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利剑专利>正文

太极健身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67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极健身杖,属于健身器材领域,包括刚性主体,所述刚性主体上设有正身操作部和背身操作部;所述正身操作部包括至少一组正身转杆,每组所述正身转杆均由分设在刚性主体两侧的正身左手部和正身右手部组成;所述背身操作部包括背身转杆和背身握杆,所述背身转杆设置在所述正身转杆的下方,所述背身转杆由分设在刚性主体的两侧的背身左手部和背身右手部组成;所述背身握杆设置在所述正身转杆的上方,且与所述刚性主体同轴设置;所述正身转杆、背身转杆以及背身握杆均为柔性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刚性主体和柔性杆结合,可以实现多种锻炼方式,锻炼效果更佳。锻炼效果更佳。锻炼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极健身杖


[0001]本技术属于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极健身杖。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太极辅助训练用的器械有行功棒或太极尺,行功棒是练习太极功夫“拿法”和化解拿法的一种器械;太极尺是集内气、缠丝内功和养生内功之一体,分别以缠、拧、圈、绞、卷、颤等多种组合手法、辅以内气运行的内功修炼器械,主要练习指力、腕力、臂力、胸腰折叠等。
[0003]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太极训练器械均为刚性结构,对于某些功夫不能达到有效锻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太极健身杖,在刚性主体上设置柔性的正身转杆、背身转杆以及背身握杆,将刚性主体和柔性杆结合,可以实现多种锻炼方式,锻炼效果更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太极健身杖,包括刚性主体,所述刚性主体上设有正身操作部和背身操作部;
[0007]所述正身操作部包括至少一组正身转杆,多组所述正身转杆沿所述刚性主体上下分布,每组所述正身转杆均由分设在所述刚性主体两侧的正身左手部和正身右手部组成;
[0008]所述背身操作部包括背身转杆和背身握杆,所述背身转杆设置在所述正身转杆的下方,所述背身转杆由分设在所述刚性主体两侧的背身左手部和背身右手部组成;所述背身握杆设置在所述正身转杆的上方,且与所述刚性主体同轴设置;
[0009]所述正身转杆、背身转杆以及背身握杆均为柔性杆。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刚性主体的顶部套设有刚性套筒I,所述刚性套筒I的侧壁上穿设固定有所述正身转杆,所述刚性套筒I的顶端插设固定有所述背身握杆;
[0011]所述刚性主体上还套设有刚性套筒II,所述刚性套筒II的侧壁上穿设固定有所述背身转杆。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刚性主体为分段式结构,由上下分布的杆体I和杆体II组成,所述杆体I的顶部套设有刚性套筒,所述刚性套筒的侧壁上穿设固定有所述正身转杆,所述刚性套筒的顶端插设固定有所述背身握杆;
[0013]所述杆体I和杆体II通过四通接头连接,所述四通接头上插设固定有所述背身转杆。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刚性主体上还水平穿设有双头螺杆I,所述双头螺杆I的两端均螺接有吊环螺母I;所述正身转杆的端部竖向穿设有双头螺杆II,所述双头螺杆II的两端均螺接有吊环螺母II。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身操作部还包括:
[0016]侧板,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侧板分设在所述刚性主体的两侧,且均可移动穿设在多组所述正身转杆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端部固定有羊眼螺栓。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多组所述正身转杆的直径不同。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太极健身杖还包括:
[0020]悬挂带,与所述背身握杆可拆卸连接,用于将太极健身杖悬吊设置。
[0021]进一步地,所述悬挂带为弹性带。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太极健身杖还包括:
[0023]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凸设有围挡。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0025]1、本技术提供一种太极健身杖,在刚性主体上设有正身操作部和背身操作部,正身操作部的正身转杆,背身操作部的背身转杆、背身握杆均为柔性杆,可以供使用者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锻炼效果更佳。
[0026]2、本技术的刚性主体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分体式设置可以拆卸后进行存放、运输,节省空间。
[0027]3、本技术的正身操作部还包括两组侧板,可以满足更高强度的锻炼需求,两组侧板均沿正身转杆可移动设置,可以灵活转变成不同的锻炼形式。
[0028]4、本技术还包括悬挂带,可以将太极健身杖整体悬吊设置,使用者锻炼结束后,无需再对健身杖进行收纳整理;悬吊带为弹性带,可以提供锻炼时所需的弹性要求。
[0029]5、本技术还包括底座,一方面可以对刚性主体的底端的移动范围形成限制,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刚性主体与地砖接触而产生噪音或损坏地砖。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太极健身杖的主视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太极健身杖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太极健身杖的主视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太极健身杖的分解图;
[00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太极健身杖的主视图;
[00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太极健身杖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太极健身杖的主视图;
[003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太极健身杖另一状态的主视图;
[003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太极健身杖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004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5中太极健身杖的主视图;
[004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6中底座的主视图;
[004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6中底座的俯视图。
102上下分布,且均位于所述刚性套筒I 4和刚性套筒II 7之间。定位环I 101和刚性套筒I 4之间的间距供一只手握持,定位环I 101和定位环II 102之间的间距供另一只手握持。
[0059]本实施例的太极健身杖在使用时,可以将整体悬吊设置,然后进行如下方式的锻炼:
[0060]1、正身(面对着太极健身杖)将双手上下紧握白蜡杆1,适当用力下压;或控制白蜡杆1的底脚不动,握住白蜡杆1进行摆动、摇动;或控制脚不移动,握住白蜡杆1,带动身体进行摆动、摇动。
[0061]2、正身正握(手心朝下)正身转杆I 2或正身转杆II 3,进行竖直下压或画圆旋转,控制白蜡杆1的底脚不动;当操作位于上方的正身转杆I 2时,为了避免下方的正身转杆II 3影响,可按图2所示将正身转杆II 3进行弯折固定;操作下方的正身转杆II 3时,可对上方的正身转杆I 2进行同理操作。
[0062]3、正身反握(手心朝上)正身转杆I 2或正身转杆II 3,进行竖直上掰或画圆旋转,控制白蜡杆1的底脚不动。
[0063]4、背身(背对着太极健身杖)正握或反握背身转杆5,进行压、掰或画圆旋转。
[0064]5、背身将双手从头部两侧向后握住背身握杆6,进行摆动、摇动或身体摆动、摇动。
[0065]本实施例设置正身转杆、背身转杆、背身握杆均为柔性杆,可以供使用者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锻炼效果更佳。
[0066]实施例2
[0067]太极健身杖,如图3和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白蜡杆1为分段式结构,由上下设置的杆体I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太极健身杖,包括刚性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主体上设有正身操作部和背身操作部;所述正身操作部包括至少一组正身转杆,多组所述正身转杆沿所述刚性主体上下分布,每组所述正身转杆均由分设在所述刚性主体两侧的正身左手部和正身右手部组成;所述背身操作部包括背身转杆和背身握杆,所述背身转杆设置在所述正身转杆的下方,所述背身转杆由分设在所述刚性主体两侧的背身左手部和背身右手部组成;所述背身握杆设置在所述正身转杆的上方,且与所述刚性主体同轴设置;所述正身转杆、背身转杆以及背身握杆均为柔性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极健身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主体的顶部套设有刚性套筒I,所述刚性套筒I的侧壁上穿设固定有所述正身转杆,所述刚性套筒I的顶端插设固定有所述背身握杆;所述刚性主体上还套设有刚性套筒II,所述刚性套筒II的侧壁上穿设固定有所述背身转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极健身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主体为分段式结构,由上下分布的杆体I和杆体II组成,所述杆体I的顶部套设有刚性套筒,所述刚性套筒的侧壁上穿设固定有所述正身转杆,所述刚性套筒的顶端插设固定有所述背身握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利剑
申请(专利权)人:杨利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