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560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储能控制模块和井道框架温度调控模块。储能控制模块包括供电监听单元、储能单元、充电控制单元、电量感知单元、充电选择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储能控制模块将电梯余能通过储能单元以电能的形式进行存储,充电控制单元和充电选择单元为井道框架温度调控模块提供自适应的供电方式。井道框架温度调控模块包括管道循环模块、热量运载模块、介质控制模块、散热模块及换热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储能控制模块为井道框架温度调控模块供电,将电梯余能进行存储,井道框架温度调控模块具有调节井道框架内部温度的功能,从而为加装电梯井道提供了一种节能的温控解决方案。决方案。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存储和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加装电梯井道的一种常见结构是钢结构井道,这类井道一般位于建筑外侧,井道内的温度,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夏季,钢结构井道受到太阳照射,会使得井道内部温度上升,上升的温度不仅会使用户体验感下降,也会加快电梯运行部件的老化,影响电梯安全运行。促进电梯井道内的空气流动来降低井道内部的温度,已有相应的专利解决此类问题,如加装电梯井道的通风装置(CN213146845U、CN215983013U),以及通过液冷对井道进行温度控制的装置(CN114785050A)等。然而,现有电梯井道温控装置除了结构较复杂外,均全部采用市政电网的电源供电,其能源消耗较高。
[0003]此外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轿厢处于轻载上行(轿厢重量小于对重重量)、重载下行(轿厢重量大于对重重量)或制动工况时,曳引机会处于发电状态,产生不稳定电流。目前,大多数的运行电梯对该部分电能并没有合理利用,而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控制模块和井道框架温度调控模块,储能控制模块为井道框架温度调控模块供电,储能控制模块连接有电网电源和电梯余能,所述储能控制模块包括供电监听单元、储能单元、充电控制单元、电量感知单元、充电选择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所述井道框架温度调控模块包括管道循环模块、热量运载模块、介质控制模块、散热模块及换热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监听单元的功能特征是监听电梯是否产生电能;所述储能单元的功能特征是储存电梯余能或者是电网电能;所述充电控制单元与充电选择单元共同完成的功能是,当储能单元电量不足的情况下,选择电梯余能或者是电网电源给储能单元充电;所述充电控制单元与电量感知单元共同完成的功能是,实时监测储能单元中剩余电量;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用于监测井道框架内部温度,以及根据设定温度控制井道框架温度调控模块的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感知单元与充电选择单元二者在功能上相互辅助,充电选择单元根据电量感知单元的信号决定是否进行充电,以及选择不同充电方式给储能单元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块设置在加装电梯井道框架基坑底部;散热模块镶嵌在井道框架玻璃幕墙上,散热模块具有散热鳍片和散热风扇;介质控制模块设置在加装电梯井道框架与建筑连接处;热量运载模块是吸收井道框架内部热量的物质,在管道循环模块中循环;管道循环模块是模块化的,镶嵌在加装电梯井道框架四周且与井道框架嵌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循环模块的功能特征是阻挡井道框架外界热量和吸收井道框架内部的热量;所述热量运载模块功能特征是吸收井道框架内部热量和运输热量;所述介质控制模块的功能特征是为热量运载模块提供动力;所述散热模块的功能特征是将热量全部排出井道外部;所述换热模块是热量转移的场所。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量运载模块在管道循环模块、换热模块和散热模块中不断循环;所述散热模块具有释放热量的空间,携带热量的介质在所述空间可释放热量并排出井道;所述换热模块采用内外层铜制换热器,外层是热量运载模块经过的场所,内层流有吸热快且容易汽化的物质,热量运载模块经过外层时,与内层的吸热物质发生热传导,从而使得热量发生转移。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混合式电源的电梯井道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循环模块出口与换热模块入口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刚王亚明程振波张侠张元鸣徐雪松刘文超胥文明陈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