下、Al:0.010%~1.0%、Ti:0.005%~0.075%、Nb:0.005%~0.075%以及B:0.0002%~0.0040%,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满足[mol%N]/[mol%Ti]<1,
[0021]所述钢组织中,铁素体:以面积率计30%~60%以下、回火马氏体以及贝氏体:以面积率合计35%~65%以下、淬火马氏体:以面积率计15%以下、残余奥氏体:以面积率计1%~10%,具有0.8
×
[%Mn]以下Mn浓度的低Mn浓度铁素体的面积率为5%~40%、(上述铁素体的面积率)-(上述低Mn铁素体的面积率):10%以上、其余组织:以面积率计小于3%,另外,上述低Mn铁素体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
[0022]其中,[mol%N]及[mol%Ti]分别表示钢中N及Ti的含量(mol%),[%Mn]表示钢中Mn的含量(质量%)。
[0023][2]根据上述[1]所述的高强度冷轧钢板,上述成分组成进一步以质量%计含有选自V:0.200%以下、Cr:0.20%以下、Mo:0.20%以下、Cu:0.30%以下、Ni:0.30%以下、Sb:0.100%以下、Sn:0.100%以下、Ca:0.0050%以下、Mg:0.0050%以下、REM:0.0050%以下、Ta:0.100%以下、W:0.500%以下、Zr:0.0200%以下以及Co:0.100%以下中的至少1种。
[0024][3]一种高强度镀覆钢板,在上述[1]或[2]所述的高强度冷轧钢板上至少单面具有镀层。
[0025][4]一种高强度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对具有上述[1]或[2]所述成分组成的钢坯实施热轧,制成热轧板,
[0026]对上述热轧板实施酸洗,
[0027]对酸洗后的上述热轧板实施冷轧,制成冷轧板,
[0028]接着,进行如下的第一加热工序:将上述冷轧板加热至Ac1点~(Ac3点-50℃)的第一加热温度,在Ac1点~(Ac3点-50℃)的第一加热温度区间内保持10s以上,
[0029]接着,进行如下的第二加热工序:将上述冷轧板以10℃/s以上的升温速度加热至(上述第一加热温度+20℃)以上且小于Ac3点的第二加热温度,在(上述第一加热温度+20℃)以上且小于Ac3点的第二加热温度区间内保持5s~60s,
[0030]接着,进行如下的第一冷却工序:将上述冷轧板以10℃/s以上的第一冷却速度冷却至500℃以下且大于Ms点的第一冷却停止温度后,在该第一冷却停止温度下保持10s~60s,或者以小于10℃/s的第三冷却速度由该第一冷却停止温度冷却10s~60s至大于Ms点,
[0031]接着,进行如下的第二冷却工序:将上述冷轧板以10℃/s以上的第二冷却速度冷却至(Ms点-100℃)~100℃的第二冷却停止温度,
[0032]接着,进行如下的再加热工序:将上述冷轧板再次加热至上述第二冷却停止温度~450℃的再加热温度区间内保持10s~1800s。
[0033][5]一种高强度镀覆钢板的制造方法,在上述[4]所述的再加热工序后,对上述高
强度冷轧钢板实施镀覆处理,从而得到高强度镀覆钢板。
[0034][6]一种汽车部件,至少部分使用上述[1]或[2]所述的高强度冷轧钢板。
[0035][7]一种汽车部件,至少部分使用上述[3]所述的高强度镀覆钢板。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9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且兼具优异延展性、拉伸凸缘性和弯曲性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高强度冷轧钢板,具有如下的成分组成和钢组织:所述成分组成为以质量%计含有C:0.06%~0.15%、Si:0.10%~1.8%、Mn:2.00%~3.50%、P:0.050%以下、S:0.0050%以下、N:0.0060%以下、Al:0.010%~1.0%、Ti:0.005%~0.075%、Nb:0.005%~0.075%以及B:0.0002%~0.0040%,剩余部分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并且,满足[mol%N]/[mol%Ti]<1,所述钢组织为铁素体:以面积率计30%~60%、回火马氏体和贝氏体:以面积率计合计35%~65%、淬火马氏体:以面积率计15%以下、残余奥氏体:以面积率计1%~10%,并且,具有0.8
×
[%Mn]以下Mn浓度的低Mn铁素体的面积率为5%~40%,(所述铁素体面积率)-(所述低Mn铁素体面积率):10%以上,其余组织:以面积率计小于3%,并且,所述低Mn铁素体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其中,[mol%N]和[mol%Ti]分别表示N和Ti的钢中含量(mol%),[%Mn]表示Mn的钢中含量(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冷轧钢板,其中,所述成分组成进一步以质量%计含有选自V:0.200%以下、Cr:0.20%以下、Mo:0.20%以下、Cu:0.30%以下、Ni:0.30%以下、Sb:0.100%以下、Sn:0.100%以下、Ca:0.0050%以下、Mg:0.0050%以下、REM:0.0050%以下、Ta:0.100%以下、W:0.500%以下、Zr:0.0200%以下以及Co:0.100%以下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裕二多田雅毅田路勇树小峯慎介小幡美绘木俣雄介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