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露天煤矿降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61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1
一种露天煤矿降尘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工程技术领域,固定箱分别设于水箱的顶部,后侧的固定箱固定在水箱的顶部,前侧的两个固定箱活动设于水箱顶部;固定箱为向上敞口式结构;移动机构分别设于固定箱内;一号水管分别设于固定箱内,一号水管与移动机构连接;一号水管为“L”形结构;雾化喷头分别与一号水管的后端贯通连接;形成弧形喷洒范围,使得除尘效果更好,且在不使用时能够收起,不占用空间;使得雾化喷头在喷洒时能够移动,水雾喷洒更加均匀。匀。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露天煤矿降尘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露天煤矿降尘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露天开采的时候需要喷水进行降尘,当前使用的降尘设备一般是呈直线喷洒,除尘范围有限,且两个喷头之间留有空隙,造成喷洒不均匀,为此,现提出一种露天煤矿降尘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露天煤矿降尘设备,形成弧形喷洒范围,使得除尘效果更好,且在不使用时能够收起,不占用空间;使得雾化喷头在喷洒时能够移动,水雾喷洒更加均匀。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水箱和万向轮;水箱底部四角均设有万向轮;水箱的左侧壁上部开设有注水孔;
[0005]它还包含:
[0006]固定箱,所述的固定箱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于水箱的顶部,后侧的固定箱固定在水箱的顶部,前侧的两个固定箱活动设于水箱顶部;固定箱为向上敞口式结构;
[0007]移动机构,所述的移动机构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设于固定箱内;
[0008]一号水管,所述的一号水管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设于固定箱内,一号水管与移动机构连接;一号水管为“L”形结构;
[0009]雾化喷头,所述的雾化喷头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与一号水管的后端贯通连接;
[0010]一号软管,所述的一号软管与一号水管的底部贯通连接;
[0011]二号水管,所述的二号水管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与一号软管的底部贯通设置,二号水管的另一端穿设在固定箱的前侧壁上;
[0012]三号水管,所述的三号水管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于固定箱的前侧,三号水管与二号水管贯穿设置;
[0013]水泵,所述的水泵固定在水箱的顶部,水泵与外部电源连接;水泵的进水端通过连通的水管伸设在水箱底部;
[0014]四号水管,所述的四号水管为“T”形结构,四号水管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
[0015]二号软管,所述的二号软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四号水管的两端贯穿连接,两个二号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前侧的两个三号水管的中间贯穿连接;
[0016]五号水管,所述的五号水管与四号水管贯穿连接,五号水管与后侧的三号水管贯穿连接;
[0017]旋转板,所述的旋转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前端分别与前侧两个固定箱的底部固定;
[0018]一号电机,所述的一号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旋转板的后侧上方,一号电
机与外部电源连接,一号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与旋转板穿设固定后,通过轴承旋接在水箱的顶板上;一号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水箱上。
[0019]优选地,所述的移动机构均包含:
[0020]二号电机,所述的二号电机固定在固定箱的右侧壁上,二号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
[0021]螺杆,所述的螺杆设于固定箱内,螺杆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固定箱的左内侧壁旋接,螺杆的右端通过轴承旋接穿过固定箱的右侧壁后,与二号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0022]移动块,所述的移动块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通过螺纹旋接套设在螺杆上;一号水管穿设在移动块上;
[0023]滚轮,所述的滚轮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活动嵌设在移动块的前后上下,滚轮抵设在固定箱的侧壁上;滚轮通过轴和轴承旋接在移动块内。
[0024]优选地,水箱的四周壁上均固定有弧杆。
[0025]优选地,注水孔上堵设有盖体,且盖体通过合页与注水孔环壁旋接;盖体的外侧壁上通过轴和轴承与把手的前侧旋接,把手为“C”形结构;水箱的左侧壁上固定有限位杆,限位杆设于盖体后侧,把手的后侧嵌设在限位杆上。
[0026]优选地,水箱的顶板后侧左右均开设有旋转槽,旋转板设于旋转槽内。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露天煤矿降尘设备,形成弧形喷洒范围,使得除尘效果更好,且在不使用时能够收起,不占用空间;使得雾化喷头在喷洒时能够移动,水雾喷洒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技术的东南等轴测视图。
[0030]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31]图3是本技术中固定箱内部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技术的东北等轴测视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水箱1、注水孔1

1、旋转槽1

2、万向轮2、固定箱3、移动机构4、二号电机4

1、螺杆4

2、移动块4

3、滚轮4

4、一号水管5、雾化喷头6、一号软管7、二号水管8、三号水管9、水泵10、四号水管11、二号软管12、五号水管13、旋转板14、一号电机15、弧杆16、盖体17、把手18、限位杆19。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6]实施例1:
[0037]请参阅图1

4,本实施例1包含水箱1和万向轮2;水箱1底部四角均设有万向轮2;水箱1的左侧壁上部开设有注水孔1

1;
[0038]它还包含:
[0039]固定箱3,所述的固定箱3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于水箱1的顶部,后侧的固定箱3固定在水箱1的顶部,前侧的两个固定箱3活动设于水箱1顶部;固定箱3为向上敞口式结构;
[0040]移动机构4,所述的移动机构4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设于固定箱3内;
[0041]一号水管5,所述的一号水管5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设于固定箱3内,一号水管5与移动机构4连接;一号水管5为“L”形结构;
[0042]雾化喷头6,所述的雾化喷头6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与一号水管5的后端贯通连接;
[0043]一号软管7,所述的一号软管7与一号水管5的底部贯通连接;
[0044]二号水管8,所述的二号水管8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与一号软管7的底部贯通设置,二号水管8的另一端穿设在固定箱3的前侧壁上;
[0045]三号水管9,所述的三号水管9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于固定箱3的前侧,三号水管9与二号水管8贯穿设置;
[0046]水泵10,所述的水泵10通过螺栓固定在水箱1的顶部,水泵10与外部电源连接,水泵10的具体使用型号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并使用的;水泵10的进水端通过连通的水管伸设在水箱1底部;
[0047]四号水管11,所述的四号水管11为“T”形结构,四号水管11与水泵10的出水端连接;
[0048]二号软管12,所述的二号软管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露天煤矿降尘设备,它包含水箱(1)和万向轮(2);水箱(1)底部四角均设有万向轮(2);水箱(1)的左侧壁上部开设有注水孔(1

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固定箱(3),所述的固定箱(3)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于水箱(1)的顶部,后侧的固定箱(3)固定在水箱(1)的顶部,前侧的两个固定箱(3)活动设于水箱(1)顶部;固定箱(3)为向上敞口式结构;移动机构(4),所述的移动机构(4)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设于固定箱(3)内;一号水管(5),所述的一号水管(5)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设于固定箱(3)内,一号水管(5)与移动机构(4)连接;一号水管(5)为“L”形结构;雾化喷头(6),所述的雾化喷头(6)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与一号水管(5)的后端贯通连接;一号软管(7),所述的一号软管(7)与一号水管(5)的底部贯通连接;二号水管(8),所述的二号水管(8)的数量为数个,且分别与一号软管(7)的底部贯通设置,二号水管(8)的另一端穿设在固定箱(3)的前侧壁上;三号水管(9),所述的三号水管(9)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于固定箱(3)的前侧,三号水管(9)与二号水管(8)贯穿设置;水泵(10),所述的水泵(10)固定在水箱(1)的顶部,水泵(10)与外部电源连接;水泵(10)的进水端通过连通的水管伸设在水箱(1)底部;四号水管(11),所述的四号水管(11)为“T”形结构,四号水管(11)与水泵(10)的出水端连接;二号软管(12),所述的二号软管(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四号水管(11)的两端贯穿连接,两个二号水管(8)的另一端分别与前侧的两个三号水管(9)的中间贯穿连接;五号水管(13),所述的五号水管(13)与四号水管(11)贯穿连接,五号水管(13)与后侧的三号水管(9)贯穿连接;旋转板(14),所述的旋转板(14)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前端分别与前侧两个固定箱(3)的底部固定;一号电机(15),所述的一号电机(1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旋转板(14)的后侧上方,一号电机(15)与外部电源连接,一号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轴与旋转板(14)穿设固定后,通过轴承旋接在水箱(1)的顶板上;一号电机(15)通过支架固定在水箱(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煤矿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磊
申请(专利权)人:扎鲁特旗扎哈淖尔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