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服务器、系统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03275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服务器、系统及介质,首先获取电网下发的需求响应指令以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然后对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调度负荷;最终以响应参数最优、经济性最高、对系统影响最小为约束条件,根据需求响应指令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可调度负荷进行调度。通过对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负荷运行特性进行分析,依据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然后依据各类用户的可调度潜力以及预先设置的约束条件,确定最优的调度方案,从而完成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可调度负荷的调度。可调度负荷的调度。可调度负荷的调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服务器、系统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调度
,尤其涉及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服务器、系统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综合能源系统是下一代智能的能源系统,使得能源系统的能量生产、传输、存储和使用有了系统化、集成化和精细化的运行和管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综合能源系统在地域上和功能上实现的具体体现,根据地理因素和能源特性,能源系统可分为跨区级、区域级和用户级。在用户级方面,电气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导致用电负荷比例逐年增长,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在用电需求的管理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是使用价格手段鼓励电力用户优化用电负荷特性、参与调峰调频,加大峰谷电价差,引导移峰填谷,缓解发电侧调峰压力。但采用价格手段调节的方式较为单一,且受用户主观影响性较大,能源的调度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服务器、系统及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对能源的调度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包括:
[0006]获取电网下发的需求响应指令以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
[0007]对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调度负荷;
[0008]以响应参数最优、经济性最高、对系统影响最小为约束条件,根据需求响应指令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可调度负荷进行调度。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装置,包括:
[0010]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网下发的需求响应指令以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
[0011]计算模块,用于对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调度负荷;
[0012]调度模块,用于以响应参数最优、经济性最高、对系统影响最小为约束条件,根据需求响应指令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可调度负荷进行调度。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度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控制终端和如上第三方面的调度服务器。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的步骤。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服务器、系统及介质,首先获取电网下发的需求响应指令以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然后对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调度负荷;最终以响应参数最优、经济性最高、对系统影响最小为约束条件,根据需求响应指令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可调度负荷进行调度。通过对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负荷运行特性进行分析,依据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然后依据各类用户的可调度潜力以及预先设置的约束条件,确定满足电网需求响应指令的最优的调度方案,从而完成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可调度负荷的调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度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专利技术的描述。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该应用场景。在该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系统包括:多个控制终端11和调度服务器12。
[0024]其中,调度服务器12实时接收电网下发的需求响应指令,并在接收到需求响应指令后,指示各类用户的控制终端11上报其能源的运行参数,随后调度服务器12进行可调度负荷的计算,并依据约束条件确定最优的调度方案,从而按照需求响应指令实现负荷调度。
[0025]控制终端11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类用户的控制终端,例如商业用户的中央空调总控终端、工业用户的能源控制终端等,在此不作限定。调度服务器可以是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云服务器,在此不作限定。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图1中所示的调度服务器12,该方法可以包括:
[0027]S210,获取电网下发的需求响应指令以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
[002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需求响应指令中包括能源的需求响应量、响应时间以及响应速度。运行参数与用户的类型有关,在此不作限定。
[0029]S220,对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调度负荷。
[003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需要预先构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调度负荷对应的负荷运行特性模型,然后依据该负荷运行特性模型确定可调度潜力分析的关系式,然后将相应的运行参数输入到该关系式中,即可得到可调度负荷。
[0031]S230,以响应参数最优、经济性最高、对系统影响最小为约束条件,根据需求响应指令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可调度负荷进行调度。
[003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确定完各类用户的可调度负荷之后,可以以此建立多个可选的调度方案,并对每个可选的调度方案进行模拟,确定这些可选调度方案中满足约束条件的方案作为最优调度方案,实现需求响应指令下的负荷调度。
[003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对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负荷运行特性进行分析,依据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然后依据各类用户的可调度潜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电网下发的需求响应指令以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对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所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调度负荷;以响应参数最优、经济性最高、对系统影响最小为约束条件,根据所述需求响应指令对所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可调度负荷进行调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的类别包括商业用户、工业用户和居民用户;所述可调度负荷包括可中断负荷、可调节负荷以及可转移负荷;所述对各类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所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调度负荷,包括:对商业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所述商业用户的可调节负荷;对工业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所述工业用户的可中断负荷和可转移负荷;对居民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所述居民用户的可中断负荷和可转移负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商业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包括运行工况、环境参数、空调参数、预设调度持续时间;对商业用户的能源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调度潜力分析,计算得到所述商业用户的可调节负荷,包括:获取所述商业用户当前的运行工况;根据当前工况下的环境参数、空调参数和预设调度持续时间,计算所述商业用户中央空调的最大可削减有功功率或最大可增加有功功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工况包括制热工况和制冷工况;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空气比热容、空气密度、采暖面积以及平均层高;所述空调参数包括用户设置温度、室内温度阈值、空调系统的能效比;所述制热工况下的最大可削减有功功率为:P
DR,decreased
×
t
DR
×
COP=c
×
S
×
H
×
ρ
×
(T
set

T
limit
)其中,P
DR,decreased
为所述中央空调的最大可削减有功功率;t
DR
为预设调度持续时间;COP为中央空调的制热能效比;c为空气的比热容,一般选取温度为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值为1.005kJ/(kg*K);S为所述采暖面积;H为所述平均层高;ρ为空气的密度,一般选取温度为300K时的干空气密度,值为1.177kg/m3;T
set
为所述用户设置温度;T
limit
属于所述室内温度阈值,具体为建筑物用户允许的室内最低温度,该值低于所述用户设置温度;所述制热工况下的最大可增加有功功率为:P
DR,increased
×
t
DR
×
COP=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范辉胡长斌郝晓光罗珊娜王辉李剑锋金飞侯倩曹颖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