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97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涉及浮式生产储卸油技术领域。包括船体,所述船体顶端固定连接有上部模块,所述船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输部,所述外输部用于原油外输,所述船体的外部一侧设置有若干组系泊部,通过所述系泊部使得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系泊于海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系泊部的设置,不需要使用传统单点系泊系统,解决了单点系泊系统依赖进口的现状,节省了较大工程开发费用;同时,该装置没有显著的艏摇运动及中拱载荷带来的影响,船体整体运动性能较好,更好的保证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作业时的舒适性、安全性及抗疲劳性,能够经受南海恶劣的环境条件,也为边际油田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边际油田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边际油田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浮式生产储卸油
,具体为一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是深海油气生产开发的重要装备之一,是世界海洋油气生产的主要设施之一。
[0003]目前我国海域作业的FPSO多达十几艘,均为船型FPSO,其已在国内海洋石油开发中成功应用多年,但是船型FPSO需要依靠单点系泊系统进行系泊定位,目前单点系泊系统均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因此,急需要一种新型装备设施,既能满足南海恶劣海况,又不需要依赖单点系泊系统海况进行油气资源开发,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船柱体,所述船柱体整体呈圆筒状,所述船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板,并在所述阻尼板和船柱体之间设置有过渡区域,所述船柱体的顶侧固定连接有主甲板,所述主甲板的顶侧固定连接有外扩结构,所述外扩结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工艺甲板,所述工艺甲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部模块,所述上部模块中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组成模块,所述工艺甲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输部,所述外输部用于原油外输,所述外扩结构的外部一侧设置有若干组系泊部,所述系泊部让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系泊于海上。
[0006]优选的,所述阻尼板为圆形板体,其外侧向外延伸,且在所述阻尼板的外侧顶部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多个凸起。
[0007]优选的,所述外扩结构向上且向外延伸,其向上倾斜角度在25
°
到35
°
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外扩结构整体呈倒置圆锥筒状,所述工艺甲板、主甲板分别与其上下两端的内壁固定焊接。
[0009]优选的,所述外扩结构的顶部外围设有一圈挡浪墙,所述挡浪墙的顶部向外倾斜,其外倾角度在45
°
到65
°
之间,所述挡浪墙外侧开设有透气格栅。
[0010]优选的,每组所述系泊部皆包括若干固定链,所述外扩结构的内侧开设有和系泊部一一对应的锚链舱,每个锚链舱内分别安装收纳有对应的固定链,每根所述固定链的底端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根系泊缆绳,每根所述系泊缆绳皆和船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上部模块被划分为安全区与危险区,所述安全区与危险区之间设置防爆墙。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通过系泊部的设置,不需要使用传统单点系泊系
统,解决了单点系泊系统依赖进口的现状,节省了较大工程开发费用;
[0014]同时,该装置没有显著的艏摇运动及中拱载荷带来的影响,船体整体运动性能较好,更好的保证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作业时的舒适性、安全性及抗疲劳性,能够经受南海恶劣的环境条件,也为边际油田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上部模块;2、船体;21、阻尼板;22、船柱体;23、外扩结构;3、系泊部;4、外输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0]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2]一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包括上部模块1、船体2、系泊部3、外输部4。
[0023]船体2整体呈圆筒状,船体2的最底部设置有阻尼板21,阻尼板21为圆形板体,板体外侧向外延伸且间隔的设有凸起,阻尼板21以及其上的凸起可以改善船体2运动性能,保证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作业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且这些凸起的数量可调节。
[0024]船柱体22与阻尼板21通过过渡段连接,船柱体22的直径可根据储油量、工艺舱用量综合因素确定,一般为50到90米不等。而船柱体22与阻尼板21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船柱体22与阻尼板21的结合,有效改善了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吃水线面面积较大同时吃水小的问题。
[0025]在本实施例中,船柱体22直径为72m。
[0026]在船柱体22外侧设置多组系泊缆绳,其顶部连接的固定链设置在锚链舱内,便于安装及操作。
[0027]在本实施例中,船柱体22的外侧设置有三组系泊缆绳,为了保证船体2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防腐蚀性能,在船柱体22的外板上设置多组阳极装置。
[0028]船柱体22的外板处设置有多组拖曳眼板,便于建造、安装过程中的系泊及拖拉。
[0029]船柱体22的外板处还布置有橡胶护舷,用于避免供应船及外输油轮失控情况下与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撞击。船柱体22顶部设有主甲板。在本实施例中主甲板高度为33m。主甲板上设有工艺甲板。在本实施例中工艺甲板高度为39m。从主甲板开始,外扩结构23向上且向外延伸,向上倾斜角度在25
°
到35
°
间。外扩结构23向上延伸至工艺甲板。主甲板与外扩结构23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工艺甲板与外扩结构23的内壁也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外扩结构23整体呈倒置圆锥筒状,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一方面可以增大甲板面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船体2上浪。
[0030]在本实施例中,主甲板直径82.8m。工艺甲板直径90m。外扩结构23的顶部设有挡浪墙,挡浪墙外倾角度在45到65
°
之间。挡浪墙可为钢制板,并采用格栅板结构,该挡浪墙的设置可避免甲板上浪对工艺设施、生活楼、人员操维等的拍击。
[0031]船柱体22内设有多个舱室。各舱室分隔设置。舱室包括:空舱、原油舱、压载水舱、柴油舱、淡水舱、锚链舱、饮用水舱、污油水舱。在本实施例中,空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包括船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2)包括船柱体(22),所述船柱体(22)整体呈圆筒状,所述船柱体(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板(21),并在所述阻尼板(21)和船柱体(22)之间设置有过渡区域,所述船柱体(22)的顶侧固定连接有主甲板,所述主甲板的顶侧固定连接有外扩结构(23),所述外扩结构(2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工艺甲板,所述工艺甲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部模块(1),所述上部模块(1)中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组成模块,所述工艺甲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输部(4),所述外输部(4)用于原油外输,所述外扩结构(23)的外部一侧设置有若干组系泊部(3),所述系泊部(3)让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系泊于海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板(21)为圆形板体,其外侧向外延伸,且在所述阻尼板(21)的外侧顶部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多个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结构(23)向上且向外延伸,其向上倾斜角度在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芳冯丽梅陈巍杨亮纪志远孔凡旭王振伍文志飞刘焰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