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惰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5186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惰轮结构,包括皮带轮(1)和轴芯(6),螺栓(5)从皮带轮(1)和轴芯(6)的内部穿过,在皮带轮(1)和轴芯(6)之间设置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盖(3)和第二防尘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尘盖(3)与第二防尘盖(4)为轴向非对称结构,且轴芯(6)、螺栓(5)与轴承(2)之间存在空隙(S);安装时不需要将螺栓拧紧直至与轴芯实现轴向抵接,直接通过外侧观察螺栓与轴承端面是否抵接即可以确定轴向是否安装到位,避免安装过松导致的轴承定位失效以及安装过紧导致的对轴承的损坏;为第一、第二防尘盖提供安装空间,便于第一防尘盖、第二防尘盖的固定安装。第二防尘盖的固定安装。第二防尘盖的固定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惰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装置组件的
,具体涉及一种惰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惰轮结构是安装于传动装置中两个传动件之间,仅实现转向改变但不改变传动比的中间结构,惰轮结构根据传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设置为齿轮结构、链轮结构、及皮带轮结构等多种类别。现有技术中用于皮带传动的惰轮结构,其往往将轴承内圈固定于发动机等位置,将轴承外圈与皮带轮固定,通过轴承结构实现惰轮结构的转动。
[0003]现有技术中的惰轮结构在使用时尚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1)为保证轴承内圈安装牢固,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轴芯和螺栓轴向抵接以为轴承内圈提供完整轴向支撑,例如可参见专利文献CN203309067U,在安装时需要拧紧螺栓使得轴芯端面与螺栓端面抵接,而轴芯端面与螺栓端面位于螺帽内部,安装时肉眼难以看清因此无法确定轴向是否安装到位并存在抵接,当安装未到位时螺纹连接过松会导致轴芯端面与螺栓端面之间存在间隙,轴承定位失效,工作时易产生轴向错位;而安装已到位时再继续拧紧螺栓则会因连接过紧会压迫轴承甚至损伤轴承;2)现有技术中,轴芯和螺栓设置为轴向抵接以为轴承内圈提供完整轴向支撑的结构,不便于防尘盖的固定安装;且现有的防尘盖结构仅能够实现防尘效果,无法实现辅助止挡定位的作用。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惰轮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惰轮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为:一种惰轮结构,包括皮带轮和轴芯,螺栓从皮带轮和轴芯的内部穿过,在皮带轮和轴芯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盖和第二防尘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尘盖和第二防尘盖为轴向非对称结构,且轴芯、螺栓与轴承之间存在空隙。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皮带轮包括固定连接的外轮和内轮,所述内轮的轴向尺寸小于所述外轮的轴向尺寸且内轮位于外轮的内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滚子,所述内圈固定于轴芯阶梯部与螺栓螺帽部之间形成的固定槽内部,且阶梯部、螺帽部与内圈之间存在空隙,所述外圈固定于内轮的安装槽内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防尘盖和第二防尘盖的轴向和径向均位于内轮的内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防尘盖和第二防尘盖与内轮内壁存在径向间隙,所述第一防尘盖和第二防尘盖与轴承端面存在轴向间隙。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防尘盖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轴承端面与螺栓之间且与两者紧贴,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弯折部固定连接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与轴承端面之间形成第一轴向间隙,第一延伸部与内轮之间形成第一径向间隙。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防尘盖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固定于轴承端面与轴芯之间且与两者紧贴,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弯折部固定连接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与轴承端面之间形成第二轴向间隙,第二延伸部与内轮之间形成第二径向间隙。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径向外缘与螺栓的径向外缘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径向外缘与轴芯的径向外缘的间距。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轴向间隙大于所述第二轴向间隙,所述第一径向间隙大于所述第二径向间隙。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延伸部平行,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一固定部及第一延伸部保持垂直;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二延伸部平行,所述第二弯折部与第二固定部及第二延伸部保持垂直。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的技术效果包括: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惰轮结构,将轴芯、螺栓与轴承之间设置为存在空隙,安装时不需要将螺栓拧紧直至与轴芯实现轴向抵接,直接通过外侧观察螺栓与轴承端面是否抵接即可以确定轴向是否安装到位,避免安装过松导致的轴承定位失效以及安装过紧导致的对轴承的损坏。
[0017]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惰轮结构,将轴芯、螺栓与轴承之间设置为存在空隙,为第一、第二防尘盖提供安装空间,便于第一防尘盖、第二防尘盖的固定安装。
[0018]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惰轮结构,通过将第一防尘盖和第二防尘盖设置为与内轮内壁存在径向间隙,将第一防尘盖和第二防尘盖设置为与轴承端面存在轴向间隙,便于安装防尘盖的同时,避免对轴承工作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径向间隙及轴向间隙实现气流流通,保持轴承内部压力稳定。
[0019]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惰轮结构,由于轴承与轴芯一端通过阶梯部同时实现径向和轴向定位,而轴承另一端仅通过螺帽部实现轴向定位,且轴承另一端螺栓的螺帽部由于装卸时易产生磨损因而更易导致产生径向变形或错动,因此通过将第一固定部的径向外缘与螺栓的径向外缘的间距设置为小于第二固定部的径向外缘与轴芯的径向外缘的间距,从而能够更贴近螺栓的螺帽部,在实现防尘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更早实现止挡定位作用。
[002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惰轮结构,通过将第一轴向间隙设置为大于第二轴向间隙,使得第一弯折部的轴向尺寸大于第二弯折部的轴向尺寸,以使得第一防尘盖拥有较厚的厚度能够在螺栓装卸时为螺帽部提供更好地径向止挡定位效果,而由于轴承与轴芯一端通过阶梯部同时实现径向和轴向定位,因此径向止挡定位需求相对较弱。
[002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惰轮结构,通过将第一径向间隙设置为大于第二径向间隙,从而使得第一延伸部更趋近轴承外圈内壁,一方面便于阻挡螺帽部在装卸时产生的碎屑灰尘进入轴承内部,另一方面也能提供更大的径向可变形空间,当第一防尘盖实现止挡定位作用时,避免其第一延伸部外端与轴承外圈内壁抵接进而损坏轴承。
附图说明
[0022]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正视图。
[0023]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剖视图。
[0024]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惰轮结构,包括皮带轮(1)和轴芯(6),螺栓(5)从皮带轮(1)和轴芯(6)的内部穿过,在皮带轮(1)和轴芯(6)之间设置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盖(3)和第二防尘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尘盖(3)与第二防尘盖(4)为轴向非对称结构,且轴芯(6)、螺栓(5)与轴承(2)之间存在空隙(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惰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轮(1)包括固定连接的外轮(11)和内轮(12),所述内轮(12)的轴向尺寸小于所述外轮(11)的轴向尺寸且内轮(12)位于外轮(1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惰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包括内圈、外圈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滚子,所述内圈固定于轴芯(6)阶梯部(61)与螺栓(5)螺帽部(51)之间形成的固定槽内部,且阶梯部(61)、螺帽部(51)与内圈之间存在空隙(S),所述外圈固定于内轮的安装槽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惰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尘盖(3)和第二防尘盖(4)的轴向和径向均位于内轮(12)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惰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尘盖(3)和第二防尘盖(4)与内轮内壁存在径向间隙,所述第一防尘盖(3)和第二防尘盖(4)与轴承(2)端面存在轴向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惰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尘盖(3)包括第一固定部(31),第一固定部(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尔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