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折叠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00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窗结构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新型折叠窗,包括上安装板、第一窗扇、第二窗扇以及折叠机构,上安装板设有滑槽和安装面,滑槽中滑动设有滑块,安装面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第二上滑块上转动设有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第一端与第一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一窗扇上端面固定连接;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第一活动杆第一端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一齿盘,第一齿盘与所述安装面转动连接,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端与第二活动杆的第二端铰接,第二转轴第一端与第二活动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窗扇上端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窗便于实现各个位置的均匀少量通风,折叠机构可以根据需求增减组数,便于调整窗扇数量。于调整窗扇数量。于调整窗扇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折叠窗


[0001]本技术涉及门窗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折叠窗。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窗户结构中,窗扇的开合一般是将窗扇置于窗框预设的滑轨中,通过在滑轨中的推拉式开合;或者是将窗扇通过合页转动安装在窗框上。上述传统窗户结构,由于窗框的限制,一般只能实现单扇窗扇的开关,对于大跨度的窗户,不能实现窗户的大面积开合。
[0003]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折叠窗结构,将多个窗扇共同设置于一个长而大的窗框中,多个窗扇一般首尾相连,呈“W”型回折堆叠在一起,进而可以实现大窗框更大程度的开启。然而,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各个窗扇首尾始终相连,所有窗扇始终共同连成了一个挡风面,当希望窗户少量通风时,只能使少量开启窗户最边缘的活动端,以左端作为窗扇活动端为例,只能在窗户的左端可能稍微开启窗扇进行通风,但窗户的其他部分各个窗扇还呈“W”型停在窗框中,不便于窗户其他位置均匀的少量通风,对于大跨度的窗户,比如大跨度的宽景阳台,不便于用户对室内进行均匀的通风换气;(2)有些现有技术的折叠机构占用的安装面积过大,且折叠机构对于窗扇数量的兼容和扩展能力较差,不便于根据需求灵活调整窗扇数量,例如专利文献CN215056646U中,用于折叠窗扇的曲柄长度远大于窗扇折叠后的尺寸,使得窗扇折叠后曲柄会占用很大的空间,不便于隐藏收纳,而且这个折叠结构只适用于三个窗扇的折叠窗,不便于根据需求调整窗扇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折叠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新型折叠窗,包括上安装板、第一窗扇、第二窗扇以及折叠机构,所述上安装板设有滑槽和安装面,所述滑槽中滑动设有第二上滑块,所述安装面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上滑块上转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一窗扇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第一端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一齿盘与所述安装面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活动杆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杆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转轴第一端与第二活动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第二端与第二窗扇上端面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与上安装板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下安装板的滑槽中设有第二下滑块,所述第一窗扇下端面与下安装板的安装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窗扇下端面与第二下滑块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第二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
第一窗扇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窗扇上端面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尺寸相等,当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完全关合时,第一活动杆和第二活动杆的夹角为β,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活动杆固定夹角角度为α,α和β满足等式关系α=(180
°
+β)/2。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窗扇,所述第一窗扇、第二窗扇和第三窗扇依次排列,所述滑槽中还滑动设有第三上滑块,所述第三上滑块上转动设有第三转轴;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三活动杆和第四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和第三活动杆第一端的端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二齿盘、第三齿盘,所述第二齿盘与第二转轴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盘与所述第二上滑块转动连接,且与第二齿盘相啮合,所述第三活动杆第二端与第四活动杆第二端铰接,所述第四活动杆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转轴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第二端与第三窗扇上端面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上安装板相对固定安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上安装板平行设置,所述电动推杆的底座与所述上安装板相对固定安装,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上滑块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各个窗扇之间不再首尾相连,窗扇在从关合到开启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各个窗扇之间就能产生通风的缝隙,这样便可以实现窗户各个位置的少量通风需求,便于实现室内均匀的少量通风;同时,本技术的折叠机构中的滑块和带有齿盘的活动杆可以根据需求增减组数,非常便于根据需求调整窗扇数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折叠窗半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折叠窗完全关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折叠窗完全关合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折叠窗半开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折叠窗,包括上安装板1、第一窗扇3、第二窗扇4以及折叠机构,上安装板1为一个长条板,可以安装在窗户框的上框内,上安装板1的板面上设有滑槽6,滑槽6的长度短于上安装板1的长度,上安装板1上未设置滑槽6的地方作为安装面18,所述滑槽6中滑动设有第二上滑块12,安装面18上转动设
有第一转轴13,第二上滑块12上转动设有第二转轴15,第一转轴13的第一端与第一齿轮7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3的第二端与第一窗扇3上端面固定连接。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8和第二活动杆9,第一活动杆8第一端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一齿盘,第一齿盘与所述安装面18转动连接,且第一齿盘与第一齿轮7啮合,第一活动杆8第二端与第二活动杆9的第二端铰接,第二转轴15第一端与第二活动杆9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5的第二端与第二窗扇4上端面固定连接。
[0022]以图3至图5俯视视角为例说明产品使用过程:可以将第一窗扇3作为主动窗,当驱动第一窗扇3逆时针转动开启时,第一齿轮7一并转动,并通过第一齿盘带动第一活动杆8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活动杆9一边向右移动、一边逆时针转动,第二活动杆9进而带动第二窗扇4逆时针转动开启,并向右移动与第一窗扇3折叠到一起。
[0023]进一步的,为了使窗扇安装更牢固、运行更稳定,还包括下安装板2,下安装板2可以装设在窗户框的下框内,下安装板2与上安装板1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设置,上下两块安装板上的滑槽6、安装面18的位置也相互对应,下安装板2的滑槽6中设有第二下滑块17,第一窗扇3下端面与下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折叠窗,包括上安装板(1)、第一窗扇(3)、第二窗扇(4)以及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1)设有滑槽(6)和安装面(18),所述滑槽(6)中滑动设有第二上滑块(12),所述安装面(18)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13),所述第二上滑块(12)上转动设有第二转轴(15),所述第一转轴(13)第一端与第一齿轮(7)同轴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一窗扇(3)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活动杆(8)和第二活动杆(9),所述第一活动杆(8)第一端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一齿盘与所述安装面(18)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齿轮(7)啮合,所述第一活动杆(8)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杆(9)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第二转轴(15)第一端与第二活动杆(9)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5)第二端与第二窗扇(4)上端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安装板(2),所述下安装板(2)与上安装板(1)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下安装板(2)的滑槽(6)中设有第二下滑块(17),所述第一窗扇(3)下端面与下安装板(2)的安装面(1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窗扇(4)下端面与第二下滑块(17)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3)第二端与第一连接杆(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4)与所述第一窗扇(3)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5)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杆(1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9)与第二窗扇(4)上端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杆(8)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王丹李雪塞刘星韩宏彦曹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