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暖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698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领域,具体指一种保暖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和底层,其中面层为密针纬平针组织,底层包括若干透孔,所述面层和底层沿面料纵向间隔连接,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形成有若干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层保暖面料,通过面层和底层间隔连接,面层和底层之间形成若干通道,不仅可以起到保暖作用,且面料蓬松度好,穿着舒适,且面料外层结构致密,内层设有网眼结构,一方面保证了保暖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内层的透气效果,且减少了贴服感,面料穿着时更加干爽,当通过采用纤维素纤维与羊毛或者腈纶交替编织,既获得蓬松度和保暖度较好的面料,同时赋予面料吸湿性,穿着更舒适。穿着更舒适。穿着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暖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领域,具体指一种保暖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保暖性能是服用面料重要的性能之一,目前保暖性能实现的方式很多,主要分为两种途径,第一种纤维材料具有很好的保暖性能,如远红外纤维、中空纤维或者采用功能母粒对纤维进行改性从而获得具有保暖性能的纤维,该类方法成本较高或者工艺较为复杂;第二种通过结构赋予面料中具有更多的静止空气含量,如织物结构厚实、蓬松,从结构上提高保暖性,主要考虑增加厚度,或者蓬松性,常见的有通过多层空气层组织或者起绒、起毛工艺而获得保暖面料,但该类面料的透气性往往较差,尤其在用作内衣面料使有所局限。
[0003]例如专利CN202210640021.4公开了一种七层中空保暖弹性空气层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布面包括表层、次表层和再表层,所述布底包括里层、次里层和再里层,所述中空层在中间形成空气层并衔接布面和布底,其多层空气层组织的轻薄性欠佳,不适宜用作内衣面料;
[0004]又例如,专利CN202011520670.8公开了一种发热保暖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通过在面料上涂覆保暖涂料而赋予面料保暖功能,但工艺较为复杂,且不够轻柔,也不适合用作内衣类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保暖针织面料,通过特殊编织组织形成双层面料,既具有保暖性,同时也兼具轻盈透气的效果,尤其适合用作内衣面料。
[0006]一种保暖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和底层,其中面层为密针纬平针组织,底层包括若干透孔,所述面层和底层沿面料纵向间隔连接,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形成有若干通道。
[0007]进一步的,所述面层和底层通过面层向底层的集圈组织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底层为抽针组织。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层为集圈网眼组织。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由羊毛、羊毛混纺纱或腈纶混纺纱编织而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层由羊毛、羊毛混纺纱或腈纶混纺纱编织而成。
[0012]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由羊毛、羊毛混纺纱或腈纶混纺纱与纤维素纤维纱线交替编织而成。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层由羊毛、羊毛混纺纱或腈纶混纺纱与纤维素纤维纱线交替编织而成。
[0014]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的纱线线长为33

35cm/100针,所述底层的纱线线长为22

24cm/100针。
[0015]进一步的,该针织面料的横向密度为36

37针/英寸,纵向密度为50

51路/英寸。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层保暖面料,通过面层和底层间隔连接,面层和底层之间形成若干通道,不仅可以起到保暖作用,且面料蓬松度好,穿着舒适。
[0018]2本技术的双层保暖面料外层结构致密,内层设有网眼结构,一方面保证了保暖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内层的透气效果,且减少了贴服感,面料穿着时更加干爽。
[0019]3通过采用纤维素纤维与羊毛或者腈纶交替编织,既获得蓬松度和保暖度较好的面料,同时赋予面料吸湿性,穿着更舒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三角排列图。
[0022]面层1,底层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6]实施例1
[0027]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保暖针织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面层1和底层2,其中面层1为密针纬平针组织,底层2包括若干透孔,所述面层1和底层2沿面料纵向间隔连接。本实施例中,密针纬平针组织指的是每个织针均参与编织的满针编织组织。
[0028]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层1和底层2通过面层1向底层2的集圈组织连接。
[002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层2为抽针组织。
[0030]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层1由40S羊毛、羊毛混纺纱或腈纶混纺纱编织而成。所述底层2由40S羊毛、羊毛混纺纱或腈纶混纺纱编织而成。
[003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层1的纱线线长为33

35cm/100针,所述底层2的纱线线长为22

24cm/100针。
[003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该针织面料的横向密度为36

37针/英寸,纵向密度为50

51路/英寸。
[003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面层和底层的编织纱线均采用赛络纺纱线或紧密赛络纺纱线或紧密纺纱线。
[0034]本实施例的双层保暖面料,通过面层1和底层2间隔连接,面层1和底层2之间形成若干通道,不仅可以起到保暖作用,且面料蓬松度好,穿着舒适,外层结构致密,内层设有网眼结构,一方面保证了保暖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内层的透气效果,且减少了贴服感,面料穿着时更加干爽。
[0035]以下为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面料的编织方式:
[0036]采用双面罗纹圆纬针织机进行编织,共18针一个循环,其上针为满针排针,下针采用排1针空1针的抽针方式,下针排针方式为102010201020102030,其中0代表抽针,其三角排列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以66路为最小循环单元,第1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集圈,第2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3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4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成圈,第5路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下针浮线,第6路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下针浮线、下针浮线,其中第2/4/6为底层2的编织纱线,第1/3/5路为面层1的编织纱线,重复第3

6路16次,即可形成以66路为一循环的双层保暖针织面料。
[0037]本实施例通过第1路的集圈连接面层1和底层2。
[0038]本实施例的编织方法仅为示例性的,本领域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适当修改编织参数来获得不同网眼大小的底层2,例如,下针的排列方式改成排2针空1针的抽针方式,则可以适当较少网孔的占比,或者还可以通过第1路的间隔路数的多少来调节面层1和底层2的连接密度,例如,本编织方式中,重复第3

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和底层,其中面层为密针纬平针组织,底层包括若干透孔,所述面层和底层沿面料纵向间隔连接,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形成有若干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和底层通过面层向底层的集圈组织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为抽针组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为集圈网眼组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由羊毛、羊毛混纺纱或腈纶混纺纱编织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由羊毛、羊毛混纺纱或腈纶混纺纱编织而成。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亚星金玉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星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