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射流点火组件、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及燃烧组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5316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射流点火组件、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及燃烧组织方法。射流点火组件包括辅助喷油器、火花塞和射流室,射流室包括相互连通的射流室主体和射流通道,射流通道的内径小于射流室主体的内径,射流通道底部设有用于与主燃室连通的射流喷孔,辅助喷油器与射流室主体连通,火花塞的电极一端位于射流室主体内。点火过程中,射流通道一方面可以加速射流室内部燃气的喷射速度,射流通道的加速作用在发动机高负荷条件下使射流室内部的燃烧状态从爆燃至爆轰的转变,提高射流速度;另一方面,狭长的射流通道可以使通道内部的湍流涡尺度降低、混合气分布更加均匀,降低射流室内部流场及浓度场不均匀性对射流火焰发展的影响,从而使各向射流更为均匀。射流更为均匀。射流更为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流点火组件、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及燃烧组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
,尤其涉及一种射流点火组件、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及燃烧组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汽车行业而言,车辆的排放成为了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为了实现节能减排,车辆的电气水平逐渐提高,电动汽车的比例逐渐提高。然而,从能源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汽车行业的动力能源势必要来源多样化。因此,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车辆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车辆动力的主流。具对传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而言,混动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这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0003]从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的角度,可以采用稀燃方式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以及采用新型的零碳燃料,如氢气、氨气等,实现内燃机的零碳排放。采用稀燃方式,混合气的可燃性恶化,为了实现混合气高效燃烧,点火能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采用零碳燃料方式而言,相比于氢气,氨气的存、储、运更加安全,而且氨气是氢气的高效载体,具有更大的推广及应用潜力。因此,氨气也被成为氢气的“2.0”时代。但是,氨气的可燃性差、火焰传播速度慢,导致发动机的燃烧等容度差,不利于发动机热效率的提升。为了实现氨气高效的燃烧,势必要采用高能的点火方式。
[0004]相比于传统的火花点火,射流点火是一种高能、可靠的点火方式。通过多束射流诱导多火焰面传播,加速缸内燃烧提高燃烧的等容度。此外,射流的高能有助于实现氨气的可靠点火。因此,基于射流点火,如何组织发动机缸内更加高效和清洁的燃烧是高效氨气发动机研发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射流点火组件、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及燃烧组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缸内燃烧不完全的技术缺陷,使燃料在缸内燃烧更加完全、充分。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射流点火组件,包括辅助喷油器、火花塞和射流室,所述射流室包括相互连通的射流室主体和射流通道,所述射流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射流室主体的内径,所述射流通道底部设有用于与主燃室连通的射流喷孔,所述辅助喷油器与所述射流室主体连通,所述火花塞的电极一端位于所述射流室主体内。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组件,所述辅助喷油器为单孔喷油器,所述辅助喷油器喷油雾的方向对准所述射流室主体与所述射流通道连接的台阶处。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组件,所述射流通道的内径与长度之比小于0.2。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包括:
[0010]缸套,所述缸套内部形成有主燃室,所述主燃室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活塞;
[0011]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燃室连通,所述进气道上设有第一进气道喷油器和第二进气道喷油器;
[0012]缸盖,所述缸盖盖合于所述缸套的端口;
[0013]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射流点火组件,所述射流点火组件设置在所述缸盖上,所述射流喷孔与所述主燃室连通。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燃烧系统,所述射流室主体、射流通道和所述主燃室三者同轴设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燃烧系统,所述射流室的体积为所述主燃室体积的3%~7%。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燃烧系统,所述射流喷孔面积与所述射流室体积的数值之比为0.03~0.05。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当所述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所述射流喷孔的射流落点与所述活塞上表面圆心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主燃室半径的1/3~1/2。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燃烧组织方法,所述燃烧组织方法基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包括:
[0019]射流点火燃烧阶段:所述辅助喷油器向所述射流室主体内喷油,油雾经过所述射流室主体与所述射流通道连接的台阶处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油雾在所述火花塞的电极附近形成局部浓区,另一部分油雾进入所述射流通道内;
[0020]燃烧放热阶段:进气冲程中,当仅使用化石燃料时,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道喷油器向所述主燃室内喷入化石燃料;当同时使用化石燃料和氨气燃料时,先通过所述第一进气道喷油器向所述主燃室内喷入化石燃料,再通过所述第二进气道喷油器向所述主燃室内喷入氨气燃料,使得氨气燃料包裹在醇类燃料或化石燃料的氛围中,氨气燃料聚集于所述主燃室的中心;
[0021]末端自燃阶段:采用进气道喷射方式,提前喷射时刻使燃油在所述进气道内蒸发。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烧组织方法,所述化石燃料中掺杂有醇类燃料,醇类燃料的体积比为20%~50%。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组件,通过将射流室设置成相互连通的射流室主体和射流通道,射流通道的内径小于射流室主体的内径,在进行点火过程中,狭长射流通道一方面可以加速射流室内部燃气喷射的速度,狭长射流通道的加速作用在发动机高负荷条件下使射流室内部的燃烧状态从爆燃至爆轰的转变,提高射流的速度;另一方面,狭长的射流通道可以使通道内部的湍流涡尺度降低、混合气分布更加均匀,降低射流室内部流场及浓度场不均匀性对射流火焰发展的影响,从而使各向射流更为均匀;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及燃烧组织方法,通过射流点火组件进行点火操作,能够有助于实现氨气的可靠点火;并且通过控制进气过程中,化石燃料和氨气燃料的喷射时序,使缸内混合气在近壁末端处以化石燃料(活性燃料)为主,而氨气燃料聚集于气缸中心,这样使混合气使末端气体的可燃性增强,提高燃烧效率,避免缸内燃烧中由于近壁处由于散热损失强烈导致的氨气不完全燃烧,降低氨气的排放。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
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组件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组件点火时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组件点火时油雾的分布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烧组织方法的燃烧组织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辅助喷油器;2、火花塞;3、射流室;301、射流室主体;302、射流通道;4、缸套;5、主燃室;6、活塞;7、进气道;8、第一进气道喷油器;9、第二进气道喷油器;10、局部浓区;11、射流主导的燃烧区;12、火焰速度主导的燃烧区;13、末端自燃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流点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喷油器、火花塞和射流室,所述射流室包括相互连通的射流室主体和射流通道,所述射流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射流室主体的内径,所述射流通道底部设有用于与主燃室连通的射流喷孔,所述辅助喷油器与所述射流室主体连通,所述火花塞的电极一端位于所述射流室主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点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喷油器为单孔喷油器,所述辅助喷油器喷油雾的方向对准所述射流室主体与所述射流通道连接的台阶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点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通道的内径与长度之比小于0.2。4.一种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套,所述缸套内部形成有主燃室,所述主燃室内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活塞;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燃室连通,所述进气道上设有第一进气道喷油器和第二进气道喷油器;缸盖,所述缸盖盖合于所述缸套的端口;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射流点火组件,所述射流点火组件设置在所述缸盖上,所述射流喷孔与所述主燃室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室主体、射流通道和所述主燃室三者同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室的体积为所述主燃室体积的3%~5%。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赵自庆刘尚蔡开源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