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连接的浮体平台阵列、光伏装置及光伏电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79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连接的浮体平台阵列、光伏装置及光伏电站,其中浮体平台阵列包括相互连接的浮体单元,浮体平台阵列还包括组合连接桩、连接环以及绳环;在相互连接的每个所述浮体单元上设置有浮体抱耳;所述组合连接桩设置在每个所述浮体单元的浮体抱耳上;所述连接环设置在所述组合连接桩上;所述绳环设置在所述连接环上用于将相互连接的所述浮体单元绑定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不涉及复杂的机械构件,浮体与组合连接桩之间不会发生频繁的摩擦,系统的抗腐蚀性能较好。本发明专利技术易与市面上现有其他形状的浮体抱耳和连接桩相结合并改进而成,大幅提高了浮体平台阵列之间连接的柔韧性与抗疲劳性能,适用于恶劣风浪条件下的浮体柔性阵列组装要求。阵列组装要求。阵列组装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连接的浮体平台阵列、光伏装置及光伏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上浮体平台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连接的浮体平台阵列、光伏装置及光伏电站。

技术介绍

[0002]浮体平台阵列常被用于水上设施的布置与施工,如水上风电站、水上光电站、水上步道等。为了适应水面的波动起伏,需要在连接各个浮体平台时采用具有柔性结构的连接系统或连接方式。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浮体平台连接方式为硬性连接,耐久性较差,而现有的柔性连接系统或方式往往结构复杂且易被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提高浮体阵列耐久性的柔性连接的浮体平台阵列、光伏装置及光伏电站。
[0004]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柔性连接的浮体平台阵列,包括相互连接的浮体单元,浮体平台阵列还包括组合连接桩、连接环以及绳环;在相互连接的每个所述浮体单元上设置有浮体抱耳;所述组合连接桩设置在每个所述浮体单元的浮体抱耳上;所述连接环设置在所述组合连接桩上;所述绳环设置在所述连接环上用于将相互连接的所述浮体单元绑定在一起。
[0005]所述浮体抱耳包括定位座以及位于定位座上方的开口槽,在所述开口槽的壁面上设置有凹点卡位,在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抱耳贯穿孔;所述组合连接桩包括桩体,在所述桩体侧面设置有凸点卡位,在所述桩体下端设置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桩底部插头,所述桩体侧面的凸点卡位与所述开口槽壁面的凹点卡位配合;所述连接环包括上连接部、中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组合连接桩的连接桩底部插头连接的连接环贯穿孔,所述下连接部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座上贯穿孔与所述浮体抱耳连接的连接环底部插头,所述绳环连接在所述连接环的中连接部。
[0006]所述连接环贯穿孔与所述抱耳贯穿孔形状相同,所述连接环底部插头与所述抱耳贯穿孔形状契合并与抱耳贯穿孔的位置交错。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面漂浮光伏装置,包括光伏组件以及上述的浮体平台阵列,所述光伏组件设置在所述浮体平台阵列上。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基于上述一种水面漂浮光伏装置的光伏电站,通过水面漂浮光伏装置进行发电。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在浮体抱耳与组合连接桩之间设有一连接环,组装完成后,连接环可嵌入抱耳中,代替连接桩承受浮体振动时其与绳环之间产生的摩擦,并且提高连接桩中段细杆的承受力,不易弯折受损。相较于现有产品的硬性连接方式,本专利技术中浮体与浮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与振动时带给抱耳的应力可通过柔软的绳环与垫片消解,大幅提高浮体阵列
的耐久性。
[0010]2.与现有浮体平台柔性连接系统相比,本专利技术不涉及复杂的机械构件,浮体与组合连接桩之间不会发生频繁的摩擦,均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吹塑工艺制成,工艺成熟,价格低廉。
[0011]3.本专利技术的柔性连接系统基于现有高密度聚乙烯浮体的硬性连接组合方式改进而来,易与市面上现有其他形状的浮体抱耳和连接桩相结合并改进而成,适用于恶劣风浪条件下的浮体柔性阵列组装要求。连接环可采用任意高强度刚性耐磨材料,绳环与垫片作为易耗品,因此系统的抗老化与抗腐蚀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浮体平台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浮体抱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组合连接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环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环的正/侧视图;图7为组合连接桩、连接环与浮体抱耳连接的剖图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浮体平台阵列柔性连接系统的安装流程示意图;图中:1、浮体抱耳;2、组合连接桩;3、连接环;4、绳环;5、垫片;6、浮体单元。
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对本专利技术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
[00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连接的浮体平台阵列,参见图1,包括相互连接的四个浮体单元6(一个未示出)、组合连接桩2、连接环3以及绳环4;连接环3安装在组合连接桩2上;连接环3与组合连接桩2形成的整体连接在浮体单元6上;绳环4套在四个连接环3将四个浮体单元6连接在一起。
[0015]在每个浮体单元6上设置有浮体抱耳1,参见图2。浮体抱耳1的浮体侧面设有凹点卡位12,浮体抱耳1上有一抱耳贯穿孔11。抱耳贯穿孔11可设计成海棠状贯穿孔或其他形状。组合连接桩2连接在每个浮体单元6的浮体抱耳1上。
[0016]如图3所示,组合连接桩2包括桩体,桩体为圆柱形。圆柱侧面的相应位置设有凸点卡位22,桩体下端的连接桩底部插头21与浮体抱耳1上的抱耳贯穿孔11形状契合。桩体上端设置方便转动桩体的结构,如图3所示的凹陷结构24。桩体与桩底部插头21之间通过连接杆23连接,连接杆23的直径小于桩体与桩底部插头21的直径。通过以上结构设计,使得组合连接桩2可以通过卡位固定在浮体抱耳1的某一高度上,且连接桩底部插头21可以贯穿浮体抱耳1的抱耳贯穿孔11后与之错开。当抱耳贯穿孔11使用具有如图2所示的四瓣海棠状贯穿孔时,连接桩底部插头21可以贯穿浮体抱耳1的抱耳贯穿孔11后与之错开45
°

[0017]如图4

7所示,连接环3套在组合连接桩2的连接杆23上,并可相对连接杆23转动,即当组合连接桩2转动时,连接环3被限位在浮体抱耳1内不随组合连接桩2转动。连接环3的
直径、高度与形状结构可契合浮体抱耳1与组合连接桩2插入后余留的空位,并沿圆周方向开有一条供绳环4穿过的卡槽33。
[0018]本专利技术浮体平台阵列的连接过程如图8所示,为了更清晰地展示系统构成,流程

~

中最前方的浮体与构件被隐去。
[0019]首先,如流程

,组合连接桩2的连接桩底部插头21与连接环3的连接环贯穿孔31对齐,将组合连接桩2从上至下插入连接环3。
[0020]之后,如流程

,将组合连接桩2绕中心轴旋转45
°
,使得连接桩底部插头21、连接环底部插头32对齐。
[0021]之后,如流程

,将组合连接桩2的连接桩底部插头21与浮体抱耳1的抱耳贯穿孔11对齐,从上至下插入浮体抱耳1,此时组合连接桩2的凸点卡位22会使浮体侧壁产生弹性形变,连接环3的连接环底部插头32嵌入浮体抱耳1的抱耳贯穿孔11与组合连接桩2之间的空隙中。
[0022]之后,如流程

,将组合连接桩2旋转45
°
,此时浮体抱耳1上的凹点卡位12与组合连接桩2上的凸点卡位22契合,限制组合连接桩2轴向转动,组合连接桩2的连接桩底部插头21与浮体抱耳1的抱耳贯穿孔11形状交错,进一步限制组合连接桩2的轴向移动。
[0023]之后,如流程

~

,将四个经过上述步骤组装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连接的浮体平台阵列,包括相互连接的浮体单元(6),其特征在于:浮体平台阵列还包括组合连接桩(2)、连接环(3)以及绳环(4);在相互连接的每个所述浮体单元(6)上设置有浮体抱耳(1);所述组合连接桩(2)设置在每个所述浮体单元的浮体抱耳(1)上;所述连接环(3)设置在所述组合连接桩(2)上;所述绳环(4)设置在所述连接环(3)上用于将相互连接的所述浮体单元绑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体平台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抱耳(1)包括定位座以及位于定位座上方的开口槽,在所述开口槽的壁面上设置有凹点卡位(12),在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抱耳贯穿孔(11);所述组合连接桩(2)包括桩体,在所述桩体侧面设置有凸点卡位(22),在所述桩体下端设置有连接杆(23),在所述连接杆(23)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桩底部插头(21),所述桩体侧面的凸点卡位(22)与所述开口槽壁面的凹点卡位(12)配合;所述连接环(3)套在所述桩体的连接杆(23)上,所述连接环(3)包括上连接部、中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组合连接桩(2)的连接桩底部插头(21)连接的连接环贯穿孔(31),所述下连接部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定位座上贯穿孔(11)内与所述浮体抱耳(1)连接的连接环底部插头(32),所述绳环(4)连接在所述连接环(3)的中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瞳李响邹亚男向阳庞惠文李莉陈星洪念成徐增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中环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