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生竹类圃地微型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4833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丛生竹类圃地微型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具有地下茎的丛状小竹苗作为小型母株材料种植于苗圃地中繁殖新竹,待萌出的新竹的秆基长根后,将新竹与母株进行分离,然后新竹与母株继续在原地进行栽培繁殖,新竹长根且抽出侧枝时,将新竹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适用范围广,操作简易,成本低,效率高,是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竹类植物育苗的新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类的繁殖育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丛生竹类圃地微型快速 繁殖育苗的方法。
技术介绍
竹子是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根 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散生型、丛生型和混合型。竹子是重 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其生长快、用途广、可永续利用,具极佳的经济、社会、生 态等多功能效益,是进行可持续经营的理想植物。竹类植物难于开花结实,其造 林用苗一般无法釆用种子育苗方法。传统多数采用林移母竹、移鞭、竹秆扦插育 苗、竹枝扦插育苗等方法进行竹苗培育,但是上述各种方法的育苗与造林的成活 率均较低,而且种苗个体大操作难度大,并严格受到季节限制, 一年中可操作的 时段只有3-4月份,造成成本高、效率低,因此难于提供量大质优的竹苗满足大 面积造林的需要。竹子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为生产大量均一的小苗提供了一 条途径,但由于此方法应用于大多数竹种尤其是成年的优良竹种上丛芽增殖慢、 生根困难,效果差,目前的有效应用只限制在很少数的竹种上,且设备与操作技 术要求较高,成本亦较高,实际生产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 200410040564.4公开了一种竹子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该方法埋植竹秆主千枝梢 部分进行育苗,采用了多菌灵或淡盐水或生根粉溶液浸泡材料的方法解决成活率 低的问题,提高了育苗效率。此方法仍属于传统育苗方法的竹秆扦插育苗、竹枝 扦插育苗范畴,其缺点是成活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很大限制,如季节、操作过程 中材料的保水情况、圃地水份管理状况、竹种的遗传特性等,且需要大量使用已 有的合适的可用材料,而一般来说,要在合适的季节获得较大量合适材料的情况 目前在竹类植物中仍不多见,因而此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采用该方法育苗不受季节限制,操作简易,成本低、效率高,可极大地降低造林成本并提 高成活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丛生竹类植物圃地微型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具有地下 茎的丛状小竹苗作为小型母株材料种植于苗圃地中繁殖新竹,待萌出的新竹的秆 基长根后,将新竹与母株进行分离,然后新竹与母株继续在原地进行栽培繁殖, 新竹长根且抽出侧枝时,将新竹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将新竹与母株进行分离,这样的处理既避免了新竹和母株间因营养竞争导致 的相互抑制生长,也促进了新芽的萌出和发育。分离后的新竹暂不移植,仍在原 地继续培养至其生长稳定再进行移植,不仅避免了因过早移植导致新竹生长过慢 以及成活率降低的问题,而且分离出来的新竹作为新的母株,进行繁殖培养,促 使更多的新竹萌出。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丛生竹类圃地微型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 选取苗圃地选取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的地方作为苗圃地, 苗圃地要求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2) 整地与添加培养基质土全垦并深翻苗圃地,清除杂草、石块,打碎 泥土然后起畦作床,并使床面平整,在床面上盖一层10 15cm厚的混合培养基 质土;(3) 选取育苗材料大、中型丛生竹种选取通过现有林移母竹或竹秆、竹枝扦插或组织培养方法培育的小竹苗丛作为小型母株材料;小型丛生竹种则直接 挖取带竹兜的小竹苗丛作为小型母株材料;(4) 种植材料小型母株丛按株行距45 55cmX45 55cm直栽,覆盖混合 培养基质土 10 15cm,淋足定根水;(5) 管理苗圃地苗圃地保持湿润不积水,并且按时施肥;(6) 采用物理与化学方法促使小竹苗丛中的小型母株不断快速萌出新竹 物理方法是新竹秆基长根后,将新竹与母株分离;化学方法是每月施1~2次浓度 为8~20mg/L的6-节氨基嘌呤水溶液,每丛小竹苗每次施用150~250ml;(7) 小型新竹移植上袋在新竹长根后抽侧枝时即将其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苗圃地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所述步骤(2)中混合培养基质土由河沙与泥炭土按体积比3 5 : 1混合而成。 所述步骤(5)中每半月施1 2次N-P-K含量为15-15-15%的复合肥,每小 竹苗丛施肥2(K30g。所述步骤(6)中的新竹与母株的分离是将新竹秆柄与母株连结处剪断,进 行分离操作的周期为30~60天。所述步骤(7)中新竹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的时间为一个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l)具有并充分发挥了竹类植物传 统育苗及组织培养育苗方法的优点并弥补了两者的不足。(2)由于是采用具有地 下茎的丛状小竹苗作为母株进行繁殖育苗,因此适用于各种丛生竹种的育苗,适 合应用范围非常广。(3)培育的小型新竹繁殖速度快、出根萌芽力强,育苗不受 季节限制,较好地解决了丛生竹类植物扩大繁殖难的问题,尤其是小群体优良竹 种难于快速扩大繁殖的问题。小植株袋苗生长健壮均一、根系发达,可极大地降 低造林成本并提高成活率,有利于提高成林成材质量和增加竹林的长期收益。(4)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适用范围广,操作简易,成本低,效率高,是一项具有广阔市 场前景的竹类植物育苗的新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取大型丛生竹种通过现有林移母竹或竹秆、竹枝扦插,或组织培养等方法培 育的具有地下茎的小竹苗丛作为繁殖用的母株,其中大型丛生竹种包括马来甜龙竹、小叶龙竹、麻竹、龙竹、麻版1号竹、版麻杂种竹、撑麻7号竹、巨龙竹、 瓜多竹等。按以下步骤进行繁殖育苗(1) 苗圃地选取苗圃地宜选取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的地方,要 求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沙壤土或壤土为宜。(2) 整地与添加培养基质土全垦并深翻苗圃地,清除杂草、石块,打碎泥 土然后起畦作床,并使床面平整。在床面上盖一层10cm厚的河沙与泥炭土按体 积比3:1混合而成的混合培养基质土。(3) 材料种植母株丛按株行距50cm X 50cm直栽,覆盖混合培养基质土 10cm,淋足定根水。(4) 苗圃地管理苗圃地保持湿润不积水,每半月施1次N-P-K含量为 15-15-15%的复合肥,每小竹苗丛施肥25g;(5) 母株与新竹分离待到在母株上萌出的新竹的秆基长根后,将新竹秆柄 与母株从连结处剪断分离,操作周期每50天一次;分离后的新竹和母株继续在 原地栽培,原有的母株继续繁殖新竹,而分离出来的新竹栽培至长根抽出侧枝时 移植上袋,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袋苗培育成具有完整根系和地下茎的小植株袋苗。 分离出来的新竹在进行移植上袋前的栽培的同时也作为新的母株进行繁殖新竹, 此时每月对新竹施予1次250ml的浓度为20mg/L的6-苄氨基嘌呤水溶液,促 进新竹不断萌出。重复上述操作获得更多的具有完整根系和地下茎的小植株袋 苗。实施例2取中型丛生竹种通过现有林移母竹或竹秆、竹枝扦插,或组织培养等方法培 育的具有地下茎的小竹苗丛作为繁殖用的母株,其中中型竹种包括花吊丝竹、吊 丝竹、撑版杂种竹、撑绿竹、大泰竹、小泰竹、粉单竹等。按以下步骤进行繁殖育苗(1) 苗圃地选取苗圃地宜选取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土地平整的地方,要 求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沙壤土或壤土为宜。(2) 整地与添加培养基质土全垦并深翻苗圃地,清除杂草、石块,打碎泥 土然后起畦作床,并使床面平整。在床面上盖一层10cm厚的河沙与泥炭土按体 积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丛生竹类圃地微型快速繁殖育苗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具有地下茎的丛状小竹苗作为小型母株材料种植于苗圃地中繁殖新竹,待萌出的新竹的秆基长根后,将新竹与母株进行分离,然后新竹与母株继续在原地进行栽培繁殖,新竹长根且抽出侧枝时,将新竹移植上育苗袋进行培育成为完整小植株的袋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裕霞罗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富韵竹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