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潍坊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0427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依巴斯汀脂质体既具有缓释药物起长效作用和降低药物毒性功能,又可以提高药物稳定性和对机体特定部位的靶向性。而且脂质体载药过程主要为物理过程,不会改变和破坏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且包封的药物可避免体内水解酶的破坏。在改善药物溶解性、渗透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使用微流控技术将依巴斯汀制成脂质体,并将其封装在可溶性微针中。脂质体可以解决依巴斯汀难溶性、稳定性的问题,微针解决鼻部给药病人顺应性低和口服副作用问题。口服副作用问题。口服副作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斑秃(AA)是一种常见的、复发和缓解的自身免疫性脱发状况。从单个斑块到多斑斑块,再到整个头皮毛发的脱落(称为全秃),以及头皮和体毛的完全脱落(称为普秃)。目前斑秃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局部外用或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及局部刺激治疗。还可以通过系统治疗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
[0003]依巴斯汀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对H1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无中枢抑制作用。依巴斯汀特点是选择性高、强效、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疗效显著,优点明显,主要用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哮喘、皮肤瘙痒症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依巴斯汀又被发现了新的临床用途,近年来有研究认为斑秃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重要联系,T细胞是自身免疫反应破坏毛囊的媒介,依巴斯汀不仅能抑制Th2型细胞免疫因子的产生,还能抑制T细胞的迁移,因此依巴斯汀可能是有潜在价值的治疗药物,一些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了依巴斯汀对斑秃的有效性。
[0004]目前依巴斯汀主要有片剂和鼻喷雾剂。依巴斯汀片口服吸收良好,但血浆浓度很低或无法检测,会出现有嗜睡,偶有倦怠感,味觉异常等不良反应,也会有口干、恶心、手足麻木、腹痛、腹泻等其它副作用。依巴斯汀鼻喷雾剂对使用者有技术要求,并且需要患者配合,给药过程中难免有药物损失,给药剂量也不确定。
专利技术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中脂质体可以解决依巴斯汀难溶性、稳定性的问题,微针能够解决鼻部给药病人顺应性低和口服副作用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将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依巴斯汀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有机相溶液;
[0009]将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与蒸馏水混合,得到水相溶液;
[0010]将所述有机相溶液和水相溶液注入Y字型芯片后,得到依巴斯汀脂质体混悬液;
[0011]将透明质酸、白芨多糖和水混合,得到针体溶液;
[0012]将所述针体溶液、依巴斯汀脂质体粉末与水混合,得到基质溶液;
[0013]利用微针模具将所述基质溶液成型后涂覆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干燥,得到所述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
[0014]优选地,所述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依巴斯汀的质量比为80:30:1~100。
[0015]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乙醇,所述大豆卵磷脂与乙醇的用量比为80mg:20mL。
[0016]优选地,所述水相溶液的pH值为7.4。
[0017]优选地,所述针体溶液中白芨多糖和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0.5~5:1。
[0018]优选地,所述基质溶液中白芨多糖和依巴斯汀脂质体粉末的质量比为20~60:1。
[0019]优选地,所述有机相溶液和水相溶液注入芯片的流速比为1:1~9。
[0020]优选地,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40%。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在制备毛发再生剂中应用。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依巴斯汀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有机相溶液;将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与蒸馏水混合,得到水相溶液;将所述有机相溶液和水相溶液注入Y字型芯片后,得到依巴斯汀脂质体混悬液;将透明质酸、白芨多糖和水混合,得到针体溶液;将所述针体溶液、依巴斯汀脂质体粉末与水混合,得到基质溶液;利用微针模具将所述基质溶液成型后涂覆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干燥,得到所述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
[0024]本专利技术先制备依巴斯汀脂质体粉末,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既具有缓释药物起长效作用和降低药物毒性功能,又可以提高药物稳定性和对机体特定部位的靶向性,而且脂质体载药过程主要为物理过程,不会改变和破坏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且包封的药物可避免体内水解酶的破坏;本专利技术制得的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是一种可溶性微针,能够使药物穿透皮肤角质层,将药物递送入真皮层,直接作用于靶毛囊细胞,尽快发挥疗效,相较于药膏、皮肤贴剂等传统经皮给药技术和注射给药,可溶性微针给药技术更高效,药物种类更丰富,并且微针在皮下的长度不触及皮肤痛觉神经末梢,不引起疼痛,可溶性微针的刺入深度也不损伤毛细血管网,细菌感染机率大大降低。微针给药后,皮肤表皮只有微米级别的伤口,在24~48h内即可愈合。在实际使用中可溶性微针不需专人操作,保存条件相对温和。且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廉价。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本专利技术使用微流控技术将依巴斯汀制成脂质体,并将其封装在可溶性微针中,脂质体可以解决依巴斯汀难溶性、稳定性的问题,微针解决鼻部给药病人顺应性低和口服副作用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实施例3中依巴斯汀脂质体的显微镜图;
[0027]图2为实施例1中不同流速比的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图(Mean
±
SD,n=3);
[0028]图3为实施例1中流速比为1:9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图;
[0029]图4为实施例3中依巴斯汀脂质体的电位图;
[0030]图5为实施例3中制备微针制剂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中的明场的图像;
[0031]图6为实施例3中制备微针制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0032]图7为实施例3中制备微针制剂在刺入小鼠皮肤后皮肤的HE染色图像;
[0033]图8为依巴斯汀的全波长扫描图;
[0034]图9为依巴斯汀的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将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依巴斯汀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有机相溶液;
[0037]将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与蒸馏水混合,得到水相溶液;
[0038]将所述有机相溶液和水相溶液注入Y字型芯片后,得到依巴斯汀脂质体混悬液;
[0039]将透明质酸、白芨多糖和水混合,得到针体溶液;
[0040]将所述针体溶液、依巴斯汀脂质体粉末与水混合,得到基质溶液;
[0041]利用微针模具将所述基质溶液成型后涂覆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干燥,得到所述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
[0042]在本专利技术中,若无特殊说明,使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市售商品。
[004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水均优选为蒸馏水。
[0044]本专利技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依巴斯汀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有机相溶液;将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与蒸馏水混合,得到水相溶液;将所述有机相溶液和水相溶液注入Y字型芯片后,得到依巴斯汀脂质体混悬液;将透明质酸、白芨多糖和水混合,得到针体溶液;将所述针体溶液、依巴斯汀脂质体粉末与水混合,得到基质溶液;利用微针模具将所述基质溶液成型后涂覆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干燥,得到所述依巴斯汀脂质体微针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依巴斯汀的质量比为80:30:1~1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芬赵岩岩张竞竞关秀文李文通马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