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及转向油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72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及转向油罐。该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包括柱筒状的扰流主体,扰流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上环形凸缘,底端设置有下环形凸缘,上环形凸缘和下环形凸缘的外圆直径均大于扰流主体,扰流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窗孔和一扰流面区域,在扰流面区域内,扰流主体的侧壁上具有多个锯齿状的凸起,扰流主体的底端开口上设置有第一滤网。通过锯齿状的凸起结构正对转向油罐的回流口,使液流在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区域相互冲撞、混合,产生较大的阻尼,从而实现以较低速度经窗孔回流到转向油罐内,提高转向油罐可靠性好,确保转向系统工作稳定。确保转向系统工作稳定。确保转向系统工作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及转向油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油罐
,具体涉及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及转向油罐。

技术介绍

[0002]转向系统的安全性是汽车设计的重点关注内容,在转向系统工作过程中,转向回油若直接冲入油罐,由于压力较大,可能喷出转向油壶加油口,出现转向油罐冒油、转向沉重等故障,因此需要在回油口设置绕流过滤结构,对回油进行过滤除杂的同时,降低流速,确保转向系统工作稳定。
[0003]为达到上述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1795017A说明书就公开了一种转向油罐,在下罐体内设置有稳流过滤装置,稳流过滤装置包括本体与滤网,本体的中部外壁设置有稳流孔,本体的下部内壁设置有二号凹槽,滤网装配在二号凹槽内且搭接在圆周凸台上。本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一号圆环形段、二号圆环形段、三号圆环形段,二号圆环形段的外直径小于一号圆环形段、三号圆环形段的外直径,二号圆环形段的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六个稳流孔,三号圆环形段的内壁设置有二号凹槽,进油管的管口位于一号圆环形段与三号圆环形段之间。
[0004]在上述转向油罐中,由于二号圆环形段的侧面直接正对进油管的进油口,从进油口回流的转向助力油为高压油,将直接冲打在稳流过滤装置的侧壁上,然后沿着侧壁环流,从侧壁开孔进入到转向油罐内。由于侧壁的表面光滑,液路阻尼小,液流最终流入转向油罐的速率较高,扰流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及转向油罐,能够有效降低转向油罐的回油流速,提高转向油罐可靠性好,确保转向系统工作稳定。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包括柱筒状的扰流主体,所述扰流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上环形凸缘,底端设置有下环形凸缘,所述上环形凸缘和所述下环形凸缘的外圆直径均大于所述扰流主体,所述扰流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窗孔和一扰流面区域,在所述扰流面区域内,所述扰流主体的侧壁上具有多个锯齿状的凸起,所述扰流主体的底端开口上设置有第一滤网。
[0007]在上述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中,通过在扰流主体的侧壁上,增加扰流面区域,利用锯齿状的凸起结构正对转向油罐的回流口,由于回流液流速较大,冲击在锯齿状的凸起上后,或沿凸起的侧面流动,或以凸起的侧面反射,然后在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区域相互冲撞、混合,对回流的液流产生较大的阻尼,从而实现以较低速度经窗孔回流到转向油罐内,在转向油罐中产生较小的压力,提高转向油罐可靠性好,确保转向系统工作稳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的改进,各个所述窗孔上均设置有第二滤网。通过第二滤网不仅能够对回流的液流进行初次过滤,配合第一滤网,实现双级过滤,确保油
路无杂质;而且能够进一步的产生阻尼,降低回流到转向油罐内的液流流速。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下环形凸缘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内侧面与所述扰流主体的外侧面平齐。通过第一环形凹槽来盛放第二滤网过滤的杂质,从转向油罐中取出扰流过滤装置,可以方便的进行清理。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凸起沿所述扰流主体的轴向布置。使得锯齿形的凸起的侧面,在液流向两侧流动时候也具有一定的阻尼作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扰流面区域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窗孔之间,凸起从扰流主体的顶端一直延伸到底端。
[00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油罐,包括圆柱形的罐体,所述罐体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上放置有如上所述的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所述罐体上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正对所述扰流面区域。
[0013]在上述转向油罐中,将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的扰流面区域正对转向油罐的回油孔,与上述原理一样,能够大大降低最终通过窗孔流到转向油罐内的液流速率,提高转向油罐的稳定性。
[0014]进一步的,上环形凸缘和下环形凸缘的外侧面直径相同,扰流面区域的宽度大于转向油罐的回油孔直径。
[0015]综上所述,采用上述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及转向油罐,能够有效降低转向油罐的回油流速,提高转向油罐可靠性好,确保转向系统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转向油罐的结构图。
[0020]图中,1、扰流主体;11、上环形凸缘;12、下环形凸缘;121、第一环形凹槽;122、第二环形凹槽;123、环形密封圈;13、窗孔;14、扰流面区域;141、凸起;2、第一滤网;3、第二滤网;4、罐体;41、环形台阶;42、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2]实施例1
[0023]图1

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如图1

2所示,该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包括柱筒状的扰流主体1,扰流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环形凸缘11,底端设置有下环形凸缘12,上环形凸缘11和下环形凸缘12的外圆直径均大于扰流主体1,扰流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窗孔13和一扰流面区域14,在扰流面区域14内,扰流主体1的侧壁上具有多个锯齿状的凸起141,扰流主体1的底端开口上设置有第一滤网2。
[0024]在扰流主体1的侧壁上,增加扰流面区域14,使用时,利用锯齿状的凸起141结构正对转向油罐的回流口,由于回流液流的流速较大,冲击在锯齿状的凸起141上后,或沿凸起
141的侧面流动,或以凸起141的侧面反射,然后在相邻的两个凸起141之间的区域相互冲撞、混合,对回流的液流产生较大的阻尼,从而实现以较低速度经窗孔13回流到转向油罐内,在转向油罐中产生较小的压力变化。
[0025]可选的,各个窗孔13上均设置有第二滤网3。第二滤网3的网孔大小大于第一滤网2。
[0026]为了方便收集、处理第二滤网3过滤的杂质,如图2所示,下环形凸缘12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21第一环形凹槽121的内侧面与扰流主体1的外侧面平齐。
[0027]可选的,如图1所示,凸起141沿扰流主体1的轴向布置。扰流面区域14位于相邻的两个窗孔13之间,凸起141从扰流主体1的顶端一直延伸到底端,使得锯齿形的凸起141的侧面,在液流向两侧流动时候也具有一定的阻尼作用。扰流面区域14位于相邻的两个窗孔13之间,具有充足的扰流区域。
[0028]可选的,如图2所示,上环形凸缘1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122,第二环形凹槽122内设置有环形密封圈123,通过环形密封圈123与转向油罐内内壁接触密封,实现将转向油罐内的转向助力油分隔开,上部为未经过第一滤网2过滤的,下部为过滤完成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筒状的扰流主体(1),所述扰流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环形凸缘(11),底端设置有下环形凸缘(12),所述上环形凸缘(11)和所述下环形凸缘(12)的外圆直径均大于所述扰流主体(1),所述扰流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窗孔(13)和一扰流面区域(14),在所述扰流面区域(14)内,所述扰流主体(1)的侧壁上具有多个锯齿状的凸起(141),所述扰流主体(1)的底端开口上设置有第一滤网(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窗孔(13)上均设置有第二滤网(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3)的网孔大小大于所述第一滤网(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形凸缘(12)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油罐扰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121)的内侧面与所述扰流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龚玫琳武强波成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