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及其形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316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及其形成方法,在结构部分包括有内支撑件及外支撑件,其中内支撑件一侧内凹第一槽道,并第一槽道两侧分别形成第一侧板片,各第一侧板片分别设有异形孔,又外支撑件一侧内凹形成第二槽道并面向第一槽道,并在外支撑件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二侧板片,第二槽道容纳内支撑件的局部部位,各第二侧板片分别与各第一侧板片相互贴靠,使各异形孔对应迭合于各第二侧板片的预冲部,各预冲部被冲压迫入各异形孔并变形成对应的铆凸部,使各铆凸部嵌合于各异形孔中;而在形成方法部分主要具有备料工序、零件工序、对合工序、铆接工序四步骤。铆接工序四步骤。铆接工序四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及其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及其形成方法,特指应用于电子装置领域的技术,例如显示器支架,其主要是改良支架的内构主体的结构设计,并通过改良及简化铆合方法的工序,使支架的内构主体在制造成型过程中、加工组装作业上更为快速。

技术介绍

[0002]在一般显示器的支架中,其内构主体是支撑该显示器的主要工件,该内构主体通常是以一个零件做为主结构,再搭配一或多个零件组配而成,前述各零件的制造工艺采用冲压件、铸造件或挤压件,而组装工艺是在两零件之间通过螺丝锁接固定以组成该支架的内构主体,可参阅本申请人申请过的专利文献,例如CN202901749U的组件16搭配组件11,就是两冲压件之间以螺丝锁接固定,或例如CN107977045B的组件151和152搭配组件20及组件14,就是采用冲压件在铸造件及铝挤件之间以螺丝锁接固定,或例如CN208703490U的组件31搭配组件32和36,就是在冲压件与铝挤件之间以螺丝锁接固定,而前述螺丝锁接方式还需通过点胶(glue dispensing)、止滑垫片(例如华司/Washer)等技术手段,降低因频繁震动而产生的松动情形,但也容易增加工序及成本,因此传统常见的替代方案中,由于焊接加工受到材料限制之外,就是以铆接取代前述螺丝锁接。
[0003]传统的铆接加工作业中,将上述两零件铆接在一起是仰赖外部零件-铆钉予以接合,而有的则是在零件原本制作过程中先生成要铆接的位置,例如请见本申请人申请过的专利前案CN201119196Y的图2~图4所示,将组件40与组件20进行铆接前,组件20必须要在预定位置处先形成固定孔23,而组件40则必须先制作有固定柱41,再把组件20与组件40叠组,让固定柱41穿过且凸露出固定孔23,接续再对组件40固定柱41的凸露部位进行冲压加工,让固定柱41的凸露部位被锤平或墩粗成柱头以覆盖固定孔23的孔口,即完成铆接组合;但由于前述柱头仍然突兀,所以在制造其对应组件时,会将该对应组件的一孔口处铣出沉头部位,借此在前述柱头成型时,会依照沉头部位的造型变形而填满(或可参见本申请人申请过的专利前案CN205979020U的图8所示),如此即可完成铆接组合。
[0004]上述中,虽可让组件40与组件20叠组固定,但是观察前述两组件的结构及连接关系,所采用的现有铆接方式,在前置作业上明显可知具有多道工序步骤,不仅工序较繁杂以外,只要在前置工序上制作CN201119196Y的固定柱41及固定孔23(或是CN205979020U图8所示的组件341、343搭配314、315)有些许结构形状及尺寸偏差的话,那固定柱41和固定孔23间相互对接就容易发生无法对准的情况,也就无法进行后续的铆接工序,导致组件40或组件20形成废品;由此可知,光是先前CN201119196Y图2~图4的固定孔23、固定柱41(或是CN205979020U组件341、343及314、315)的制作形成上,步骤的繁多也是在无形中会累积增加制造公差,并拉长整个产在线工作时间,导致产量减少,容易降低制程质量良率、增加废品及提高成本等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简化支架的内构主体结构及减少用料,又在两支撑件的结构设计上通过相对应的异形孔和铆凸部,再加上简化后的铆接加工步骤,以便于将两支撑件对合及铆接固定该内构主体,有助于提高生产制造及组装上的速度外,更可降低制造公差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升产能,借此改善先前技术中描述现有铆接加工方式存在着多出的铆钉零件及凸柱结构等结构特征及方法工序步骤等问题。
[0006]然而,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与功效,进而提高产能,且减少作业时间,本专利技术实现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包括:一内支撑件,其一侧内凹形成一第一槽道,并在该第一槽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板片,各所述第一侧板片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异形孔;以及一外支撑件,其一侧内凹形成一第二槽道并面向该第一槽道,并在该外支撑件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二侧板片,该外支撑件的第二槽道容纳该内支撑件的局部部位,让该第一槽道与该第二槽道为相连通,各所述第二侧板片分别与各所述第一侧板片相互贴靠,使各所述异形孔对应叠合于各所述第二侧板片的预冲部,各所述预冲部被冲压迫入各所述异形孔并变形成对应的铆凸部,使各所述铆凸部嵌合于各所述异形孔中,借此让各所述第一侧板片与各所述第二侧板片相互铆接固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各所述异形孔为一圆形穿孔及与其相连的一个以上的侧孔,该侧孔贯穿该内支撑件,且该侧孔与该穿孔相连接,又该侧孔的孔直径小于该穿孔的孔直径;其中对应的各所述铆凸部为一主凸区及与其相连的一个以上的侧凸区,该主凸区对应该穿孔,而该侧凸区则对应该侧孔。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各所述异形孔的侧孔的数量三个以上,使对应的各所述铆凸部的侧凸区数量亦为三个以上,各所述侧孔的孔圆心间所连接的距离为相等,该穿孔的孔直径大于各所述侧孔的孔直径,各所述侧孔的孔圆心相连后所围绕的区域定义有一侧中心点,该穿孔的孔圆心会与该侧中心点相叠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该外支撑件在其各所述第二侧板片并邻接该第二槽道槽口缘处进一步凹设有一个以上的导切口,对应该内支撑件第一侧板片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凸柱,供导入并定位于该导切口内。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该导切口进一步包含有一导引段及一定位段,该导引段邻接该第二槽道的槽口并往槽内方向形成渐次收敛状,该定位段邻接该导引段的收敛端并往槽内方向延伸,供该定位凸柱经由该导引段导入并予以卡抵于该定位段内的终点。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该外支撑件与该内支撑件的横截面均为匚字型;其中该内支撑件的第一侧板片与相连的侧板片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该外支撑件的第二侧板片与相连的侧板片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其中各所述第一侧板片进一步纵向排列有多个异形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在该内支撑件进一步设有一第一长开孔,并于该第一长开孔的相对两侧缘分别纵向排列有若干侧凸块,各排的各所述侧凸块是以每两个相对应的侧凸块成组,且每组的两侧凸块之间的间距为相同。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在该外支撑件进一步设有一第二长开孔,并于该第二长开孔的相对两侧缘分别纵向排列有若干侧凸块,各排的各所述
侧凸块是以每两个相对应的侧凸块成组,且每组的两侧凸块之间的间距为相同。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还进一步包括有一支承件,该支架的内构主体顶部设有至少一缺口,供该支承件的一端部插接,该支承件的另端连接一电子装置;该支承件底面内凹形成一第三槽道,并在该第三槽道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三侧板片,各所述第三侧板片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凸柱,而在该内支撑件顶部进一步包含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支撑件,其一侧内凹形成一第一槽道,并在该第一槽道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侧板片,各所述第一侧板片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异形孔;以及一外支撑件,其一侧内凹形成一第二槽道并面向该第一槽道,并在该外支撑件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二侧板片,该外支撑件的第二槽道容纳该内支撑件的局部部位,让该第一槽道与该第二槽道为相连通,各所述第二侧板片分别与各所述第一侧板片相互贴靠,使各所述异形孔对应迭合于各所述第二侧板片的预冲部,各所述预冲部被冲压迫入各所述异形孔并变形成对应的铆凸部,使各所述铆凸部嵌合于各所述异形孔中,借此让各所述第一侧板片与各所述第二侧板片相互铆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异形孔为一圆形穿孔及与其相连的一个以上的侧孔,该侧孔贯穿该内支撑件,且该侧孔与该穿孔相连接,又该侧孔的孔直径小于该穿孔的孔直径;其中对应的各所述铆凸部为一主凸区及与其相连的一个以上的侧凸区,该主凸区对应该穿孔,而该侧凸区则对应该侧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异形孔的侧孔的数量三个以上,使对应的各所述铆凸部的侧凸区数量亦为三个以上,各所述侧孔的孔圆心间所连接的距离为相等,该穿孔的孔直径大于各所述侧孔的孔直径,各所述侧孔的孔圆心相连后所围绕的区域定义有一侧中心点,该穿孔的孔圆心会与该侧中心点相叠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该外支撑件在其各所述第二侧板片并邻接该第二槽道槽口缘处进一步凹设有一个以上的导切口,对应该内支撑件第一侧板片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凸柱,供导入并定位于该导切口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该导切口进一步包含有一导引段及一定位段,该导引段邻接该第二槽道的槽口并往槽内方向形成渐次收敛状,该定位段邻接该导引段的收敛端并往槽内方向延伸,供该定位凸柱经由该导引段导入并予以卡抵于该定位段内的终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该外支撑件与该内支撑件的横截面均为匚字型;其中该内支撑件的第一侧板片与相连的侧板片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该外支撑件的第二侧板片与相连的侧板片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其中各所述第一侧板片进一步纵向排列有多个异形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在该内支撑件进一步设有一第一长开孔,并于该第一长开孔的相对两侧缘分别纵向排列有若干侧凸块,各排的各所述侧凸块是以每两个相对应的侧凸块成组,且每组的两侧凸块之间的间距为相同。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在该外支撑件进一步设有一第二长开孔,并于该第二长开孔的相对两侧缘分别纵向排列有若干侧凸块,各排的各所述侧凸块是以每两个相对应的侧凸块成组,且每组的两侧凸块之间的间距为相同。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有一支承件,该支架的内构主体顶部设有至少一缺口,供该支承件的一端部插接,该支承件的另端连接一电子装置;该支承件底面内凹形成一第三槽道,并在该第三槽道的相对两侧分
别形成一第三侧板片,各所述第三侧板片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凸柱,而在该内支撑件顶部进一步包含有二卡钩及一抵接部,该抵接部与该至少一缺口位于各所述卡钩之间,各所述卡钩分别卡接各所述凸柱,该抵接部插入该第三槽道中以抵接该支承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钩的边缘分别形成一导沟,各所述导沟沟口与该至少一缺口相连通,各所述导沟均具有一斜向导引段,供各所述凸柱分别沿着各所述斜向导引段导入各所述导沟内至定位。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内构主体,其特征在于,该支承件的端部沿着该第三槽道形成一延伸部,又在该外支撑件顶端进一步延伸有若干挡止片,各所述挡止片悬置于该第二槽道的一端并共同界定出该支架的内构主体顶端的结构形状,供该延伸部穿过该至少一缺口并插入该第二槽道中予以抵靠。12.一种支架的内构主体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含:备料工序:准备二胚料,其中之一为板材胚料;零件工序:将该二胚料分别制成至少一内支撑件及至少一外支撑件,使该至少一内支撑件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异形孔,而使其中的板材胚料冲压形成该至少一外支撑件;对合工序:将该至少一内支撑件的局部部位靠近该至少一外支撑件的局部部位,使这两支撑件的局部部位相互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哗张耀庭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