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循环柱塞泵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33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循环柱塞泵过滤装置,包括缸体,缸体内横向设置有隔板,缸体通过隔板将内部分为上下两层,缸体内上层为油体换流层,缸体下层为油体过滤层,缸体前后两侧外壁均倾斜设置有导流管,上层油体换流层内设置有换流机构,下层油体过滤层内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过滤网筒,过滤网筒内设置有清洗机构,排渣口处设置有封堵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废润滑油进入缸体内,废润滑油从两侧换流通孔进入时冲击转动叶片,带动短转筒或长转筒转动,毛刷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旋转清洁,形成自动清洗排污,同时实现不停泵清洗过滤装置。同时实现不停泵清洗过滤装置。同时实现不停泵清洗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循环柱塞泵过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润滑油再生循环
,具体涉及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循环柱塞泵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润滑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地增加,每年换下来的废旧润滑油品量也越来越大,这些废油如果丢弃到环境中去,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为自然资源的匮乏,废油再生循环利用成了一个重要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手段,然而由于废润滑油往往会被各种灰尘、金属屑等杂质污染,废润滑油在再生循环过程中,废润滑油需要经过循环柱塞泵装置,而这些杂质的经过非常容易造成柱塞泵的堵塞,导致装置损坏,造成成本损失,同时对过滤网进行清洁时需要停止柱塞泵工作进行清洁。
[0003]本专利技术通过废润滑油进入缸体内,废润滑油从两侧换流通孔进入时冲击两侧的转动叶片,带动长转筒和短转杆转动,废润滑油进入到过滤网筒内,通过毛刷进行搅拌,加快润滑油过滤速度,提高润滑油的排出效果,当需要对缸体进行清洗时,向右转动转杆,左侧导流管被封堵,废润滑油从右侧导流管流出,右侧转动叶片带动长转杆转动,长转杆通过履带二带动短转筒继续转动,同时,滑杆通过上齿牙与下齿牙啮合向左移动,滑杆推动活塞杆向左移动,伸缩管将密封块向上顶起,排渣口被打开,废润滑油过滤出的残渣从左侧排渣口排出,通过短转筒转动带动毛刷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旋转清洁,形成自动清洗排污,同时,废液压油从右侧导流管流向过滤网筒,并从排液管道排出,当向左转动转杆时与向右转动转杆原理相同,实现不停泵清洗过滤装置。
[0004]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循环柱塞泵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循环柱塞泵过滤装置,包括包括缸体,所述缸体整体为L型中空结构,缸体内横向设置有隔板,隔板前侧表面设置有滑轨,滑轨外侧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上侧表面设置有下齿牙,缸体通过隔板将内部分为上下两层,缸体内上层为油体换流层,缸体下层为油体过滤层,缸体左侧外壁中部靠上位置连通有进液管道,缸体右侧外壁中部靠下位置设置有排液管道,缸体前后两侧外壁均倾斜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一端与油体换流层连通,导流管另一端与油体过滤层连通,上层油体换流层内设置有换流机构,下层油体过滤层内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过滤网筒,过滤网筒与缸体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网筒一侧与导流管连通,过滤网另一侧的外壁与排液管道管口固定连接,过滤网筒内设置有清洗机构,过滤网筒底端设置有排渣口,排渣口处设置有封堵机构,优选的,所述换流机构包括换流箱、转筒、换流通孔、转动轴承、转杆、把手、上齿
牙,换流箱左侧表面与缸内内壁固定连接,换流箱上下两侧表面与导流管连通,转筒设置于换流箱内,且与换流箱内壁贴合,换流通孔分别设置于转筒上下两侧表面和前侧表面,转动轴承与缸体固定连接,转杆左端与转筒右侧表面固定连接,转杆穿过缸体和转动轴承并延伸至缸体外,且与转动轴承转动连接,把手与转杆右端固定连接,上齿牙固定连接在转筒右端外侧表面,并与上齿牙啮合。
[0007]优选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长转筒、短转筒、毛刷、长转杆、短转杆、转动叶片、履带轮、履带一、履带二,长转筒和短转筒均设置于过滤网筒内,且上端通过转筒轴承与缸体内转动连接,毛刷设置于转筒外侧壁和底部,长转杆和短转杆均竖直贯穿于导流管和隔板,并通过轴承与导流管和隔板转动连接,长转杆和短转杆外侧表面均与转动叶片固定连接,长转筒和短转筒以及长转杆和短转杆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履带轮,长转筒与短转杆的履带轮与履带一转动连接,短转筒与长转杆的履带轮与履带二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油管、伸缩管、密封块、活塞筒、活塞杆、弹簧,伸缩管底端与油管下端固定连接,密封块与伸缩管上端固定连接,密封块外侧壁与排渣口内侧壁滑动连接,活塞筒设置于油管上端,并与油管连通,活塞筒外侧壁与缸体内壁固定连接,活塞杆套接于滑轨外侧表面,活塞杆横向穿过活塞筒,并延伸至活塞筒外壁,活塞杆外壁套接有弹簧,活塞杆通过弹簧与活塞筒滑动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废润滑油通过进液管道进入缸体内,废润滑油通过换流通孔进入到导流管,废润滑油从两侧换流通孔进入时冲击两侧的转动叶片,转动叶片带动长转杆和短转杆转动,长转杆和短转杆的履带轮通过履带一和履带二带动长转筒和短转筒同时转动,废润滑油进入到过滤网筒内,通过毛刷进行搅拌,加快润滑油过滤速度,提高润滑油的排出效果,当需要对缸体进行清洗时,向右转动转杆,转杆带动转筒向右转动,此时左侧换流通孔向右转动,左侧导流管被封堵,左侧转动叶片停止转动,废润滑油从右侧导流管流出,右侧转动叶片带动长转杆转动,长转杆通过履带二带动短转筒继续转动,同时,滑杆通过上齿牙与下齿牙啮合向左移动,滑杆推动活塞杆向左移动,弹簧被挤压,活塞筒内液压油通过油管注入伸缩管内部,伸缩管将密封块向上顶起,排渣口被打开,废润滑油过滤出的残渣从左侧排渣口排出,通过短转筒转动带动毛刷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旋转清洁,形成自动清洗排污,同时,废液压油从右侧导流管流向过滤网筒,并从排液管道排出,当向左转动转杆时与向右转动转杆原理相同,实现不停泵清洗过滤装置。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油体换流层剖面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清洗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封堵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部位局部放大图。
[0011]图中标号:1缸体;2隔板;3滑轨;4滑杆;5下齿牙;6油体换流层;7油体过滤层;8进液管道;9排液管道;10导流管;11换流机构;1101换流箱;1102转筒;1103换流通孔;1104转动轴承;1105转杆;1106把手;1107上齿牙;12过滤网筒;13清洗机构;1301长转筒;1302短转筒;1303毛刷;1304长转杆;1305短转杆;1306转动叶片;1307履带轮;1308履带一;1309履带
二;14排渣口;15封堵机构;1501油管;1502伸缩管;1503密封块;1504活塞筒;1505活塞杆;150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5所示,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循环柱塞泵过滤装置,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整体为L型中空结构,缸体1内横向设置有隔板2,隔板2前侧表面设置有滑轨3,滑轨3外侧滑动连接有滑杆4,滑杆4上侧表面设置有下齿牙5,缸体1通过隔板2将内部分为上下两层,缸体1内上层为油体换流层6,缸体1下层为油体过滤层7,缸体1左侧外壁中部靠上位置连通有进液管道8,缸体1右侧外壁中部靠下位置设置有排液管道9,缸体1前后两侧外壁均倾斜设置有导流管10,导流管10一端与油体换流层6连通,导流管10另一端与油体过滤层7连通,上层油体换流层6内设置有换流机构11,下层油体过滤层7内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过滤网筒12,过滤网筒12与缸体1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网筒12一侧与导流管10连通,过滤网另一侧的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循环柱塞泵过滤装置,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整体为L型中空结构,缸体内横向设置有隔板,隔板前侧表面设置有滑轨,滑轨外侧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上侧表面设置有下齿牙,缸体通过隔板将内部分为上下两层,缸体内上层为油体换流层,缸体下层为油体过滤层,缸体左侧外壁中部靠上位置连通有进液管道,缸体右侧外壁中部靠下位置设置有排液管道,缸体前后两侧外壁均倾斜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一端与油体换流层连通,导流管另一端与油体过滤层连通,上层油体换流层内设置有换流机构,下层油体过滤层内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过滤网筒,过滤网筒与缸体内壁固定连接,过滤网筒一侧与导流管连通,过滤网另一侧的外壁与排液管道管口固定连接,过滤网筒内设置有清洗机构,过滤网筒底端设置有排渣口,排渣口处设置有封堵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润滑油再生循环柱塞泵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机构包括换流箱、转筒、换流通孔、转动轴承、转杆、把手、上齿牙,换流箱左侧表面与缸内内壁固定连接,换流箱上下两侧表面与导流管连通,转筒设置于换流箱内,且与换流箱内壁贴合,换流通孔分别设置于转筒上下两侧表面和前侧表面,转动轴承与缸体固定连接,转杆左端与转筒右侧表面固定连接,转杆穿过缸体和转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阳张艳成李鹏飞张晓雪刘馨越吴燕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泰克斯特高级润滑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