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该面料为双面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和底层,该针织面料的纵向以每16路形成一个最小循环,该针织面料的横向以每8针形成一个最小循环,其中,第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具体指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选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清爽干燥的面料作为夏季服装的面料已经逐步成为一种需求和趋势。目前,吸湿排汗面料的获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采用多孔纤维材料,利用纤维表面微孔沟槽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水扩散、传输,迁移至织物表面并分散,以实现面料导湿快干的目的;二是吸湿排汗面料采用的吸湿排汗纤维主要是利用纤维截面异型化使纤维表面形成凹槽,借助凹槽的芯吸导湿结构,迅速吸收皮肤表层的湿气及汗水,并迅速排出体外,再由面料表的纤维将汗水扩散并迅速蒸发掉,从而达到吸湿排汗、调节体温的目的,使肌肤保持干爽和凉快。但现有吸湿排汗面料在生产过程中仍需借助化学试剂来该改善其性能。
[0003]例如专利CN113279125B提出了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多层编织结构和整理剂后整理相结合工艺,表层透气针织面料层以中心纱线和包裹在中心纱线外面的导湿透气纱线组成的包芯纱为主体,保证面料表层的透气性和导湿性;下层吸湿针织面料层以保暖抗菌包芯纱为主体,保证了面料里层的保暖性和抗菌性以及透气性;表层透气针织面料层和所述下层吸湿针织面料层通过垂直针织连接层相隔开,在面料内部形成空气层,保证了面料整体空隙度,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和排汗吸湿性。但其整体为空气层面料且搭配保暖纱线,不适用于夏季面料,且该专利的针织面料仍需经过亲水助剂处理,工艺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通过纱线与组织结构的配合,获得了良好的吸湿排汗效果以及透气效果。
[0005]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该面料为双面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和底层,该针织面料的纵向以每16路形成一个最小循环,该针织面料的横向以每8针形成一个最小循环,其中,第1
‑
4路为罗纹组织,且面层线圈为一隔一设置,底层的第1
‑
4针为线圈,第5、6针为浮线,第7、8针为线圈;第5
‑
8路为底层密针成圈组织;第9
‑
12路为罗纹组织,且面层线圈为一隔一设置,第1、2针为浮线,第3
‑
8针为线圈;第13
‑
16路为底层密针成圈组织;第1
‑
4路和第9
‑
12路为第一纱线编织,第5
‑
8路和第13
‑
16路为第二纱线编织,第二纱线的亲水性大于第一纱线。
[0006]进一步的,该针织面料的第5
‑
8路和第13
‑
16路的纱线线长为23.5CM/12循环;第1
‑
4路和第9
‑
12路的纱线线长为27.5CM织/12循环。
[0007]进一步的,该针织面料的纬向密度为44~45针/英寸;纵向密度为53~54路/英寸。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为75D/72F十字截面低弹网络涤纶丝。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为60S/1细旦莫代尔赛紧纺纱线。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为50D/36F三角截面低弹网络涤纶丝。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为80S/1细旦莫代尔赛紧纺纱线。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为抗菌外涤纶异形截面涤纶丝。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纱线为甲壳素粘胶纱或其混纺纱。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从原材料选择到组织结构进行设计,获得的针织面料既能将水分从面料底层迅速导到面料面层,让接触皮肤面,即面料底层,迅速干爽,从而减少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面料印花过防水浆料的工序或减少纱线过防水剂的工序流程,进而实现单向导湿的功能也同时具备水分快速蒸发的吸湿速干功能,并通过国标GB/T21655.2
‑
2019《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检测,从而实现面料吸湿速干不粘身,提高面料的舒适性,并缩短生产流程,减碳减排;
[0016]本技术由于主要通过纱线的吸水性能结合科学的组织结构方法产生的吸湿速干单向导湿功能,因此不会因为使用周期而影响功能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浮线组织和罗纹组织的搭配,增加了面料的透气性和轻薄性,更适合夏季服装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面料编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0022]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该面料为双面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和底层,该针织面料的纵向以每16路形成一个最小循环,该针织面料的横向以每8针形成一个最小循环,其中,第1
‑
4路为罗纹组织,且面层线圈为一隔一设置,底层的第1
‑
4针为线圈,第5、6针为浮线,第7、8针为线圈;第5
‑
8路为底层密针成圈组织;第9
‑
12路为罗纹组织,且面层线圈为一隔一设置,第1、2针为浮线,第3
‑
8针为线圈;第13
‑
16路为底层密针成圈组织;第1
‑
4路和第9
‑
12路为第一纱线编织,第5
‑
8路和第13
‑
16路为第二纱线编织,第二纱线的亲水性大于第一纱线。
[002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纱线为75D/72F十字截面低弹网络涤纶丝,所述第二纱线为60S/1细旦莫代尔赛紧纺纱线。
[002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该针织面料的第5
‑
8路和第13
‑
16路的纱线线长为23.5CM/12循环;第1
‑
4路和第9
‑
12路的纱线线长为27.5CM织/12循环。该针织面料的纬向密
度为44~45针/英寸;纵向密度为53~54路/英寸。
[0025]本实施例中,细旦莫代尔指的是纤维细度在1.0
‑
2.4dpf的纤维,其手感更柔软,且比表面积更大,吸湿性更好;除此之外,莫代尔还可以采用纤维细度在0.3
‑
1.0dpf细的超细旦莫代尔。
[0026]本实施例的面料通过浮线组织和罗纹组织的搭配,增加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为双面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和底层,该针织面料的纵向以每16路形成一个最小循环,该针织面料的横向以每8针形成一个最小循环,其中,第1
‑
4路为罗纹组织,且面层线圈为一隔一设置,底层的第1
‑
4针为线圈,第5、6针为浮线,第7、8针为线圈;第5
‑
8路为底层密针成圈组织;第9
‑
12路为罗纹组织,且面层线圈为一隔一设置,第1、2针为浮线,第3
‑
8针为线圈;第13
‑
16路为底层密针成圈组织;第1
‑
4路和第9
‑
12路为第一纱线编织,第5
‑
8路和第13
‑
16路为第二纱线编织,第二纱线的亲水性大于第一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针织面料的第5
‑
8路和第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亚星,金玉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星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