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41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装置,包括:主体、框罩、排气管、内芯、供气阀,所述主体具有内腔,且在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孔部、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孔部、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第二孔部、第三孔部分别与所述内腔贯通,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孔部,所述供气阀与所述第三孔部连接,所述框罩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且框罩的底部设置有对准所述第一孔部的通孔,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内芯为管状结构,其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孔,除尘作业时,气流经供气阀送至进气孔,然后流入内芯内部并通往排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装置结构,方便拆装,并减小所占用的机台空间。并减小所占用的机台空间。并减小所占用的机台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除尘机构,采用除尘枪和机加工零件配套安装,再将配套安装完成的除尘机构固定在机台上进行除尘工作,除尘枪包括枪体、固定件、排气通道等几个部分组装而成,其中枪体的尺寸较长,在枪体中部的外周套装固定件,固定件的仅在其中一侧设置一个孔位与机加工零件进行单侧固定,枪体与排气通道之间采用不可拆卸的强硬铆压方式进行固定,以此实现干涉配合组装。
[0003]不足之处是:
[0004]1、因枪体尺寸较长,所以导致配套机构的整体尺寸较大,由此占用的机台空间较大。
[0005]2、枪体上套装的固定件仅能通过一个孔位与机加工零件进行单侧固定,容易出现结构会转动的不稳定情况。
[0006]3、枪体与排气通道之间采用不可拆卸的强硬铆压方式进行固定,导致安装后的除尘机构无法拆卸,若除尘枪里面密封圈损坏或老化,则存在维护不便的情况,只能选择报废,或者除尘效果衰减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实现简化了装置结构,方便拆装,并减小所占用的机台空间。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除尘装置,包括:主体、框罩、排气管、内芯、供气阀,所述主体具有内腔,且在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孔部、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孔部、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第二孔部、第三孔部分别与所述内腔贯通,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孔部,所述供气阀与所述第三孔部连接,所述框罩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且框罩的底部设置有对准所述第一孔部的通孔,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内芯为管状结构,其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孔,除尘作业时,气流经供气阀送至进气孔,然后流入内芯内部并通往排气管。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孔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孔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孔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排气管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可配合进行螺纹连接。
[0012]优选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内芯的上下两端。
[0013]优选的,所述内芯的外壁设置有U型槽,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U型槽中。
[0014]优选的,所述进气孔为斜孔,并间隔设置在所述内芯的外壁上。
[0015]优选的,还设置有多个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置在所述框罩的顶部。
[0016]优选的,所述主体的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固定孔部。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主体、框罩、排气管、内芯、供气阀,所述主体具有内腔,且在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孔部、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孔部、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第二孔部、第三孔部分别与所述内腔贯通,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孔部,所述供气阀与所述第三孔部连接,所述框罩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且框罩的底部设置有对准所述第一孔部的通孔,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内芯为管状结构,其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孔,除尘作业时,气流经供气阀送至进气孔,然后流入内芯内部并通往排气管。以实现简化装置结构,方便拆装,并减小所占用的机台空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芯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框罩的立体示意图。
[00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24]除尘装置

100、主体

1、内腔

11、第一孔部

12、第二孔部

13、第三孔部

14、框罩

2、通孔

21、排气管

3、外螺纹

31、内芯

4、进气孔

41、U型槽

42、供气阀

5、密封圈

6、调节阀

7。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除尘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构占用空间大,安装维护复杂的技术问题。
[002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7]通过设置主体、框罩、排气管、内芯、供气阀,所述主体具有内腔,且在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孔部、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孔部、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第二孔部、第三孔部分别与所述内腔贯通,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孔部,所述供气阀与所述第三孔部连接,所述框罩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且框罩的底部设置有对准所述第一孔部的通孔,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内芯为管状结构,其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孔,除尘作业时,气流经供气阀送至进气孔,然后流入内芯内部并通往排气管,以实现简化装置结构,方便拆装,并减小所占用的机台空间。本申请实施例应用在电子产品加工领域,例如用于连接器产品的生产过程的除尘。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
[0030]一种除尘装置100,包括:主体1、框罩2、排气管3、内芯4、供气阀5,所述主体1具有内腔11,且在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孔部12、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孔部13、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孔
部14,所述第一孔部12、第二孔部13、第三孔部14分别与所述内腔11贯通,所述排气管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孔部13,所述供气阀5与所述第三孔部14连接,所述框罩2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上表面,且框罩2的底部设置有对准所述第一孔部12的通孔,所述内芯4设置在所述内腔11中,且内芯4为管状结构,其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孔41,除尘作业时,气流经供气阀5送至进气孔41,然后流入内芯4内部并通往排气管3。
[003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简化装置结构,减小装置在机台上占用的空间,同时,提高了拆装维护的便利性。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除尘装置100还设置有密封圈6和调节阀7,所述密封圈6设置在所述内芯4的上下两端,所述调节阀7设置在所述框罩2的顶部,可以理解的是,密封圈6和调节阀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如2、3、4等。密封圈6可以起到密封气体的作用,使气体按照预定的路径流通,而不向其他地方渗漏。调节阀7可以控制气流的大小。再参照图4,内芯4的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罩、排气管、内芯、供气阀,所述主体具有内腔,且在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孔部、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孔部、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三孔部,所述第一孔部、第二孔部、第三孔部分别与所述内腔贯通,所述排气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孔部,所述供气阀与所述第三孔部连接,所述框罩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且框罩的底部设置有对准所述第一孔部的通孔,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内腔中,且内芯为管状结构,其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孔,除尘作业时,气流经供气阀送至进气孔,然后流入内芯内部并通往排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孔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胜张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