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进风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519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7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进风系统及车辆。空调进风系统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循环进风口、内循环进风口和风门;所述风门包括主风门和辅助风门,均围绕同一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当所述主风门转动至共同开启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的第一位置时,所述辅助风门被配置为能够隔开所述壳体内的外循环进风路径和内循环进风路径。本申请提供的空调进风系统能够在外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进风口同时开启的情况下,利用辅助风门隔开壳体内的外循环进风路径和内循环进风路径,有效防止外循环的部分进风从内循环进风口窜出,大大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大大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大大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进风系统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进风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空调的进风模式有三种,内循环进风模式、外循环进风模式以及内循环进风和外循环进风的混合进风模式。在混合进风模式下,由于外循环侧的风压高于内循环风侧的风压,导致外循环部分进风会直接从内循环进风口窜出,并吹进乘客舱,大大降低了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进风系统及车辆,能够在混合进风模式下,防止外循环的部分进风从内循环进风口窜出。
[0004]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进风系统,包括:
[0006]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循环进风口、内循环进风口和风门;所述风门包括主风门和辅助风门,均围绕同一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当所述主风门转动至共同开启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的第一位置时,所述辅助风门被配置为能够隔开所述壳体内的外循环进风路径和内循环进风路径。
[0007]可选地,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相邻设置;当所述主风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主风门同时遮挡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靠近彼此的第一部分,同时开启远离彼此的第二部分,且所述辅助风门能够隔开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第二部分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的第二部分。
[0008]可选地,所述主风门包括支撑件和用于遮挡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的第一部分的弧形门板;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通过转动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门板相连;当所述主风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辅助风门与所述弧形门板相抵。
[0009]可选地,所述空调进风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空调滤芯;所述空调滤芯的进风侧与所述壳体共同围合成进风腔;所述外循环进风口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均与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空调滤芯的进风侧相抵。
[0010]可选地,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空调滤芯进风侧的中心区域相抵;所述支撑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转动件的轴向、且呈角度设置的两个支撑框架,所述弧形门板与所述两个支撑框架均相连。
[0011]可选地,所述主风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外侧边缘的密封件。
[0012]可选地,所述辅助风门为板形风门;当所述主风门转动至仅开启所述外循环进风口或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板形风门的延伸方向与外循环进风方向或内循环进风方向平行。
[0013]可选地,所述主风门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弧形门板向远离所述转动件的方向凸出的挡风凸台。
[0014]可选地,所述空调进风系统还包括内循环补偿进风口和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内循环补偿风门。
[0015]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空调进风系统。
[0016]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进风系统及车辆。该空调进风系统能够在外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进风口同时开启的情况下,利用辅助风门隔开壳体内的外循环进风路径和内循环进风路径,使外循环风和内循环风可以沿各自的进风路径独自流动,有效防止外循环的部分进风进入内循环进风路径中,并从内循环进风口窜出的情况发生,大大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此外,由于主风门和辅助风门均设置成围绕同一轴线转动,可以减少占用壳体内的安装空间,使空调进风系统的结构更紧凑。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进风系统在混合进风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进风系统在混合进风模式下的结构简图。
[0020]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进风系统在外循环进风模式下的结构简图。
[0021]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进风系统在内循环进风模式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为呈现本申请之构思,并不代表本申请构思下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呈现本申请构思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3]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或者物件,本申请中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0024]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进风系统,包括:壳体10、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外循环进风口11、内循环进风口12和风门。所述风门包括主风门13和辅助风门14,均围绕同一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当所述主风门13转动至共同开启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的第一位置时,所述辅助风门14被配置为能够隔开所述壳体10内的外循环进风路径和内循环进风路径。
[0025]当空调启动外循环进风和内循环进风的混合进风模式时,由于外循环进风口11和内循环进风口12会被同时开启,从外循环进风口11流进壳体10内的外循环风,很容易从内循环进风口12窜出并吹入车内。上述方案中的辅助风门14能够在外循环进风口11和内循环进风口12同时开启的情况下,隔开壳体10内的外循环进风路径和内循环进风路径,使外循环风和内循环风可以沿各自的进风路径独自流动,有效防止外循环的部分进风进入内循环进风路径中,并从内循环进风口12窜出的情况发生,大大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此外,由于主风门13和辅助风门14均设置成围绕同一轴线转动,可以减少占用壳体10内的安装空间,使空调进风系统的结构更紧凑。
[0026]需要说明的是,主风门13和辅助风门14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开启或关闭外循环进风口11、内循环进风口12即可。
[0027]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相邻设置。当所述主风门13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主风门13同时遮挡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靠近彼此的第一部分111,同时开启远离彼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外循环进风口(11)、内循环进风口(12)和风门;所述风门包括主风门(13)和辅助风门(14),均围绕同一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当所述主风门(13)转动至共同开启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的第一位置时,所述辅助风门(14)被配置为能够隔开所述壳体(10)内的外循环进风路径和内循环进风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相邻设置;当所述主风门(13)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主风门(13)同时遮挡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靠近彼此的第一部分(111),同时开启远离彼此的第二部分(112),且所述辅助风门(14)能够隔开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的第二部分(112)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的第二部分(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门(13)包括支撑件和用于遮挡所述外循环进风口(11)的第一部分(111)和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2)的第一部分(111)的弧形门板(132);所述支撑件的一端通过转动件(15)与所述壳体(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门板(132)相连;当所述主风门(13)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辅助风门(14)与所述弧形门板(132)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进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宏芳刘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