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19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8
本申请涉及数据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包括深度检测单元、姿态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深度检测单元、姿态检测单元将测量的深度信息与角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处理。其中,深度检测单元包括线缆、位于线缆外侧且沿线缆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RFID标签、RFID标签识别器以及位于RFID标签外侧的外壳,RFID标签被设置为RFID标签识别器在任意一点可以获取至多一个RFID标签的信号。本申请中的RFID标签识别器可准确识别洞口位置的至多一个RFID标签的信号,不存在深度信息的误判问题,具有准确率高、精度高、操作简单、测量方便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数据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各大露天矿和土石方工程爆破中,广泛使用中深孔爆破,而中深孔爆破方法是介于浅孔爆破与深孔爆破之间的,以专用钻凿设备钻孔作为炸药包埋藏空间的爆破方法。
[0003]大型露天矿山单次爆破炮孔个数动辄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中深孔的质量直接影响爆破效果的好坏,因此,需要对中深孔的深度和角度进行检测。
[0004]目前主要依赖打孔经验进行检测,当然也有部分企业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带有刻度的线缆直接深入炮孔内,通过线缆的深入深度获取炮孔的深度,通过洞口的量角装置获取炮孔的角度,并手工记录数据,该检测方法中线缆的材质较软,存在测量到炮孔的最深处无法感知尽头的问题,基于线缆材质较软的问题,也有部分企业将线缆替换为材质较硬的测量装置深入炮孔获取深度数据,无论采用材质较软的线缆测量深度数据还是采用材质较硬的测量装置测量深度数据,均存在需要人工观测并录入数据、效率低且无法实现自动检测的问题;也有部分企业采用声波探测装置进行炮孔检测,但存在看不见、探不准的问题;也有部分企业,通过采用裸露的摄像头投入炮孔内进行拍照和定位,但由于炮孔内的环境较为恶劣,炮孔内时常存在岩石、泥浆和灰尘等不可控因素,该检测方法不仅会给摄像头造成损伤,而且拍摄的照片通常是模糊不清的,工程应用的效果极差。
[0005]公告号CN217976184U公开了一种新型中深孔探测装置,该装置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测量方便、测量灵活性高、无需人工录入信息的探测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深度信息和角度信息的自动获取,但是手持机在靠近孔口附近的RFID标签(电子标签)时,由于RFID标签的传输距离较远,手持机同时可获取多个RFID标签的信息,存在深度信息误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可实现深度信息的准确检测。
[0007]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包括深度检测单元、姿态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深度检测单元、所述姿态检测单元将测量的深度信息与角度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单元处理。
[0008]所述深度检测单元包括线缆、位于所述线缆外侧且沿所述线缆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RFID标签、RFID标签识别器以及位于所述RFID标签外侧的外壳;所述RFID标签被设置为所述RFID标签识别器在任意一点可以获取至多一个RFID标签的信号。
[0009]进一步地,所述RFID标签为有源标签或无源标签;当所述RFID标签为有源标签时,所述RFID标签的发射功率、所述外壳的径向厚度与任意相邻的所述RFID标签之间的最小间隔L满足以下条件:
;当所述RFID标签为无源标签时,所述RFID标签识别器的发射功率、所述外壳的径向厚度与任意相邻的所述RFID标签之间的最小间隔L满足以下条件:;其中,为所述RFID标签的发射功率,为所述RFID标签识别器的发射功率,为所述外壳的衰减系数,为空气的衰减系数,h为所述外壳的径向厚度,为所述RFID标签识别器的接收功率阈值。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由玻璃钢材料制成,所述外壳的径向厚度为0.2cm。
[0011]进一步地,所述RFID标签的形状为环形,所述线缆、所述RFID标签和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相邻所述RFID标签间隔10 cm。
[0012]优选地,所述RFID标签沿其轴向方向的长度为10cm,功率为0.85 W。
[0013]进一步地,所述姿态检测单元经所述线缆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经所述线缆与所述姿态检测单元通信,从而实现角度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与所述深度检测单元通信,从而实现深度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0015]优选地,所述中深孔探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进行通信;所述显示单元可将所述控制单元处理后的深度信息与角度信息进行显示。
[0016]优选地,所述中深孔探测装置还包括穿引单元,用于实现所述线缆的运输与收集;所述穿引单元包括绕线支架、支撑底座、脚轮和手推杆,所述绕线支架为车轮状结构,用于供所述线缆缠绕,并通过其自身的周向旋转完成所述线缆的释放与收集;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绕线支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绕线支架处于悬空状态;所述脚轮安装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一端,从而实现所述穿引单元的移动;所述手推杆与所述绕线支架固定连接,以方便操作人员推动。
[0017]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的RFID标签为环形结构,且外壳由玻璃钢材料制成,通过合理设置RFID标签以及外壳的参数,从而实现RFID标签识别器在任意一点可以获取至多一个RFID标签的信号。当测量人员将RFID标签识别器靠近洞口的RFID标签时,只能读取洞口处的最多一个RFID标签信息,而不存在其他位置RFID标签信息的干扰,实现了近距离深度信息的自动获取,提高了深度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中深度检测单元与姿态检测单元连接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中深度检测单元、姿态检测单元、穿引单元连接的整体结构图;图3为本申请中线缆、RFID标签、外壳在洞口处沿轴向的剖面图;图4为本申请中手持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9]附图标记:11、线缆,12、外壳,13、RFID标签,14、RFID标签识别器,2、姿态检测单
元,31、第一控制器,4、穿引单元,41、绕线支架,410、挡圈,411、固定轴,412、旋转轴,413、保护杆,414、支撑轴,42、支撑底座,43、脚轮,46、手推杆,5、手持装置,51、显示器,52、支撑架,53、握柄,55、连接杆、56、安装台,6、洞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1]本说明书中词汇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申请。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2]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描述中,为了方便理解,放大或者缩小了图纸上的各种构件,但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2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该探测装置包括深度检测单元、姿态检测单元2和控制单元,其中,深度检测单元用于获取炮孔的深度信息,姿态检测单元2用于获取炮孔对应位置的角度信息,深度检测单元、姿态检测单元2将测量的深度信息与角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处理。
[0024]具体地,图1示出了本申请中深度检测单元与姿态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包括深度检测单元、姿态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深度检测单元、所述姿态检测单元将测量的深度信息与角度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单元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检测单元包括线缆、位于所述线缆外侧且沿所述线缆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RFID标签、RFID标签识别器以及位于所述RFID标签外侧的外壳;所述RFID标签被设置为所述RFID标签识别器在任意一点可以获取至多一个RFID标签的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标签为有源标签或无源标签;当所述RFID标签为有源标签时,所述RFID标签的发射功率、所述外壳的径向厚度与任意相邻的所述RFID标签之间的最小间隔L满足以下条件:;当所述RFID标签为无源标签时,所述RFID标签识别器的发射功率、所述外壳的径向厚度与任意相邻的所述RFID标签之间的最小间隔L满足以下条件:;其中,为所述RFID标签的发射功率,为所述RFID标签识别器的发射功率,为所述外壳的衰减系数,为空气的衰减系数,h为所述外壳的径向厚度,D为所述RFID标签识别器的接收功率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玻璃钢材料制成,所述外壳的径向厚度为0.2 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深孔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标签的形状为环形,所述线缆、所述RFID标签和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兆全许宏图原新宇张平发王日东杨彬赵伟彭丰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晶合数字矿山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