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54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属于铁路交通工程技术领域。铁路工程在地形陡峻,桥隧临近的情况下,桥梁、隧道施工的一种体系。由于地形陡峻,桥隧临近,桥隧工程的施工相互干扰,桥梁施工开挖将极易破坏地表地形,产生坍塌、滑坡的灾害,边坡坍塌导致隧道洞门基础悬空,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及安全,采用在桥台台尾与隧道洞门之间,设置防护桩,桩间土钉墙的防护体系,先施工防护桩及桩间土钉墙,再施工桥梁基础,基坑开挖面减小,可以避免由于施工桥台基础而影响隧道的安全,使施工更安全有效,是一种新型的处理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处理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处理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铁路交通工程
,具体来说是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临近隧道的桥梁施工时,如果桥台基础放坡开挖,将使隧道洞口的基础被挖空,极易造成地表坡面坍塌、溜坍、工程滑坡等情况,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及安全。为了减小桥梁、隧道施工间的干扰,减小工程地质灾害、减小开挖工程量,保障桥隧工程的安全施工,因此研究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桥梁施工防护体系、减小对隧道洞门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0003]常规的桥隧临近的施工方法是桥梁桥台基础施工采用放坡开挖或者边坡采用喷锚的等方法防护边坡后施工桥台基础,这样的施工方法,基坑开挖回填量大,开挖后极易影响边坡坡面的稳定,进而影响隧道的基础施工,容易诱发山体坍塌、滑坡的产生。
[0004]桥隧工程临近的铁路项目,桥梁隧道的施工,一般地段的施工方法是放坡开挖承台的工作面,施工桥梁基础及隧道工程洞门;但是在地形陡峻的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桥隧临近的桥梁隧道洞门基础施工,由于桥梁台尾与隧道洞门相距很近,采用常规的放坡开挖的施工方法,桥梁基础的施工会破坏地表地形,引起地表溜坍、滑坡等灾害,还会挖空隧道洞门基础,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及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铁路工程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是铁路工程在地形陡峻,桥隧临近的情况下,桥梁、隧道施工的一种施工体系。由于地形陡峻,桥隧临近,桥隧工程的施工相互干扰,桥梁施工开挖将极易破坏地表地形,边坡坍塌导致隧道洞门基础悬空,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及安全,采用在桥台台尾与隧道洞门之间,设置防护桩,桩间土钉墙的防护方法,先施工防护桩及桩间土钉墙,再施工桥梁基础,基坑开挖面减小,可以避免施工桥台基础对隧道的影响,使施工更安全有效,是一种新型的处理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包括台背防护桩、桩间土钉墙、隧道暗洞、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隧道口明洞段、桥台台身、桥台承台和桥台桩基,所述桥台台身没有进入隧道口明洞段,但与隧道口明洞段的距离小于3米,施工时,先按边开挖边防护施工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并开挖出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前的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施工台背防护桩和桥台桩基,然后开挖桥台承台的基坑,边开挖边施工桩间土钉墙,同时施工隧道暗洞,桥台承台的基坑开挖到位后,施工桥台承台及桥台台身,然后回填基坑,最后施工隧道口明洞段。
[0007]优选的,所述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设置在隧道暗洞与隧道口明洞段分界处。
[0008]优选的,所述隧道口明洞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坡面情况确定长度。
[0009]优选的,所述台背防护桩采用1.25
×
1.5m的截面尺寸,桩长根据底层情况计算确
定,桩顶低于隧道口明洞段的基础底面0.5m,单线铁路布置两根,双线铁路布置三根,布设在隧道口明洞段边墙附近,桩间采用桩间土钉墙进行防护。
[0010]优选的,所述桥台台身,根据坡面情况及桥梁受力需要确定其大小尺寸,桥台台身放在桥台承台上,桥台承台的长宽根据桥台台身确定,厚度为桥台桩基的两倍,桥台桩基的根数根据桥台承台的大小布设确定,桩径及桩长根据受力计算确定。
[0011]本技术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12]1、可有效地解决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时,由于铁路桥台的施工而影响隧道明洞安全的问题;
[0013]2、采用防护桩和桩间土钉墙的防护形式,极大地减少了基础开挖回填数量,降低坡面坍塌、滑坡的风险,使铁路桥台及隧道更为安全可靠。
[0014]3、采用防护桩和桩间土钉墙后,桥台和隧道暗洞可同时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经济合理,技术创新。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铁路桥台与隧道临近工程立面布置图。
[0017]图2是本技术铁路桥台与隧道临近工程平面布置图。
[0018]图中:1

台背防护桩、2

桩间土钉墙、3

隧道暗洞、4

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5

隧道口明洞段、6

桥台台身、7

桥台承台、8

桥台桩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包括台背防护桩1、桩间土钉墙2、隧道暗洞3、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4、隧道口明洞段5、桥台台身6、桥台承台7和桥台桩基8。
[0021]所述的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桥台台身6没有进入隧道口明洞段5,但与隧道口明洞段5的距离小,一般小于3米,如果桥台基坑按正常开挖将会把隧道口明洞段5的基础挖空,即使采用混凝土回填,仍会使隧道口明洞段5基础不均,对受力产生影响。因此施工时,需先按边开挖边防护施工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4,并开挖出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4前的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施工台背防护桩1和桥台桩基8,然后开挖桥台承台7的基坑,边开挖边施工桩间土钉墙2,同时可以施工隧道暗洞3,桥台承台7的基坑开挖到位后,施工桥台承台7及桥台台身6,最后回填基坑,台背采用混凝土回填。最后施工隧道口明洞段5。
[0022]所述的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的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4,一般是
在隧道暗洞3与隧道口明洞段5分界处,施工时先按设计做好坡面防护,清理不稳定土体,然后先进行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4加固,边加固边开挖。
[0023]所述的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的隧道口明洞段5根据坡面情况确定其长度。其需在桥台施工回填完后方可施工。隧道口明洞段5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0024]所述的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的台背防护桩1一般采用1.25
×
1.5m的截面尺寸,桩长根据底层情况计算确定,桩顶低于隧道口明洞段5的基础底面0.5m。单线铁路一般布置2根,双线铁路一般布置3根,布设在隧道口明洞段5边墙附近。桩间采用桩间土钉墙2进行防护。
[0025]所述的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背防护桩(1)、桩间土钉墙(2)、隧道暗洞(3)、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4)、隧道口明洞段(5)、桥台台身(6)、桥台承台(7)和桥台桩基(8),所述桥台台身(6)没有进入隧道口明洞段(5),但与隧道口明洞段(5)的距离小于3米,施工时,先按边开挖边防护施工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4),并开挖出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4)前的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施工台背防护桩(1)和桥台桩基(8),然后开挖桥台承台(7)的基坑,边开挖边施工桩间土钉墙(2),同时施工隧道暗洞(3),桥台承台(7)的基坑开挖到位后,施工桥台承台(7)及桥台台身(6),然后回填基坑,最后施工隧道口明洞段(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陡坡地段铁路桥隧临近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暗洞进口掌子面(4),设置在隧道暗洞(3)与隧道口明洞段(5)分界处。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国高洪辉张敦宝车文庆李传琳陈美伶赵海燕彭勃樊则飞何江波徐华夏德俊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