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74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及设备,该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物质入口、热物质出口、外筒体、内筒体和外螺旋冷却结构,内筒体轴向置于外筒体内,外筒体和内筒体的筒壁之间设置有流通空间,外螺旋冷却结构设置于流通空间内形成螺旋冷却通道,冷却物质从冷却物质入口进入冷却通道,并从热物质出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和设备通过将外螺旋冷却结构设置在螺旋冷却通道内,冷却物质进入螺旋冷却通道内时呈螺旋运行,增加换热效果,螺旋冷却通道使得内筒体外的冷却物质与其内的高温物料隔着内筒体进行间接换热,螺旋冷却通道内通入大气,解决了高温还原物料通过直接水冷或间接水冷导致浪费水和污染环境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炉窑生产
,特别地,涉及一种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直接还原或固废处置回转窑生产中,经过回转窑焙烧的物料排出回转窑后,温度高,物料的温度在1000℃以上。现有还原性物料通常采用水淬或间接水冷方案进行冷却,余热难以回收,并且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产品性能下降等问题。
[0003]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及设备以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还原物料冷却装置,解决了高温还原物料通过直接水冷或间接水冷导致浪费水和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物质入口、热物质出口、外筒体、内筒体和外螺旋冷却结构,所述内筒体轴向置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的筒壁之间设置有流通空间,所述外螺旋冷却结构设置于所述流通空间内形成螺旋冷却通道,所述冷却物质入口和所述热物质出口位于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冷却物质从所述冷却物质入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并从所述热物质出口排出。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内筒体内的内螺旋冷却结构,所述内螺旋冷却结构与所述外螺旋冷却结构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外螺旋冷却结构为连接在所述内筒体外壁上的呈螺旋状的板体,且轴向地分布于整个所述螺旋冷却通道。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螺旋冷却结构为连接在所述内筒体内壁上的呈螺旋状的板体,且轴向地分布于整个所述内筒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物质入口接通大气。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物质入口和冷却热物质出口用于密封所述冷却物质入口和冷却热物质出口的管道。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气体管,所述保护气体管从所述内筒体的一端端部插入,且靠近所述冷却物质入口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气体管内注入氮气。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还原物料冷却设备,包括所述的还原物料冷却装置,还包括一端连接回转窑、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的高温物料预处理溜槽。
[0015]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物料预处理溜槽包括依次连接的入料口、制冷通道、大块排料通道和排料口、以及设于所述大块排料通道内的物料检测装置,所述入料口连接所述回转窑,物料从所述入料口经所述制冷通道制冷后排至所述大块排料通道,所述物料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大块排料通道内是否有大块物料。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还原物料冷却装置,通过将外螺旋冷却结构设置在所述螺旋冷却通道内,冷却物质进入所述螺旋冷却通道内时呈螺旋运行,增加换热效果,所述螺旋冷却通道设置于所述内筒体外,使得所述内筒体外的冷却物质与其内的高温物料隔着所述内筒体进行间接换热,所述螺旋冷却通道内通入大气,解决了高温还原物料通过直接水冷或间接水冷导致浪费水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还原物料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的密封装置的截面图;
[0023]图4为图2所示的密封装置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所示的密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所示的高温物料预处理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请参阅图1。该还原物料冷却装置20包括冷却物质入口21、热物质出口23、外筒体25、内筒体26和外螺旋冷却结构27,所述内筒体26轴向置于所述外筒体25内,所述外筒体25和所述内筒体26的筒壁之间设置有流通空间,所述外螺旋冷却结构27设置于所述流通空间内形成螺旋冷却通道28,所述冷却物质入口21和所述热物质出口23位于所述外筒体25的两端,冷却物质从所述冷却物质入口21进入所述冷却通道28,并从所述热物质出口23排出。通
过将外螺旋冷却结构27设置在所述螺旋冷却通道28内,冷却物质进入所述螺旋冷却通道28内时呈螺旋运行,增加换热效果,所述螺旋冷却通道28设置于所述内筒体26外,使得所述内筒体26外的冷却物质与其内的高温物料隔着所述内筒体26进行间接换热,所述螺旋冷却通道28内通入气体,解决了高温还原物料通过直接水冷或间接水冷导致浪费水和污染环境的问题。
[0031]其中,所述还原物料冷却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内筒体26内的内螺旋冷却结构29,所述内螺旋冷却结构29安装于所述内筒体26的内壁上,在内筒体的旋转下,使物料在所述内筒体26内螺旋行进,增加物料与所述内筒体26的筒壁的接触频率来加大换热面积,从而提高物料的换热率。
[003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螺旋冷却结构27为连接在所述内筒体26外壁上的呈螺旋状的板体,且轴向地分布于整个所述螺旋冷却通道28。螺旋状的板体呈螺旋运动,使得螺旋冷却通道28内的冷却物质呈螺旋状输送,冷却物质运动的包围在内筒体26外,对所述内筒体26外周进行全方位冷却,并呈现不间断的持续换热,在持续的螺旋运动下,物料接触筒壁的每一个壁面都是被冷却物质更新冷却后的,其换热效率更高。
[0033]值得提出的是,所述内螺旋冷却结构为设置成螺旋状的管道,且轴向地分布于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物质入口、热物质出口、外筒体、内筒体和外螺旋冷却结构,所述内筒体轴向置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的筒壁之间设置有流通空间,所述外螺旋冷却结构设置于所述流通空间内形成螺旋冷却通道,所述冷却物质入口和所述热物质出口位于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冷却物质从所述冷却物质入口进入所述冷却通道,并从所述热物质出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内筒体内的内螺旋冷却结构,所述内螺旋冷却结构安装于所述内筒体内,使物料在内筒体内螺旋行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冷却结构为连接在所述内筒体外壁上的呈螺旋状的板体,且轴向地分布于整个所述螺旋冷却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冷却结构为连接在所述内筒体内壁上的呈螺旋状的板体,且轴向地分布于整个所述内筒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还原物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物质入口接通大气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叶恒棣卢兴福戴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