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吸附树脂致敏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343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吸附树脂致敏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待激发的RB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吸附树脂致敏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吸附树脂致敏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血液净化治疗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血液净化设备除去血液中的某些致病物质(毒素等),并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以达到净化血液、治疗疾病的目的。过敏反应是血液净化治疗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不良反应之一,其主要是吸附树脂材料中的致敏原对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刺激,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导致机体产生致敏反应,从而影响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因此,检测吸附树脂的致敏性对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0003]嗜碱性粒细胞是过敏反应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过敏反应可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从而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症状。目前,根据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程度作为评估致敏原致敏程度的检测方法多应用于药物、食品等领域,而在吸附树脂领域中,致敏性检测方法不多,这和树脂本身外观的物理特性、材料的吸附特性等因素有关。若直接通过检测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的含量来作为评价吸附树脂致敏程度的指标,可能存在部分已释放的脱颗粒物质被吸附树脂吸附,因此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通过染色制片观察法计算细胞脱颗粒率来作为评价吸附树脂致敏程度的指标,会存在将树脂加入到培养皿中时会对细胞产生机械力作用,再用缓冲液冲洗,造成细胞从培养皿中脱落,从而导致计数结果不准确。
[0004]目前,尚缺乏一种适用于吸附树脂的致敏性检测方法,为了能够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吸附树脂的致敏性进行准确检测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对吸附树脂的致敏性进行准确检测的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测吸附树脂致敏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获取待激发的RBL

2H3细胞;
[0008]将所述待激发的RBL

2H3细胞分别设置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标准品对照组和待测组,并通过加入不同的物质对各组中待激发的RBL

2H3细胞进行激发,使RBL

2H3细胞脱颗粒释放β

氨基己糖苷酶,其中,所述阳性对照组中的物质为阳性对照物,所述阴性对照组中的物质为缓冲液,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的物质为标准品吸附树脂和缓冲液,所述待测组中的物质为待测吸附树脂和缓冲液;
[0009]分别检测各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
[0010]若所述阳性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和所述阴性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处于预设范围,则根据所述标准品对照组的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和所述待测品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确定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标准品对照组的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和所述待测组中
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确定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包括:
[0012]获取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和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对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和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获得差异显著性P值;
[0013]根据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以及所述差异显著性P值,确定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
[0014]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以及所述差异显著性P值,确定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包括:
[0015]若所述差异显著性P值≥0.05,则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低;
[0016]若所述差异显著性P值<0.05,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小于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则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低;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大于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则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高。
[0017]进一步地,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所述标准品吸附树脂和所述缓冲液的用量比小于或者等于1:5,所述待测组中所述待测吸附树脂和所述缓冲液的用量比小于或者等于1:5。
[0018]进一步地,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所述标准品吸附树脂和所述缓冲液的用量比为1:5,所述待测组中所述待测吸附树脂和所述缓冲液的用量比为1:5。
[0019]进一步地,所述阳性对照物为吐温

80,所述缓冲液为PBS。
[0020]进一步地,所述阳性对照物中吐温

80的浓度大于或者等于0.4%。
[0021]进一步地,各组中所述待激发的RBL

2H3细胞的激发时间为60min。
[0022]进一步地,所述分别检测各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包括:
[0023]分别收集各组经过激发后的产物,将各组经过激发后的产物在转速为3000rpm条件下离心分离10min,取各组的上清液,检测各组上清液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
[0024]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待激发的RBL

2H3细胞,包括:
[0025]用细胞培养板接种RBL

2H3细胞,将所述RBL

2H3细胞培养45h至50h,待所述细胞培养板上所述RBL

2H3细胞长至90%至100%密度时,用缓冲液冲洗所述细胞培养板后,获得所述待激发的RBL

2H3细胞。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检测吸附树脂致敏性的方法,通过设立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能够对检测过程进行质控,排除外界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干扰,确保检测环境的稳定性以及检测程序的正常运行,并在检测程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将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和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进行对比,以确定待测树脂的致敏性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待测组和标准品对照组中均含有吸附树脂,能够消除吸附树脂的吸附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通过检测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确定待测吸附树脂激发RBL

2H3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待测树脂的致敏性,与染色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吸附树脂致敏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待激发的RBL

2H3细胞;将所述待激发的RBL

2H3细胞分别设置为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标准品对照组和待测组,并通过加入不同的物质对各组中待激发的RBL

2H3细胞进行激发,使RBL

2H3细胞脱颗粒释放β

氨基己糖苷酶,其中,所述阳性对照组中的物质为阳性对照物,所述阴性对照组中的物质为缓冲液,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的物质为标准品吸附树脂和缓冲液,所述待测组中的物质为待测吸附树脂和缓冲液;分别检测各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若所述阳性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和所述阴性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处于预设范围,则根据所述标准品对照组的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和所述待测品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确定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吸附树脂致敏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标准品对照组的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和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OD值,确定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包括:获取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和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对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和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获得差异显著性P值;根据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以及所述差异显著性P值,确定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吸附树脂致敏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标准品对照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所述待测组中β

氨基己糖苷酶的平均OD值以及所述差异显著性P值,确定所述待测树脂的致敏性,包括:若所述差异显著性P值≥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凡黄光辉邓同铭
申请(专利权)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