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43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结构,包括轴承本体(1)和轴承座(2),所述轴承本体(1)通过铆接局部过盈方式与轴承座(2)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可靠性、低成本、易操作、批量性好、易于探测、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轴承装配结构常为内外圈间隙配合或者是过盈配合,单纯靠轴承内圈或者外圈与装配件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常见问题如下:
[0003]1.间隙配合时容易出现轴承与装配件之间蠕动跑圈现象,影响轴承寿命;
[0004]2.在相同材质或者热膨胀系数接近时(轴承和配合件)过盈配合时由于过盈量的影响,有一定的风险损伤轴承;同时存在过盈量不足,配合不可靠的问题;
[0005]3.在材质不同或者热膨胀系数差距较大时(轴承和配合件)过盈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大,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应用场合,对轴承自身和配合可靠性方面很有问题,影响轴承寿命和可靠性;
[0006]4.间隙配合加胶水的方式,极易造成轴承污染,难以保证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可靠性、低成本、易操作、批量性好、易于探测、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轴承结构。
[0008]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轴承结构,包括轴承本体和轴承座,所述轴承本体通过铆接局部过盈方式与轴承座固定连接。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本体通过内圈固定方式与轴承座固定。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本体内圈与轴承座间隙配合。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本体内圈通过机械方式与轴承座铆接固定。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上的材料变形形成第一铆扣点。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本体通过外圈固定方式与轴承座固定。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的外圈与轴承本体间隙配合。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的外圈通过机械方式与轴承本体固定。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本体上的材料变形形成第二铆扣点。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铆扣点为在常温下材料变形区形成局部过盈区域。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1.实现轴承和铝件在宽温应用下的可靠过盈配合;
[0021]2.实现了轴承在间隙配合情况下,不依赖胶水,通过铆的形式实现轴承可靠固定;
[0022]3.去除轴承装配过程中胶水的使用,简化操作,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为轴承本体,2为轴承座,3为第一铆扣点,4为第二铆扣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轴承结构,应用于各种轴承配合领域,包括轴承本体1和轴承座2,所述轴承本体1通过铆接局部过盈方式与轴承座2固定连接。轴承本体1和铝件(轴承座)本身间隙配合,通过轴向铆压后实现装配固定。
[0031]所述轴承本体1通过内圈固定方式与轴承座2固定。
[0032]所述轴承本体1内圈与轴承座2间隙配合。所述轴承本体1内圈通过机械方式与轴承座2铆接固定。所述轴承座2上的材料变形形成第一铆扣点3。所述的铆扣点,在常温下材料变形区形成局部过盈,这种局部的大过盈不会影响到轴承任何一个套圈沟道,不会影响到承自身游隙变化。并且,在高温下由于轴承座热膨胀系数大于轴承自身热膨胀系数,高温状态下轴承套圈处于过盈状态,低温下由于铆扣点轴向收缩,会产生轴向过盈力,实现轴承低温下通过过盈配合固定。
[0033]本技术轴承装配方式通过轴承铆接的形式实现,不限于铆刀形状和铆压痕迹,凡是可以以配合件变形实现轴承固定的方式都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轴承结构,包括轴承本体1和轴承座2,所述轴承本体1通过铆接局部过盈方式与轴承座2固定连接。
[0036]所述轴承本体1通过外圈固定方式与轴承座2固定。
[0037]所述轴承座2的外圈与轴承本体1间隙配合。所述轴承座2的外圈通过机械方式与轴承本体1固定。所述轴承本体1上的材料变形形成第二铆扣点4。所述的铆扣点,在常温下材料变形区形成局部过盈,这种局部的大过盈不会影响到轴承任何一个套圈沟道,不会影响到承自身游隙变化。并且,在高温下由于轴承座热膨胀系数大于轴承自身热膨胀系数,高温状态下轴承套圈处于过盈状态,低温下由于铆扣点轴向收缩,会产生轴向过盈力,实现轴承低温下通过过盈配合固定。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本体(1)和轴承座(2),所述轴承本体(1)通过铆接局部过盈方式与轴承座(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1)通过内圈固定方式与轴承座(2)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1)内圈与轴承座(2)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1)内圈通过机械方式与轴承座(2)铆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上的材料变形形成第一铆扣点(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云龙盛夕正袁榜金万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