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衰老产品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0490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5
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衰老产品中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技术领域。重组SOD酶融合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是将耐热性强的mPeSOD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衰老产品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衰老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可用于催化超氧阴离子与氢反应,产生氧气和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抗氧化剂,在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毒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SOD常以铜和锌、或锰、铁、或镍作为辅助因子的形式存在;几乎所有真核细胞的细胞内都含有带有铜和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

SOD,SOD1);几乎所有的线粒体和许多细菌(如大肠杆菌)均含有结合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SOD2),研究表明,SOD2可用来清除对皮肤造成损害的自由基,减少肌成纤维细胞的表型逆转来减少纤维化。
[0003]活性因子,包含三对二硫键(Cys6

Cys20,Cys14

Cys31,Cys33

Cys42),二硫键形成产生三个结构环,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刺激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根据Hang

Cheol Shin等人对活性因子定点突变研究,把L8S,I38C,D46C突变增加活性因子其自身热稳定性,与野生型活性因子相比圆二色(CD)相变温度Tm值从76℃提高到约87℃,可能与其增加了一二硫键有关,该突变体60℃处理5天,80%以上的突变体分子维持结构稳定(CD分析)。但增加二硫键会增加分子合成中正确折叠,形成活性高级结构的难度,在用大肠杆菌等表达过程中可能会引入包涵体。根据Mount C D及Song Yub Shin等人研究,活性因子的N端2

6位氨基酸或C端48

53位氨基酸删去对其与受体亲和力及促细胞生长活性无显著影响,在小鼠和人的尿液中也存在2

53,1

52,1

51.1

50氨基酸等结构。
[0004]然而无论是SOD还是活性因子,其稳定性较差,普遍存在耐高温性差、易降解等问题,影响其活性,限制其进一步的发展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其结构稳定,耐热性强,不易降解。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的制备方法,其易于操作性,可重复性强。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在制备抗衰老产品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包括:(a)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蛋白质;
[0010](b)在(a)限定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活性的由(a)衍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衍生物。
[0011]进一步地,所述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衍生物(b)包括由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a)的N端修饰多肽形成的末端修饰衍生物。
[0012]进一步地,所述末端修饰衍生物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0013]进一步地,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包括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片段和活性肽。
[0014]进一步地,所述超氧化物歧化酶片段由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SOD酶定点突变而成,所述定点突变包括:将所述SOD酶的第9位的天冬酰胺突变成丝氨酸,第15位的天冬酰胺突变成赖氨酸,第41位的脯氨酸突变成亮氨酸。
[0015]一种所述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将超氧化物歧化酶片段和活性肽构建融合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按照表达菌株的密码子优化后,人工合成cDNA;
[0017](2)将所述cDNA序列接入质粒中,得到重组质粒;
[0018](3)将所述重组质粒电转入感受态表达菌株中培养并诱导表达,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
[0019]进一步地,所述表达菌株为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的任一种。
[0020]进一步地,所述cDNA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5至7所示的任一种。
[0021]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cDNA的C端接上His tag。
[0022]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的应用,所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在制备抗衰老产品、皮肤治疗药品和医美产品中的应用。
[0023]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将耐热性强的SOD突变体(N9S,N15K,P41L)和活性因子融合表达,以SOD突变体作为伴体使活性因子具有耐高温和延缓降解的性能,提高稳定性,并各自发挥抗氧化、促愈合、抗衰老功效。
[002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的制备方法,其易于操作性,可重复性强,生产效率高。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的应用,融合多肽可刺激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修复受损组织,且抗氧化、抗衰老性能优异,在制备抗衰老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中SE多肽的表达纯化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9]实施例1
[0030]在NCBI数据库中搜索SOD相关基因组测序,clastalX的对比结果显示:XP_011023491.1和XP_011023492.1多肽序列完全相同,来源于同一基因座(LOC105124956);XP_011032547.1和XP_011032548.1多肽序列也完全相同,来自于同一基因座
(LOC105131320);而XP_011034389.1和XP_011021470.1两条[CuZn]SOD2

like与其他两条序列并不属于一类,差异较大。通过对比分析,挑选假定的PeSOD2转录变异体1(XP_011032547.1)的多肽序列为蓝本(命名为PeSOD2

1),以其为模板,氨基酸如SEQ ID NO:1所示,研究SOD高级结构和保守残基及其他植物耐热[CuZn]SOD序列,对其进行定点突变(N9S,N15K,P41L);所述定点突变具体为:将所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第9位的天冬酰胺(Asn)突变成丝氨酸(Ser),第15位的天冬酰胺(Asn)突变成赖氨酸(Lys),第41位的脯氨酸(Pro)突变成亮氨酸(Leu),命名为mPeSOD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其特征在于,包括:(a)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蛋白质;(b)在(a)限定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活性的由(a)衍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衍生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衍生物(b)包括由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a)的N端修饰多肽形成的末端修饰衍生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修饰衍生物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其特征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包括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片段和活性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氧化物歧化酶片段由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SOD酶定点突变而成,所述定点突变包括:将所述SOD酶的第9位的天冬酰胺突变成丝氨酸,第15位的天冬酰胺突变成赖氨酸,第41位的脯氨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张广献黄嘉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美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