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20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包括基坑和基坑内的钢构基础,所述钢构基础在基坑内均匀分布,所述钢构基础的上方设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上方设有钢板和圈梁钢,所述钢板上设有多个高强螺栓,所述圈梁钢上设有与高强螺栓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圈梁钢与工字钢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该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稳定性强,在使用时具有较大的支撑强度,有利于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同时该钢结构基础便于施工,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兴建了许多大空间、大跨度的工程建筑,而其中众多建筑采用钢结构基础,钢结构基础具有工期短、结构稳定等诸多优点,为上层建筑施工提供保障。
[0003]公告号为CN20609060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低层钢结构建筑集成基础。所述低层钢结构建筑集成基础包括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及混凝土基础梁,所述混凝土独立柱基础与所述混凝土基础梁配合设置,所述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包括底座、梁托及连接件,所述梁托垂直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梁托一端,所述混凝土基础梁包括连接件对应件,所述连接件对应件设于所述混凝土基础梁,所述连接件对应件与所述连接件配合设置;解决了工种和工人数量大、造价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4]钢结构基础在施工时一般需要挖掘基坑、扎制钢筋、模板支护浇筑混凝土步骤,而上述钢结构建筑集成基础结构单一,虽然解决了工种和工人数量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但是该基础强度低,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影响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稳定性强,在使用时具有较大的支撑强度,有利于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同时该钢结构基础便于施工的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包括基坑和基坑内的钢构基础,所述钢构基础在基坑内均匀分布,所述钢构基础的上方设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上方设有钢板和圈梁钢,所述钢板上设有多个高强螺栓,所述圈梁钢上设有与高强螺栓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圈梁钢与工字钢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钢构基础包括底部垫层、第一混凝土基础和第二混凝土基础,所述底部垫层、第一混凝土基础和第二混凝土基础为一体,其中第一混凝土基础位于底部垫层和第二混凝土基础之间,所述第一混凝土基础底面积大于第二混凝土基础。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基础内设有第一钢筋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基础内设有第二钢筋层,所述第二钢筋层在第一钢筋层内并向上延伸。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筋层内的钢筋通过钢制扎带捆绑固定,所述第二钢筋层内还设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穿过工字钢底座向上延伸。
[0010]优选的,所述工字钢的周围设有多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焊接在工字钢的底部拐角处。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筋层和第二钢筋层的周围通过模板支护浇筑混凝土。
[0012]优选的,所述圈梁钢的内壁一周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上设有底面盖板。
[0013]优选的,所述圈梁钢的周围和底面盖板的下方填埋夯实土。
[001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包括基坑和基坑内的钢构基础,所述钢构基础在基坑内均匀分布,所述钢构基础的上方设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上方设有钢板和圈梁钢,所述钢板上设有多个高强螺栓,所述圈梁钢上设有与高强螺栓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圈梁钢与工字钢通过高强螺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具有稳定性强,在使用时具有较大的支撑强度,有利于提高建筑使用寿命,同时该钢结构基础便于施工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钢构基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基坑;2、钢构基础;21、底部垫层;22、第一混凝土基础;221、第一钢筋层;23、第二混凝土基础;231、第二钢筋层;232、地脚螺栓;233、钢制扎带;3、工字钢;31、钢板;32、加强板;33、高强螺栓;4、圈梁钢;41、安装孔;42、台阶;5、底面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0]请参照图1

3,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包括基坑1和基坑1内的钢构基础2,所述钢构基础2在基坑1内均匀分布,所述钢构基础2的上方设有工字钢3,所述工字钢3的上方设有钢板31和圈梁钢4,所述钢板31上设有多个高强螺栓33,所述圈梁钢4上设有与高强螺栓33相对应的安装孔41,所述圈梁钢4与工字钢3通过高强螺栓33连接,该钢结构施工完毕后底部由钢构基础2和工字钢3支撑,上方周围通过圈梁钢4固定限位,其施工简便,可进一步提高钢结构基础的支撑强度,钢构基础2和圈梁钢4周围将填埋土夯实,其中圈梁钢4内可铺设盖板或浇筑混凝土底面,施工建成后圈梁钢4内为坚实平面,供后续施工或建成使用。
[0021]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构基础2包括底部垫层21、第一混凝土基础22和第二混凝土基础23,所述底部垫层21、第一混凝土基础22和第二混凝土基础23为一体,其中第一混凝土基础22位于底部垫层21和第二混凝土基础23之间,所述第一混凝土基础22底面积大于第二混凝土基础23,底部垫层的底面积大于第一混凝土基础22,三者从下到上底面积一次减小,从而起到更加稳定的钢构基础,提高建筑使用寿命。
[0022]具体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基础22内设有第一钢筋层221,所述第二混凝土基础23内设有第二钢筋层231,所述第二钢筋层231在第一钢筋层221内并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钢筋层231内的钢筋通过钢制扎带233捆绑固定,所述第二钢筋层231内还设有地脚螺栓232,所述地脚螺栓232穿过工字钢3底座向上延伸,从而使工字钢3安装固定至第二混凝土基础上,形成稳定支撑,所述工字钢3的周围设有多个加强板32,所述加强板32焊接在工字钢3的底部拐角处,进一步提高强度。
[0023]其中所述第一钢筋层221和第二钢筋层231的周围通过模板支护浇筑混凝土;该钢构基础的施工步骤为:(1)在基坑1内开挖钢构基础坑,植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底部垫层21;(2)铺设第一钢筋层221和第二钢筋层231,使第二钢筋层231向上延伸高于第一钢筋
层221,同时使地脚螺栓232向上延伸;(3)通过模板将第一钢筋层221和第二钢筋层231的周围支护,支护后向内部浇筑混凝土;(4)拆卸模板,形成钢构基础2。
[00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圈梁钢4的内壁一周设有台阶42,所述台阶42上设有底面盖板5,从而使圈梁钢4内部整平,其中所述圈梁钢4的周围和底面盖板5的下方填埋夯实土,提高周围基础强度,避免基础下陷影响施工质量。
[0025]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圈梁钢4可作为底部地基圈梁,也可以放在上方,作为建筑顶部圈梁;当圈梁钢4作为顶部圈梁时,钢构基础2预埋,通过工字钢3向上延伸与上方顶部圈梁连接,此时内部需通过焊接植入横向的工字钢,作为横梁使用;也就是说该新型圈梁钢4的放置位置可根据需求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包括基坑和基坑内的钢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基础在基坑内均匀分布,所述钢构基础的上方设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上方设有钢板和圈梁钢,所述钢板上设有多个高强螺栓,所述圈梁钢上设有与高强螺栓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圈梁钢与工字钢通过高强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基础包括底部垫层、第一混凝土基础和第二混凝土基础,所述底部垫层、第一混凝土基础和第二混凝土基础为一体,其中第一混凝土基础位于底部垫层和第二混凝土基础之间,所述第一混凝土基础底面积大于第二混凝土基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用钢结构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基础内设有第一钢筋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基础内设有第二钢筋层,所述第二钢筋层在第一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洪君杨露武芳忠代晓龙陈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建设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